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报告.pdf





《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报告.pdf(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报告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3 年 3 月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I编制委员会主任:吕仲涛潘润红编委会成员:聂丽琴金海旻刘承岩鲁金彪编写组成员:孙凌浩张海军史大鹏胡国强黄炳罗涛姜璐白梦圆施佳子瞿威吕蓉缪迪文尹亮邱雪涛王宇文黎明谢林李斌陈东航邓俊毅谢超陆碧波郭胜韩冰冯丽娜徐旭丁洪涧丁来平宗煦李宇翔张晓娟杨晓诚肖扬编审:黄本涛姜璐刘昌娟姚文韬II牵头编写单位: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牵头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银联股份有
2、限公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II目录目录一、卫星遥感技术金融行业应用背景.1(一)金融业发展战略和数字化发展趋势.1(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政策背景.1(三)多技术融合拓展卫星遥感应用广度和深度.3二、卫星遥感技术发展情况.4(一)卫星遥感技术介绍.5(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流程.7三、金融行业卫星遥感应用诉求.27(一)涉农信贷.27(二)农险和产险.28(三)地产基建信贷风控.30(四)一带一路信贷风控.31(五)投资决策辅助.32(六)新能源绿色金融信贷风控.32(七)土地流转管理.34(八)金融租赁风控.35四
3、、卫星遥感技术金融业应用案例.36(一)金融业应用现状概述.36(二)银行应用案例介绍.45(三)保险业应用案例介绍.67(四)遥感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案例分析.68(五)遥感和 IOT 结合案例规划.72五、总结和展望.75(一)小结.75(二)风险与挑战.76(三)应用建议.80(四)展望.83六、参考文献.86七、附录.87(一)卫星遥感相关政策法规.87(二)卫星遥感相关标准.89(三)SaaS 平台.951一、卫星遥感技术金融行业应用背景(一)(一)金融业发展战略和数字化发展趋势金融业发展战略和数字化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卫星遥感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科
4、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创新型的金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金融机构纷纷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深化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支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在健全科技治理体系、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加强技术创新引领、激活数字化经营动能、强化创新审慎监管、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力量,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性和普惠性。以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路径和举措都建立了各具特色、全面丰富的系统性战略布局,尤
5、其体现在数字技术与信息化应用投入方面。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的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达 2078 亿元,同比增长 20%,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银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率。(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政策背景(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政策背景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政策,是为推动遥感卫星技术实现深度应2用、商业化的一系列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总称。卫星遥感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且回报周期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鼓励和规范卫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在推动遥感卫星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重要作用。1.卫星遥感相关政策和法律
6、法规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纲要及产业鼓励政策,大力推进以卫星遥感为核心的卫星应用领域相关建设,加速卫星遥感商业化应用,促进中国卫星遥感行业迅速发展。如 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中提出在农村金融领域,借助移动互联网、卫星遥感、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融资需求精准授信,推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电子化、智能化。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卫星遥感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详细内容见附录一)。2.金融行业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标准
