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pdf





《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pdf(1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2022年12月周年特辑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全球范围内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警示我们,气候变化不仅是眼前的危机,更是人类面临的长期深层次挑战。最新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正在使大气圈、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气候变化已经在生态系统中造成巨大破坏和越来越不可逆转的损失。为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人类亟需开展自我革命,团结协作,携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黎协定,确立了在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之内,
2、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的目标,明确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愿景和制度安排,明确了未来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中国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落实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的积极贡献。2020年9月22序言一1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庄严承诺极大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且从碳达峰到碳中
3、和只有30年时间,短于发达国家平均周期。因此,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实施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必须处理好减排与发展、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政府与市场这四对关系。需要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之间存在“此快彼快,此低彼易,此缓彼难”的辩证关系,必须用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整体看待,不能割裂开来,各行其是。而系统的、一盘棋的观点的建立,离不开深入的战略和路径规划研究。能源系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和关键。按照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我国需要走一条以巴黎协定2和1.5目标为导向的长期深度脱碳转型路径。这意味着,我国能源系统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目前化石能源占比约85%,
4、逐渐转变为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为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更要把握好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传统化石能源转型的配合及节奏,以高度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谱写一首和谐的“交响曲”。与此同时,包括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在内的工业部门是能源系统服务的主要对象,不仅是能源消费并因此导致碳排放的主体,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2014年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推算,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总量约为47亿吨左右,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6%。显然,工业部门的达峰时间和峰值大小将对全国碳达峰的情景产生重大影响,其难减排的行业和生产工艺也将直接影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布局,对这样一个关
5、键部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鉴于此,清华力拓中心聚焦钢铁和有色金属等产业低碳转型中的关键问题,持续开展研究工作。本报告是清华力拓中心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系列报告序 言2周年特辑之一,值中心10周年之际特别发布。报告以金属碳中和为主线,展示了关于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政策行动措施、产能布局优化、低碳技术评估、核算方法改进等多方面问题、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研究认识,将有助读者综合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金属碳中和这一重要议题,从而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提供参考。由于能力所限,书中肯定有认识不到位甚至谬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反馈交流、批评指正!李 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
6、续发展研究院院长3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序言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当前,国际社会已形成广泛共识,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但在行动方面仍显不足。力拓集团致力于成为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2021年,集团将低碳转型作为战略核心,主要聚焦三大领域:第一、生产低碳转型所需的关键材料,包括铜、低碳铝、电池矿物和高品质铁矿石;第二、减少生产运营碳足迹,投资低碳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第三、合作减少全价值链碳足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和技术开发,助力客户更快实现减碳。我们公布了充满雄心的减排计划,即2025年前将范围1和2排放
7、减少15%,2030年前减排50%。2022年到2030年,集团将投资约75亿美元助力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巴黎协定及全球气候行动注入全新动力。目前,钢铁行业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为实现中国冶金工业净零排放,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序 言4周年特辑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投资及创新体量庞大,我们仅凭自身无法实现,必须共同行动。力拓致力于与商界、行业和学界战略合作伙伴通力协作,加大投资,充分利用我们在全价值链中的思考洞察,实现技术突破。自2012年成立以来,清华力拓中心持续推动与海内外机构的联合研究,旨在为中国乃至
8、世界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解决方案。回首十载,力拓很自豪能够支持中心开展研究,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并提升钢铁价值链的环境绩效。值此庆祝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我衷心希望双方深化友谊互信,拓展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汇集解决方案,共同助力减少钢铁行业碳足迹。本研究报告是对中心成立十周年的献礼,汇编了清华学者在减碳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我衷心希望中心在国内外政策和行业层面,取得更具影响力的成果。我坚信,清华力拓中心必将成为知识与创新的领军源头,助力中国实现气候目标,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白睿明(Alf Barrios)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5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
