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 3 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明清小说与运河研究明清小说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这一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和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有着重要的关系。运河沿岸城市和市镇中商业的繁荣与文人对这种生活的关注促成了明清小说题材的拓展。明清小说的全面繁荣,不仅表现在作品数量多和创作技巧成熟,更表现在作品创作题材的开拓。明清小说在继承宋元话本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商人题材。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交通繁荣带来沿途商业的繁荣,沿岸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商业城市,同时还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商业市镇。这些商业城市和市镇,不仅聚集
2、了以商人为主体的大批城市市民,也涌进了不少留恋繁华城市、习惯于出入市井的文人。他们开始关注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与个人生活,并逐渐改变了不屑与商贾为伍的清高态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人创作或改编的小说中,商人生活的题材出现了。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三言”与“二拍”,他们的编撰者冯梦龙与凌濠初都是长期生活在运河沿岸城市并熟悉商人生活的文人。冯梦龙的籍贯在长洲,那是一个“舟楫益集”的工商业极为发达的地方。作为一个科场屡屡失利、长期生活在下层的文人,他充分接触并且熟悉了当时的商人生活,因 此“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城市商业的繁荣
3、,以及城市市民阶层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有些甚至具体写到一个商人的发家史和经营的全过程。凌濠初籍贯乌程,此地亦属于运河流域苏杭经济圈范围,他本人还有长期在苏州与南京生活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凌濠初家是一个亦商亦宦的家庭。因此,商人题材在“二拍”中占的比重超过了“三言”。运河是一个南北交通大动脉,从北方南下到苏浙,或转道福建、广东,或西去四川等地都需要借助这条黄金水道。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其故事的展开要有一个广阔的背景,才能充分地展开情节,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运河沿岸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最丰富的地方,这给小说家叙写故事提供了极其广阔的人文背景。因此,许多明清小说,其故事发生与延展的地方也往往被放在
4、运河沿岸。如 祷机闲评是明末一部揭露宦官魏忠贤的小说,属于时事小说。史载魏忠贤本是明代肃宁(今河北省境内)人,但为了能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展开故事、刻画人物,这部小说把魏忠贤的出生地放在了临清,他进北京做太监之前的活动也主要在扬州等运河沿岸城市。运河沿岸城市印刷业的发达和民间书坊的遍布对明清小说的繁荣也起了推动的作用。大量民间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通俗作品的刊版印行,有赖于民间书坊。明清两代,民间书坊主要集中在运河流域,运河的起点杭州与终点北京始终是民间书坊的集中地,沿岸的苏州、扬州以及离运河不远的南京也是民间书坊聚集的地方。明代嘉靖、万历两朝,南京成为彩色套印和大量刊行小说、戏曲的中心,一些著名
5、的书坊都以刻印杂剧、传奇、小说相标榜。清代道光年间以后,北京著名的书坊也都刻印了大量精美的明清小说。清后期东昌府最大的书坊叫书业德,被 称 为“闲书”的小说类是其刻印图书的一大门类,它还专门设有“小说版库”,光是小说类书版就有200余种,占其所拥有书版的五分之一。一些著名明清小说的出版,也和书坊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凌濠初为 拍案惊奇所写的序中可以看出,“二拍”更是直接应书商的邀请而创作的。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运河对明清小说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河交通的繁荣使运河沿岸成了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最丰富的地方,明清小说的创作题材因此而扩大到了商业生活。B.运河交通带来了商业繁荣,大量文人涌入沿岸
6、商业城镇,商人们的经营过程与个人生活,开阔了作家的视野。C.运河交通的繁荣带来了经济繁荣,也聚集了以商人为主体的大批城市市民,读者的大量存在也促进了小说的创作。D.运河是南北交通的黄金水道,它连通了苏浙、福建、广东、四川等地,使这些地区成为小说故事的广阔的人文背景。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三言”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小说有5 0 多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及市民阶层的意识和价值取向。B.时事 小 说 祷机闲评把主人公魏忠贤的出生地由肃宁改在了临清,把他进京之前的活动也大都放在了运河沿岸城市,这是作者有意为之。C.小说创作的繁荣,