7、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在金融行业已有较多应用,但遥感技术的标准化研究与建立工作还没有系统性地开展,整体上落后于遥感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化的需要。当前卫星遥感的相关标准主要集中在数据和应用方面,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行业标准主要集中在农业、测绘、环境保护、交通、3气象、地震、地质矿产等领域,而已颁布的金融业卫星遥感行业标准较少,主要包括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保险精准承保和快速理赔规范。随着相关业务的开展,各金融机构对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如北京金融科技联盟正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合作撰写的卫星遥感金融业技术指标和评估标准,以规范遥感技术在
8、金融信贷的应用(现行或即将实施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相关国家标准详见附录二)。(三)多技术融合拓展卫星遥感应用广度和深度(三)多技术融合拓展卫星遥感应用广度和深度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等新兴技术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卫星遥感具有非接触、高分别率、探测范围广、可重复观测、真实客观等特性,被称为“千里慧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使得卫星遥感数据的可用性显著增强,遥感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在过去 10 年里取得了极大的提高。卫星遥感的应用模式已从传统的“数据-分析服务”,转变为“基础数据-增值产品-信息产品-解决方案”
9、的全流程供应链。整个服务体系可面向行业应用,提取与挖掘多样化的信息产品满足业务化需求,可面向行业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闭环,更好地支撑各行业的综合应用,提升新型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不同场景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卫星遥感当前已经在国土资源监测、城市规划、农业估产、生态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等领域成功应用。4在金融行业中,利用卫星遥感具有观测覆盖面积大、重访周期短、精度高等特点,将遥感技术与金融服务进行深度融合,结合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等新技术,打造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分析系统,并应用在信贷管理工程建设贷后监控、普惠金融农业信贷发放评估、保险定损理赔等业务方向上
10、,全面提升金融行业信贷、保险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二、卫星遥感技术发展情况卫星遥感是从高空通过传感器探测及接收来自目标物体所辐射及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并通过遥感技术平台获取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中屡被提及的卫星云图就是遥感成像技术的直观展现形式,如图 1 所示。图1.卫星遥感技术示意图5(一)卫星遥感技术介绍(一)卫星遥感技术介绍1.1.相关概念相关概念(1)遥感及遥感卫星遥感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 RS),一词由美国海军研究局EvelynL.Pruitt 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创造。在 卫星遥感技术
11、 中,遥感的定义为“不直接接触物体,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实现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对地观测综合技术”。遥感卫星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是应用卫星的最主要类型之一,可以分为大卫星、小卫星等。大卫星的重量大于 1000KG,平均制造成本通常高于 5000 万美元;小卫星的重量在 500-1000KG,研制成本通常在 2000-5000 万美元;其次还有微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皮卫星。遥感卫星通过对地球系统或物体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数字化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观测对象多方面特征信息。遥感卫星在用途上区别于导
12、航卫星、通信卫星和科研卫星等,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资源调查、农业估产、天气与海况预报、防灾减灾和军事侦察等。(2)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上最小单元的尺寸,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图像中表达的信息就越丰富和精确。6(3)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4)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是指在同一区域进行的相邻两次遥感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大,时间分辨率低,反之时间分辨率高。2.2.卫星遥感特点卫星遥感特点卫星遥感具有时效性、周期性及数据综合性等特点。(1)时效性卫星遥感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且不受高山、冰川、沙漠等恶劣条件限