9、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序言一1序言二4摘要102020-2021年中心旗舰项目团队成员名单11第一篇 中心十年大事记 12第一期合作(2012-2017年)14第二期合作(2017-2020年)16第三期合作(2020-2025年)20第二篇 “金属碳中和”旗舰项目研究进展 26综合专题:中国钢铁低碳发展战略问题的系统分析28专题一:区域视角下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战略与路径研究40ContentsContents专题二:碳中和目标下中国钢铁行业需求预估及厂级转型路径研究51专题三:钢铁行业低碳技术识别、评价与应用前景分析60专题四:多约束下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学的改进研究 65专题
10、五: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各国政策借鉴77专题六:在线检测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86专题七:储能关键有色金属碳中和路径研究94第三篇 学术成果和建言献策 102一、代表性学术论文简介104二、政策议题的学术观点122三、热点问题的行业观点125摘 要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造成人为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而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形势,各国迫切需要联手推进一场围绕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低碳转型变革,以实现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资源、能源开发和利用大国,中国已经庄严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11、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这将对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例如,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电气化程度的全面提升,将促进金属生产的极致能效、循环再生及重大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鉴于资源、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复杂性,清华大学基于低碳能源实验室,整合了多个院系的研究资源,于2012年与力拓集团联合成立了清华力拓中心,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了针对资源、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目前,中心已经圆满完成前两期的研究工作,出版中文专著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和英文专著Chinas Resources,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0。第
12、三期合作期间,中心主要着眼于“金属”这一贯彻资源和能源系统的关键要素,启动了“金属碳中和”旗舰项目。今年是旗舰项目成功运行的第2年,恰逢中心成立10周年,特编制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回顾中心发展历程的同时,介绍中心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本报告主要包括三篇,第一篇是对清华力拓中心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在重温中心的使命愿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三个合作期的合作方向及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第二篇聚焦于中心第三期合作的“金属碳中和”旗舰项目,概述了中心旗舰项目的总体布局以及各专项研究的进展。第三篇汇总了“金属碳中和”旗舰项目下中心的主要成果,包括代表性学术论文,政策议题的学术
13、观点以及热点问题的行业观点等。本报告由中心旗舰项目团队编写,研究和编写过程得到了何建坤、李政、姚强、王灿、张希良、王赞基等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们的指导,以及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们、诸多力拓集团同事和校内师生的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10周年特辑2020-2021年中心旗舰项目团队成员名单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政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希良王赞基姚强 王灿综 合 专 题:中国钢铁低碳发展战略问题的系统分析 麻林巍杨姗姗杨宏华林园铖何瑞鹏袁园专 题 一:区域视角下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战略与路径研究 常世彦李冰马思宁张利娜邓浩华杨超专 题 二:碳中和目标下中国钢铁行业需求预估及厂级转型路径研究 蔡闻佳崔学勤
14、刘钊张诗卉李瑞瑶李晋谢璨阳 专 题 三:钢铁行业低碳技术识别、评价与应用前景分析 欧训民任磊刘建喆陈泽宇 专 题 四:多约束下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学的改进研究 周剑周玲玲张杰石隽隽 专 题 五: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各国政策借鉴 吴金希白旭葛诺吴永涛 专 题 六:在线检测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王 哲侯宗余宋惟然赵上勇刘家岑顾炜伦 宋玉洲姬建训 专 题 七:储能关键有色金属碳中和路径研究 郝瀚杜世龙窦昊邓昀锋孙鑫荀邓晔11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第一篇中心十年大事记12周年特辑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简称“清
15、华力拓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清华大学与力拓集团合作建立的联合科研机构,经过第一期(2012-2017)和第二期(2017-2020)的深厚务实合作,目前中心已经成功进入第三期(2020-2025)运行阶段,2022年正值中心成立10周年。中心以整合全校相关院系、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能源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课题研究为使命,积极推进与海内外机构的合作研究,旨在为全球及中国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解决方案,努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愿景使命为全球及中国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解决方案,努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为全
16、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整合全校相关院系、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能源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课题研究,积极推进与海内外机构的合作研究13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第一期合作(2012-2017年)11.2012年7月2日,举办了第一合作期的签约仪式。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清华大学签约,中心主任为姚强教授,团队主要负责人有李政、张希良、杜鹏飞、于永达、王赞基等5位教授。鉴于清华大学和力拓集团在资源能源与可持续方面共同的兴趣和追求,2012年双方依托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创立中心,整合全校五个院系(能动系、电机系、核研院、环境学院、公管学院)组织了一支跨学科研究团队
