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尚立艺术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尚立艺术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尚立艺术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尚立艺术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每题三分)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唐王朝国力强盛
2、,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的西域。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
3、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 释迦四门观和 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唐朝
4、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程度。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 可汗,中华一统的局面由此达到新的高度,影响深远。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藏的正确策略,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大量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不仅在战略上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而且西域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化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1.下列关于文化认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
5、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一直是其主流观念。B.唐代统治者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视与对西藏的正确治理,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西域成为大唐文明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C.张骞通西域后,儒家文化迅即深深植根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D.随着汉文化在西域传播开来,大批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随之进入西域,把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B.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6、对西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统一后的西域各民族普遍接受了儒学经典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C.“华夷一家”的思想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民族尊奉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D.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等表明不同宗教用语在西域同存共处,相互夹杂的现象,体现了多元宗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宗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B.唐代,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有着极大的向心力,这充分反映了唐王朝治理西域的文化认同政策的有效性。C.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
7、,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得以广泛传播。D.借鉴唐代治理西域的经验,建立在对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多民族文化的同存共生,从而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参考答案:1.B(A.张冠李戴。原文说:“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C.与原文不符。儒家文化深深根植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D.时间顺序错误。原文说的是:“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2.C(张冠李戴。“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
8、新的高度”。)3.C(颠倒因果。原文说的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 可 随 口 诵 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 句。)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578题。此心安处是吾乡徐怀谦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 2 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
9、我也不理不睬。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
10、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己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一一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
11、大受感动,作 定风波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 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 很 难 做 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 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
12、,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
13、荡产,由此悟到 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 想 回 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摘 自 广州日报,有改动)15、文 中 说“心安处”就是精神的故乡,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又在哪里?(4分)16、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6分)17、第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 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4分)18、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7分)参考答案:15、有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之中;(2分)城市中唯我独尊的书房
14、、能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与知己的倾心交流。(2分)1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人格化,既表现出风儿轻柔的特点,又侧面表现出长辈们所讲故事引人入胜;(2分)运用一系列动词“躺”“看”“听”“叼”“讲”等,将夏夜在老家乘凉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描写得生动具体;(2分)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2分)17、照应题目,点 明“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来历;(1分)呼应文章结尾,使文章结构严谨;(1分)丰富内涵,强化题旨,申 明“心安”就 是“泊然无所芥蒂”,强调人不能没有精神故乡和“心安”的重要性。(2分)18、节制人的欲望,抵制浮华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2分)身