13、制,商业化发展潜力大。(2)周期性卫星遥感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遥感探测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有助于动态跟踪事物变化。(3)数据综合性遥感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反映了各类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等信息。7(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流程(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流程随着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次数不断增长,卫星遥感上下游各行业新进入者日益增多,卫星遥感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卫星遥感技术从应用流程角度可分为卫星遥感影像生成及获取、影像分析、场景应用三个环节,如图 2 所示。图2.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流程1.1.卫星遥
14、感影像生成及获取:卫星产业呈规模化发展,为商卫星遥感影像生成及获取:卫星产业呈规模化发展,为商业应用奠定基础业应用奠定基础卫星遥感影像生成和获取涉及遥感卫星的制造、发射及运营等上游产业,是获取空间信息的根源。当前卫星上游产业呈现规8模化发展,为商业应用奠定了基础。(1)遥感影像数据介绍卫星遥感影像信息的采集以电磁波作为传播媒介。根据电磁波波长的不同,遥感影像可分为紫外(探测波段 0.05-0.38um)、可见光(探测波段 0.38-0.76um)、红外(波段 0.76-15um)、微波(雷达)(探测波段 1mm-1m)遥感影像1。紫外遥感影像紫外遥感影像:指探测传感器波段在 0.05-0.38
15、 的遥感影像。紫外波段的太阳光被低、中、高层大气分别强烈散射和被大气中的臭氧等微量气体强烈选择吸收,所观测的大气紫外散射光谱对大气密度、大气臭氧、气溶胶及其他微量气体的密度和垂直分布极为敏感。因此,利用紫外光谱观测可以同时遥感整层大气密度和臭氧等的三维分布,在气象的观测上有较大的用处。可见光遥感影像可见光遥感影像:指探测传感器波段在 0.38um-0.76um 的遥感影像。可见光是人类眼睛可见光谱段的总称,是最早用来进行遥感的光谱段,也是当前最常用的工作波段,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红外遥感影像红外遥感影像:指探测传感器波段在 0.76-15um 的遥感影像,又可进一步分为近红外(0.76-3um
16、)、中红外(3-6um)和远红外(6-15um)。近红外和中红外统称反射红外,多用于白天光学摄影。远红外称为热红外或发射红外,主要由于地物自身辐射,用于夜间红外扫描、适用于军事侦察、地热、土壤温度、地质构造等。微波微波(雷达雷达)遥感影像遥感影像:指探测传感器波段在 1mm1m 的遥9感影像。相较于可见光等遥感影像,微波遥感具有不受光照和气候条件等限制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的特点,可以透过地表或植被获取其掩盖的信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在农、林、水或地质、自然灾害等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光谱和成像相关技术的提高,遥感影像发展也逐步向多光谱、高光谱演进,光谱波段细分程度越来越细。
17、多光谱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指具有两个以上波谱通道的传感器对地物进行同步成像的遥感影像。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波段划分为几个、十几个窄波进行探测,不连续,不能覆盖全部波段范围,他将物体辐射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分成若干波谱段进行接收与记录。高光谱遥感影像高光谱遥感影像:指利用多个波段窄且光谱通道连续的遥感方法对地物成像的遥感影像。探测波段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与多光谱相比,覆盖全部范围。其光谱分辨率广,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光谱通道数多达几十至百个以上,且各光谱通道是连续的,因此每个图像像元均具有一条完整的光谱曲线。(2)发展现状受益于政策助力和技术发展,我国遥感卫星数量持续增加,并呈现出规模化
18、、低轨化、高分辨率的趋势。下文将针对遥感卫星数量、质量以及数据可得性对当前遥感卫星产业进行简要介绍。101)数量:遥感卫星数量持续增加,多源遥感数据量激增,市场发展呈规模化多源遥感数据量的激增多源遥感数据量的激增:随着遥感技术、光学、热红外和微波等技术的发展,多源遥感影像数据量(多时相、多光谱、多传感器、多平台、多分辨率)呈规模化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冗余性:对环境或目标的表示、描述或解译结果相同;互补性:信息来自不同的自由度且相互独立;合作性:不同传感器在观测和处理信息时对其他信息有依赖关系。遥感卫星市场呈规模化发展遥感卫星市场呈规模化发展:全球遥感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占在轨卫星数量的比例日益提
19、高,由 2015 年的 17%增长至 2019 年的 27%。根据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的在轨遥感卫星数量的数据中(截至 2020.7),美国排名第一,为 462 颗,中国排名第二,拥有 181 颗遥感在轨卫星,且近年来,国家重大高分专项的加持使得卫星发射成本逐渐降低,卫星遥感技术日渐成熟,为卫星产业应用规模化提供了有利条件。2)质量:在高分专项加持下,遥感数据质量显著提升,对地观测能力得到加强高分辨率高分辨率: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民用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在高分项目的加持下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后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监测手段与数据基础。低轨化低轨化:低轨卫星(高度范围 500-2