17、,开展全球特别是中国的能源、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关键课题研究。14周年特辑22.中心一期共开展了12个委托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了1本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专著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期间,在力拓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心还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联合开展了1个合作课题,对国内钢铁行业和企业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和交流。一期共培养了3名博士后,博士生23名,硕士生18名;每年举办学术交流活动10次以上,并邀请力拓首席执行官来清华演讲,组织召开了1次专题国际会议;基于研究成果,向中办、国务院提交了2份政策建议。15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11.2017年11
18、月24日举办了第二合作期的签约仪式。二期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何建坤教授,中心主任为李政教授,中心执行主任为麻林巍,课题负责人包括常世彦、吴金希、鲁宗相、朱桂萍、蔡闻佳、周剑等。第二期合作(2017-2020年)16周年特辑2.2019年9月25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清华大学和力拓集团签署关于未来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学科研究方面,强化了学科交叉和项目管理,每年举办10余次学术沙龙,来自7个学科10位教授及其团队参与其中。217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33.中心第二合作期继续强化双边交流与合作,与力拓互访交流10余次,邀请力拓时任首席执行官和时任企业
19、关系总裁来清华做演讲。在频繁紧密互动的同时,双方合作交流尝试从学术研究扩展到向行业实践深入。18周年特辑4.在成果导向的年度项目申请和学术委员会评审机制下,中心研究成果显著,提交了5份政策建议,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2021年1月出版英文专著Chinas Resources,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0 version),包含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能源转型战略、低碳城镇化、城市碳达峰、电力系统转型、水资源管理、电动车电池材料和钢铁低碳技术等7个章节。419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第三期合作(2020-2
20、025年)20周年特辑1.2020年11月23日,中心达成三期续约合作,延续并进一步强化了组织管理架构,形成了以管委会领导中心发展,以学术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提供专业指导的管理模式,和以中心主任负责制为主体、以专职负责人和跨院系研究团队为有效支撑的工作模式。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政教授,中心主任为麻林巍副教授,副主任为袁凌女士,课题负责人包括常世彦、蔡闻佳、欧训民、周剑、吴金希、王哲、郝瀚、鲁宗相、朱桂萍等。121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22.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多次参加中心管理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为中心发展把
21、舵定向。22周年特辑3.2020年12月17日,清华大学、力拓集团及中国宝武集团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研讨会。这是三方继2019年达成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合力改善钢铁产业链碳减排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成果之一。323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4.2021年12月15日,由清华大学,力拓集团和中国宝武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研讨会旨在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聚各界智慧,分享新思路、新方案,共同探讨中国钢铁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424周年特辑5
22、.2021年,作为第三期合作的开局之年,中心进一步加强战略目标和运营管理,围绕中心的使命愿景,从学术研究、政策建议、合作交流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五年行动规划,聘请了专职研究人员,有序推动各方面工作。525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26周年特辑为促进校内学科交流,形成科研合力,清华力拓中心邀请来自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地球系统科学系、社科学院、核研院、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相关机构的教授牵头从国际、区域、企业等层面,核算方法、监测技术、低碳技术等维度围绕钢铁产业链开展研究。在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了8个概要型专题研究报告。第二篇“金属碳中和
23、”旗舰项目 研究进展272022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钢铁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和机械制造等。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粗钢产量已连续26年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粗钢产量达10.4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2.9%。中国钢铁行业以长流程高炉炼钢为主的工艺现状,决定了其对铁矿石等资源和煤炭等能源高度依赖的特性。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制造业部门。短期之内,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工业,碳排放量高、减排难度大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由此,钢铁行业脱碳进展将直接影响全国碳
24、达峰进程,而深度脱碳面临的技术挑战也将使钢铁行业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瓶颈和关键问题之一。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而钢铁行业的发展事关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需要深入识别和研究低碳转型中的关键问题,系统分析重点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谋划低碳发展路径。综合专题:中国钢铁低碳发展战略问题的系统分析28周年特辑二、研究方法为深入分析钢铁低碳转型进程,本课题参考麻林巍等人提出的用于分析能源转型的ESGO(能源系统-可持续性-社会治理-社会运行)框架1,进一步强调和分析了金属系统(M)在该框架中的位置和作用,提出了M-ESGO分
25、析框架(如图2-1所示)。该框架认为分析钢铁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于厘清以下问题:1)认识可持续性的约束,以及能源系统的变化如何影响碳排放(S-E过程);2)识别影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金属部门,并认识其物理系统特征(E-M过程);3)了解经济/市场对金属生产消费的驱动力(M-O过程);4)了解可供市场和决策者选择的减排技术和措施,提出政策建议(O-G过程);5)评估相关政策如何实现可持续性(G-S过程)。图2-1 M-ESGO理论框架1.Zhang C.,Yang,H.,Zhao Y.,Ma L.,Larson E.,Greig C.Realizing Ambitions:A framewor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中和 战略研究 专题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