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第十四章实验十四.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高考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第十四章实验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考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第十四章实验十四.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试卷试题学习资料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当偏角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2,它与偏角的大小及摆球的质量无关,由此得到g.因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2.实验器材带有铁夹的铁架台、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不易伸长的细线(约1 m)、秒表、毫米刻度尺和游标卡尺.3.实验步骤(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金属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2)把细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1所示.图1(3)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
2、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即得出金属小球半径r,计算出摆长llr.(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放开金属小球,让金属小球摆动,待摆动平稳后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计算出金属小球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即T(N为全振动的次数),反复测3次,再算出周期的平均值.(5)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6)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值,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1.注意事项(1)
3、构成单摆的条件:细线的质量要小、弹性要小,选用体积小、密度大的小球,摆角不超过5.(2)要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方法是将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止释放.(3)测周期的方法:要从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此处速度大、计时误差小,而最高点速度小、计时误差大.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以后每当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计数1次.(4)本实验可以采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即用纵轴表示摆长l,用横轴表示T2,将实验所得数据在坐标平面上标出,应该得到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k.这是在众多的实验中经常采用的科学处理数据的重要
4、方法.2.数据处理处理数据有两种方法:(1)公式法:测出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t,利用T求出周期;不改变摆长,反复测量三次,算出三次测得的周期的平均值,然后利用公式g求重力加速度.(2)图象法: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lT2,因此,分别测出一系列摆长l对应的周期T,作lT2的图象,图象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2所示,求出图线的斜率k,即可利用g42k求重力加速度.图23.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悬点不固定,球、线不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而不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等.(2)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全振动次数.命题点一教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高考 物理 复习 一轮 知识 归纳 第十四 实验 十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