15、处逆境而“泊然无所芥蒂”,面对来自生活的挫折、打击要有一种淡然的心态。(2分)应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恒定的目标和追求,有健康的精神寄托;应真诚地与人交流,坦然地看待人生和社会。(联系自身实际谈3分)(联系自身实际谈其他求得心安的方法也可以。)3.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 成2426题。炮火的洗礼*茅 盾我遇到了许多的眼睛,都异样地睁得很大:这里虽然有悲痛,但也有钢铁似的冷光;有愤怒,但也有成仁取义的圣哲的坚强;有憎恨,有焦灼,然而也有“余及汝偕亡”的激昂。这都是十天的恶战,三昼夜沪东区的大火,在中国儿女的灵魂上留着的烙印,在酝酿,在锻炼,在净化而产生一个至大至刚,认定目标,不计成
16、败一一配担当这大时代的使命的气魄!惋惜着悲痛着沪东区的精华付之一炬么?不错,那边有我们同胞血汗的结晶,有我们民族工业的堡寨,我们不能不悲痛。但是敌人的一把火烧得了我们的庐舍和厂房,却烧不了我们举国一致的抗战的力量!不,敌人这一把火,将我们万万千千颗心熔成一个至大无比的铁心了!不错,那边有我们同胞血汗的结晶,有我们民族工业的堡寨,然而那边也正是敌人的巢,也正是敌人经济侵略的触角!三日三夜的赤焰是敌人的毒火,然而也是我们出地狱升天堂的净火!在炮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就更生了!让不断的炮火洗净了我们民族数千年来专制政治下所造成的缺点,也让不断的炮火洗净了我们民族百年来所受帝国主义的侮辱。古老的伟大的中
17、华民族,需要在炮火里洗一下澡!大炮对大炮,飞机对飞机,我们有我们抵抗侵略的爪,抵抗侵略的牙!尤其因为我们有炮火锻炼出来的决心和气魄!高 考 资 源 网四万万人坚决地沉着地接受炮火的洗礼了!四万万人的热血,在写出东亚历史最伟大的一页了!无所谓悲观或乐观,无所谓沮丧或痛快,我们以殉道者的精神,负起我们应负的十字架!1 9 3 7 年 8月 2 3 日(选 自 茅盾文集)注*1 9 3 7 年 8月 1 3 日,日本侵略者对上海大举进攻,军民奋起还击。该文就是作家茅 盾 在“十天的恶战”之后写的讨敌檄文。2 4 .在 日寇三天三夜大火面前中华儿女作出了什么情绪反应?(3分)2 5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
18、的句子?(6 分)2 6.作 者 认 为,这场大火将会使中华民族产生怎样的变化?(6 分)参考答案:24.有悲痛、愤怒也有坚强,有憎恨、焦灼也有激昂。2 5 .中华民族有传统精神的滋养,通过炮火锻炼出来国人的担当大时代使命的决心和气魄。2 6.使 中 华 民 族“万万千千颗心熔成一个至大无比的铁心”;正在用热血书写东亚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 3 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王志情,博州聊城人。擢进士第。中宗神龙中,为左台侍御史,以刚鹫为治,所居人吏畏普,呼 为“皂雕”。迁大理正,尝奏言:“法令者,人之堤防,不立则无所制。今大理多不奉法,以纵罪为仁,持文为苛,
19、臣执刑典,恐且得谤。”遂 上 所 着 应正论以见志,因规帝失。又言:“刑赏二柄,惟人主操之。故曰: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上也。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E 1: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又言:“为国当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严者,非凝网重罚,在人不易犯而防难越也。”又言:“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曰法令者先帝之所造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卒.可其奏。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曰:王,陛下爱子,请赦之。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
20、言,帝嘉之。景云初,以左御史中丞迁大理少卿。时诏用汉故事,设刺史监郡,于天下剧州置都督,选素威重者授之。遂拜志憎齐州都督。徙汴州,封北海县男。太极元年,兼御史中丞内供奉,实封百户。出为魏州刺史,改扬州长史。所至破碎.奸猾,令行禁信,境内肃然。开元九年,帝幸东都,诏留守京师。京兆人权梁山妄称襄王子,与左右屯营官谋反,自称光帝,夜犯长乐门,入宫城,将杀志情,志情逾垣走,而屯营兵悔,更斩梁山等自归,志惜惭悸卒。(选 自 新唐书王志情传)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曰/法令者/先帝之所造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
21、乎B.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曰/法令者/先帝之所造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C.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曰/法令者/先帝之所造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D.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曰/法令者/先帝之所造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指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日大理之义。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B.“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 如“敕令”即
22、“皇帝下的命令”等。后来引申为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C.“兆人”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汉 遭 王 莽,宗庙废绝,兆人涂炭。”故“兆人”指百姓。D.县男,爵名。唐朝时开始设置,正五品叫县男,从五品.叫县子,后来金、元沿置,明朝时废除,又 作“县伯”。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王志惜是进士出身,曾任职御史台,他严厉刚猛,执法刚正,众人颇有畏惧。官员都怕他,给他起了外号叫皂雕。B .王志憎上书皇帝,提出要想约束大众,就必须制定法律;他认为,赏罚大权,只能在君主手中;他强调主管部门要从严执法。C.王志惜献上所撰的 应正论来表达他的志向,
23、以规劝皇帝,并借北魏时游肇任廷尉秉公执法的例子来劝诫当朝国君,执法者不应徇情枉法。D.开元九年,王志惜留守京师,权梁山联合屯营官谋反,屯营士兵在抓王志惜未得的情况下杀掉权梁山,王志惜因此恐惧而死。7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 0分)(1)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上也。(5分)(2)时诏用汉故事,设刺史监郡,于天下剧州置都督,选素威重者授之。(5分)参考答案:4.A5.D6.D7.(1)用力气遵行法律的,是百姓;用死来严守法律的,是主管部门;用依循天道来改变法律的,是君主。(判断句式1分,“以”1分,“役法”1分,“有司”1分,“道”1分)(2)当时朝廷
24、下诏采用汉代旧制,设刺史监郡,在天下重要的州设都督,选拔平时威望高的人去担任。(“时”1分,“诏”1分,“故 事”1分,“剧 州”1分,“素”1分)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 语 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 修 辞、对 称、反复、辨句式。此题可利用句中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例如,“廷尉”“帝”“先帝”等。所以选A。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
25、能力。解答此题,要依靠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D项,正五品叫县子,从五品叫县男。所以选D o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王志情,是博州聊城人。考中进士科。中宗神龙年间,任左台侍御史.,以刚正强硬之风执法,下属官吏畏惧他,称他为“皂雕”。升任大理正,曾上奏说:”法令,是约束人们的堤防,不制定法令,人们就无所制约。如今大理寺官员经常不守法,将放纵犯罪当作仁慈,把坚持依照法律条文办事视为苛刻,臣执掌法典,恐怕将会受到诽谤。”于是献上所 撰 的 应正论来表达他的志向,以规劝皇帝的过失。又说:“赏罚这二种权力,只有君主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辽宁省 大连市 艺术 高级中学 语文期末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