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期中物理初二常考100题(解析版).pdf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期中物理初二常考100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期中物理初二常考100题(解析版).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期中物理常考10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 择 题(共 30小题)1.(2008泰州)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C.可能等于LB.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压轴题;图析法.分析:太阳光可看做是平行光,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经过折射后会聚到焦点,若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大于焦距的距离,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都不是最小的.
2、解答:解: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当测量距离为L 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故选D.点评:记住平行光会聚在焦点上,还是继续直线传播的.焦点前后光斑都比焦点光斑大.2.(2014春武威校级期中)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 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A.ION B.12N C.14N D.20N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解答:解:原长为8 c m,受到8N 的拉力时;弹簧长为12cm,则 8N 的拉
3、力伸长4 c m,所以1N拉力伸长0.5cm.当长度变为14cm时,伸长6 c m,因 为 IN 拉力伸长0.5cm,因此所受拉力为12N.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2014北票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7/ZA.只受重力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C.受重力和支持力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力的辨别.分析:首先根据车此时的状态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利用平衡状态的条件,对力进行分析,判断此力
4、的有无.解答:解:小车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先分析竖直方向,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再分析水平方向,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摩擦力,假若有摩擦力,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若只有摩擦力,那么水平方向便不能平衡,物体便不是处于平衡状态了,所以水平方向没有摩擦力.故选C.点评: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平衡力的掌握,以及利用平衡条件判断力的有无.学生需将相关知识点掌握扎实,答案便可容易得出.4.(2013秋铜山县校级月考)有些老年人在看书或看报时,需带上老花镜,而他们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却要将老花镜摘下来,这是因为()A.不习惯B.为了爱护眼睛C.远处景物通过老花镜更看不清D.以上说法都
5、不对考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来解答此题.解答:解:这是因为老年人带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有些老年人在看书或看报时,需带上老花镜,而他们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却要将老花镜摘下来.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5.(2013天水)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左 右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
6、压强较大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1)从铅笔所处的平衡状态入手,分析两手指的受力大小关系.手指所受铅笔的压力等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压强的大小由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来确定.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只需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即可.解答:解:(1)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使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2)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
7、力相同,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p5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S压强较大,即右边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时要用好控制变量法.6.(2 0 1 3 滨湖区校级模拟)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分析: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弹簧的根数,同时与弹簧的伸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会越长.解答:解: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三根
8、弹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它们都将手臂撑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故选B.点评:都将三根弹簧拉开,这只是 现象,谁将弹簧拉得更长,这才是 本质,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7.(2 0 1 3 北海)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甲 乙A.P,p P 乙 B.P S h=V Z,液体质量相等,P 用 P 乙,又.,p=pgh,h 相同,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 甲 VPz.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容器形状确定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本题
9、的关键.8.(2012春雁塔区校级期中)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C.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考点:重心.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解答:解:A、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 A 错误;B、重心只有在作用效果上的一个点,该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
10、 B 错误;C、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不在物体上,故 C 错误;D、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重心的定义、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和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的掌握情况.9.(2012无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考点:弹力;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专题:应用题.分析:A 压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命名的,弹力
11、是从力的性质命名的,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根据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可以确定该选择项的正误.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加这种作用的是施力物体,承受这种作用的是受力物体.由此可以确定该选择项的正误.C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若在竖直方向上不再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其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但两者不是同一个力.可以从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去分析.D 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入手结合弹力的产生可以确定该选择项的正误.解答:解:A、当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由于桌面对茶杯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底部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使茶杯对桌面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茶杯对桌面的压 力.故 A
12、正确.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茶杯对桌面施加了一个作用,故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故B 错误.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茶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茶杯.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相同,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力,但两者大小相等.故C 错误.D、根据A 的分析可知D 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1)此题考查了弹力的产生、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力的定义等知识点.(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压力永远不会是重力.(3)哪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压力,该物体就发生了弹性形变.10.(2012哈尔滨)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
13、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 是()A.甲图实验,B.乙图实验,C.丙图实验,D.丁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A、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B、
14、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知道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P 求压强;SD、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解答:解: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 A 错;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故 B 错;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 和吸盘的面积S,大气压强p g,故 C 正确;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选C.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
15、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算、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11.(2011 天津)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考点:力的小意图.专题:压轴题;运动和力.分析:先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光滑斜面可得,滑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滑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做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向外的支持力即可.解答:解:A、支持力与斜面垂直,故 A 选项错误;B、滑块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并且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与斜面垂直
16、,因此B 选项正确;C、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 C 选项错误;D、由于斜面光滑,因此滑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故 D 选项错误.故 选 B.点评: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注意光滑面上不受摩擦力作用.12.(2011 石景山区二模)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凸面镜和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解答:解: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由: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17、凸透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既不会聚也不发散.故选D.点评:(1)通过透镜看物体是光的折射原理,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玻璃砖,面镜是光的反射原理,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2)凸透镜和凹面镜都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都对光起发散作用.13.(2011 泸州)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取g=10N/kg.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C.在t|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8、逐渐增大D.该金属块的密度是3.4xl()3Kg/m3考点:重力的计算;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图析法.分析:分析绳子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金属块从水中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未露出液面,此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的浮力不变,绳子的拉力也不变,即为图中的A B段.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 D段,据此求出金属块重.来判断A是否符合题意.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据此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知
19、道金属块的重,利用重力公式求金属块的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块的密度.来判断B、D是否符合题意.首先判断拉力的在h至t2时间段内的变化,再利用公式F”=G-F拉判断浮力的变化.来判断C是否符合题意.解答:解: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从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5 4 N,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 B段,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 4 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G-F拉=54N-34N=20N.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F浮=p水v棒g,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
20、2f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2fUf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U2f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是一个凸透镜.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 U 2 f 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像,当 2 f U f 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 Uf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故选A.点评:这个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一般学生认为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实际上还能看到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像.15.
21、(2011 杭锦旗)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 4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知道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其次因为物体高2 cm,像高4 c m,所以是放大的像,所以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给出的焦距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的大小.解答:解:根据题干条件,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满足:5cm=f u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 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 2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
22、成像;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6.(2010宿迁)著名的 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 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WA.木桶的粗细 B.木桶的轻重C.最短的一块木板 D.最长的一块木板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解答:解:根据公式 P=p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
23、是知道决定压强大小的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本题是液体的深度,而液体的深度决定于木板的长度,是短木板的长度,而不是长木板的长度.17.(2009自贡)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当物体受到的力突然消失,物体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下去.解答:解:因为物体原来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平衡力突然消失后,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再受任何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作
24、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点评: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8.(2009惠安县)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FA.B.C.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考点:平衡力的辨别;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先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物体受到的平衡力,
25、并选出正确选项.解答:解:因为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作用;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得: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故 选 B.点评:会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识别平衡力的前提.19.(2009河南)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北师大 年级 期中 物理 初二 100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