20、000km)采用更低的轨道,发射载荷效率高于传统卫星;能够快速抵达预定轨道工作,时延11短且链路损耗小,分辨率高;在轨重访周期短,可在更短时间内对同一目标再次侦测,获取更清晰的信息。小型化小型化:小卫星主要针对于大范围区域进行全方位遥感,小卫星研制周期短,仅需一年时间即可完成从立项研制到发射全过程,而大卫星则至少需要 5-8 年的时间,阵线长且时间成本高。3)可获得性: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数据公开,数据可获得性增强2015 年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为国内民用遥感卫星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卫星数据使用方面明确了逐步开放空间分辨率优于 0.5米级的民用卫星
21、遥感数据。自此以后,国家在政策上逐步鼓励遥感数据的应用,于 2018 年在遥感数据应用方面重点颁布了遥感数据开放的管理办法,推动数据共享、应用推广,遥感数据应用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此外,欧空局官方公开哨兵二号等数据,支持全球数据下载。哨兵二号主要提供 L1C 和 L2A 两种产品数据。L1C 产品经过正射校正和亚像元级几何精校正,为天顶表观反射率数据;L2A 是对L1C 进行大气校正得到的地表反射率数据产品。2.2.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卫星遥感影像分析:AIAI 助力,从助力,从“看得清看得清”到到“看得懂看得懂”(1)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技术介绍卫星遥感影像主要通过分析光学、微波遥感图像中各类地
22、物12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选择特征,采用合适算法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子空间,提取感兴趣的像元数据,其关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的预处理、智能分析和 3S 融合可视化分析。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技术发展可分为以下 4 个阶段:人工分析阶段、计算机辅助阶段、自动化阶段(专家系统)、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助分析阶段。人工分析人工分析:依靠人工对遥感飞机等航测航拍数据进行识别、定位和分析,形成报告文档。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使用计算机处理遥感数据辅助人工分析。自动化自动化:对于遥感特定问题能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空间大数据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自助式分析自助式分析:空间大数据融合激发了一系列
23、数据驱动的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使遥感图像识别更加智能化和普及化,自助式分析提供了高效的探索式分析能力,以上三者的有机结合开拓出空间数据智能的蓬勃发展。(2)卫星遥感影像的预处理通常情形下,获取的原始卫星遥感图像无法直接使用,需要先经过预处理。预处理的精度会直接影响人眼对图像视觉特征的敏感程度并间接影响图像处理的精准度与效率。遥感图像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等。1)辐射校正采集图像时,传入传感器的辐射能量包括地物放射、大气层辐射以及地物反射,但因传感器特性上存在差异,造成传感器的13探测值与实际光谱辐射值不一致,这种辐射失真即辐射畸变,而消除或修正这种辐射畸变的过程即
24、辐射校正。一般而言辐射校正分为辐射标定、大气校正、地形及太阳高度校正。辐射定标辐射定标:指将记录的原始遥感影像像元亮度值转换为大气外层表面反射率(或辐射亮度值),通过标定排除传感器、波普、时间等造成的误差。大气校正大气校正:将辐射亮度或者表面反射率转换为地表实际反射率,其目的是消除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地物反射的影响,获得地物反射率、辐射率、地表温度等正式物理模型参数。太阳高度角及地形校正太阳高度角及地形校正:通过统计学模型和物理学模型,消除地表地形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造成的辐射亮度的误差,如图3 所示。图 3.辐射校正2)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纠正系统或非系统因素引起图像像素相对于地14物实际位置产
25、生的挤压、拉伸、扭曲与偏移的几何畸变。传统做法在遥感影像中选择控制点,定位地理坐标,而后建立影像和真实世界的映射函数,以此获得真实坐标信息,最后通过重采样计算变换后像元亮度值,如图 4 所示。图 4.几何校正3)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指增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图像质量、丰富信息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满足某些特殊分析的需要。图像增强有一系列的不同方法,包括图像融合、图像裁剪、对比度增强等。图像融合图像融合:通过将时间或空间的多源数据按照一定法则合成为高空间分辨率的彩色影像图像。图像融合有两点需求:图像空间信息匹配:空间位置、图像行列数一致;图像光谱信息匹配:同名像元点的灰度值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星 遥感技术 金融业 应用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