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docx





《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篇一: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总题复习 一、古诗、词、文积累考查的篇目 依据自治区语文教研员李泽淇老师2022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读分析,今年宁夏地区的中考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仍旧以课内为主,古诗、词重点考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举荐的32首,文言文重点考查语文版、人教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共同篇目18篇。2022宁夏中考语文重点考查的古诗、词、文言文篇目共有50篇。 (一)古诗、词考查的篇目(32首) 1、木兰诗 2、观沧海3、次北固上下 4、钱塘湖春行5、天净沙秋思6、望岳 7、春望8、石壕吏9、归田园居(其三) 10、使至塞上11、渡荆门送别
2、12、登岳阳楼(其一) 13、游山西村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赤壁 16、过零丁洋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8、山坡羊潼关怀古 19、饮酒 20、行路难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3、己亥杂诗 24、望江南 25、渔家傲 26、江城子密州出猎 27、武陵春 2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9、关雎 30、蒹葭 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2、夜雨寄北 (二)文言文考查的篇目(18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12、岳阳楼记 13、醉翁
3、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17、愚公移山(课标中无) 18、与朱元思书(课标中无) 二、古诗、词、文积累考查的内容 1、能精确地背诵默写人教版语文课本中语文课程标准举荐的古诗文篇目。 2、了解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包括名著导读)。 三、古诗、词、文积累考查的题型(包括例题) 1、古诗、词、文背诵默写的考查,一般有四种题型 (1)填空式默写 给出古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要求默写出与之相应的上句或下句。 例如: ” (2)理解性默写 给出要求背诵的语句的文意,或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要求考生据此写出原句 来。” (3)迁移性默写 从现实生活中切入,找出其与古诗文名
4、句的相关点,彼此联系,相互嫁接。 例如:人们常说“近墨者黑”,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近墨者”也“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言: ” (4)拓展性默写 以一句古诗文名句为引子,引出与此意境相近的一组句子来。 ”的远 ”的“杀身成仁”;生”的献身精神。 2、古诗、词、文复习建议 (1)熟背:精确、娴熟地记住要求背诵的内容。 (2)会写:要反复默写,不写错字,强化训练,落到实处。 (3)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坚固。 四、古诗、词、文分册专题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积累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潮平
5、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8、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白居易长恨歌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6、矣。论语十则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骀。 论语十则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14、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二)理解性默写 第14课 <论语>十则 P43 1、阐述学习与思索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在生活中,表示既要擅长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擅长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时,我们常会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化
7、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孔子强调只要擅长学习,到处都会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四周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阐述正确的学习看法是实事求是,告知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看法是以求学为欢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重境界: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7、赞美松柏坚毅品行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孔子感叹时间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会
8、自己时,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应当实行的正确看法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论语“论”读ln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知我们,学习必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 11、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一百零一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十则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心情,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挚友,我们感到由衷的兴奋,欢迎大家来到漂亮的大连。” 12、美国总统曾在2022年来中国上海参与一个国际会议,当时上海高校生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论语给了美国总统,
9、你能说出其中的寓意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14、谈学问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5、“士不行以不弘毅”的缘由是“任重而道远。”(用原文句子填写) 曾子激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志向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文中揭示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是“其恕乎?已所不欲
10、,勿施于人。”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P66 1、观沧海中抒发作者远大理想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描写大海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一百零一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你知道抒发壮志的诗句还有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唐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河之景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时间匆忙之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思乡之愁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出处。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你认为其中最能表现初春景象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4、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描绘农村夏夜清爽景色、晴朗夏夜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丰收喜悦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在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秋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 - 2 - 鸦,小桥流水人家。”表达作品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二、课外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1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2、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爱。 13、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龟虽寿
13、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扬,壮怀激烈情感(雄心壮志)的诗句(含比方)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比方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2、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美丽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农村劳动生活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表现对挚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出美丽意境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李白对挚友寄予满怀思念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他你知道的表达思友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4、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现离别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唐诗人杜牧经常感叹国事衰败,他在泊秦淮中含蓄的指责了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不顾国难之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你知道的抒发家国忧思的诗句有哪些? 7、晏殊的浣溪沙一诗是伤春感时之作。这首诗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 - 3 - 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人生哲理之句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或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爱。) 9、同为婉
15、约派的济南名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作品清爽、高雅,如梦令常记词中写词人满心欢快、饶好玩味的场景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恒久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学问,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在这首诗中用来比方不断学习新学问,才能达到新境界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是“源头活水”。 原比方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1、雪花是千一百零一年来诗人吟咏的对象,写出两句咏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咏雪) 其次部
16、分 古诗、词、文阅读理解 第5课 童趣 P19 沈复 一、词语说明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读jing ,通“僵”,读jing ,僵硬。 2、徐喷以烟。徐:渐渐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真。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爱好。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细致。察,视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开心的样子。 二、句子翻译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翻译: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飘舞。
17、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仰起头来视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翻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简答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缘由是什么? 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硕大无朋、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硕大无
18、朋,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沉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硕大无朋”。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第10课 论语十则 P43 一、词语说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读yua ,通“悦”,开心。 2、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省”, 读x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9、,是知也。 “女”,读r ,通“汝”,人称代词,你。 “是”,此、这。“知”,通“智”,聪慧。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学问。 7、士不行以不弘毅 。弘毅:刚毅,勇毅。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也许、或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仁爱待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学问,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学习不知道思索,就迷惑不解;只思索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怀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静默地记居处学的学问,学习却不感觉满意,教
20、育他人不知疲乏。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肯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特长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假如也有,就要改掉它。 - 4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宠爱它的人,宠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逝的时间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三、简答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是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学”与“习”之间的关系? 答:孔子将“学习”与“复习”即“学”与“习”两个亲密结合起来,在“学(学习)”中驾驭基本的学问和技能,在“习(复习)”中巩固和
21、加深所学的学问和技能。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和思索的哪种关系? 答:阐述了学习和思索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行偏废。 3、从第六、七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在生活中,作为个人,要擅长学习,擅长反省,不但要学习别人的特长,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4、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高洁傲岸、不畏寒冷。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验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5、请至少写出3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并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 答:不亦乐乎、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
22、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1)不亦乐乎:不也是很欢乐吗?现也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学问,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阅历,更好地相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醇厚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望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擅长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接受并实行正确看法。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古诗词 背诵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