7、使得明清时代运河沿岸的一些城市成为书坊聚集地,南京、北京、杭州等地都成了小说刊行中心,并 设 有“小说版库”。D.商人题材在“二拍”中占的比重超过了“三言”,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凌濠初出生在亦商亦宦的家庭,有着长期在苏州与南京生活的经历。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运河沿岸商业繁荣,有很多文人留恋城市繁华,习惯于出入市井,逐渐改变了不屑与商贾为伍的清高态度,说明在此之前整个社会是轻视商业的。B.许多作家之所以把小说故事发生的地方和情节展开的背景选在运河沿岸,是因为这里经济文化生活极其丰富,能够提供大量意义重大的写作素材。C.中国古代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并出现四大名著,有
8、两大原因,一是京杭大运河沿岸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二是如冯梦龙、曹雪芹等著名作家的出现。D.凌濠初的“二拍”是直接应书商的邀请而创作的,一些著名书坊以刻印杂剧、传奇、小说相标榜,可见明清小说的创作与繁荣,和书坊有着很深的渊源。参考答案:1.D 2,C 3.D1.试题分析:题 干 是“从原文看,下列关于运河对明清小说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曲解文意。错 在“使这些地区成为小说故事的广阔的人文背景”。原文第4 节 是 说“运河沿岸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最丰富的地方,这给小说家叙
9、写故事提供了极其广阔的人文背景。”2.试题分析:题 干 是“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张冠李戴。错 在“南京、北京、杭州等地都成了小说刊行中心,并 设 有 小说版库。”原文最后一节说:“运河沿岸城市印刷业的发达和民间书坊的遍布对明清小说的繁荣也起了推动的作用。清后期东昌府最大的书坊叫书业德,它还专门设有 小说版库。”只 有“书业德”专门设有“小说版库”,不是“南京、北京、杭州等地”设 有“小说版库”。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或 者“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试题分析:题
11、 干 是“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通读全文,据文推断。A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在此之前整个社会是轻视商业的”的根据。B项,因果倒置。原 文 说“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其故事的展开要有一个广阔的背景,才能充分地展开情节,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运河沿岸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最丰富的地方,这给小说家叙写故事提供了极其广阔的人文背景。因此,许多明清小说,其故事发生与延展的地方也往往被放在运河沿岸。”C项,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冯梦龙与凌濠初对商人生活的关注促成了明清小说题材的拓展
12、,并没有提到曹雪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 题。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杨振宁科学与艺术,都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广泛存在于科学与艺术之中,但美的类型却不相同。科学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人们对于科学之美的认识,也是逐步攀升的。比如虹和霓,人们几乎都见过,而且初见之下,连小孩子都会觉得美,这是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受。后来,人们才逐渐了解虹霓的物理成因,发现那是太阳光照射到水珠中产生的光的折射现象。再进一步,到了 1 9 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组问世了,人们用这组方程式彻底解释了一切折射现象的根源,对于美的认识更上层楼。到了 2 0 世 纪 70年代,人们又了解到,原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结构就是纤
13、维丛,这就标志着人们的认识又进入到更高的本质的境界:世界上非常复杂、非常美丽的科学现象,最后的根源都是一组方程式。今天我们可以说,方程式里包含了人们所能看见的一切。大到宇宙星云,小到一个粒子,久远到一百亿年,短暂到一瞬一秒一切的一切,无不受到方程式的控制。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美吗?这些方程式简直就像造物者的诗篇,它们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这个世上最无边无际的存在。所以,诗人们写下了很多赞誉科学之美的诗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曾写道:“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不过是刹那时光。”这诗句有点近似于中国古代陆机的名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他们都用诗一
14、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宇宙洪荒的美的认识。但是,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的美,无我的美,换言之,这种美不因人类的存在才存在。远在没有人类的时候,那些方程式就已经在支配着宇宙间的一切了。而艺术之美则不同,艺术里的美是一种主观的美,有我的美,它是因为人类的存在才存在,并且因为人类的参与而升华的。从那些存世的青铜器上我们可以发现,3 0 0 0多年前的商朝铸造师对于美的感受与领悟就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甚至丝毫不逊色于今人。那些青铜器所显示出来的或狞厉或朴重的美,都暗示了它们的身上凝结着古人的信仰与情感,它们都与人的参与密不可分。唐朝画家张琛说艺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两句话概括地描述了艺术的真正精髓,
15、也道出了人类是如何感受乃至创造艺术之美的。值得注意的是,艺术之美是无法用方程式囊括的,这也是艺术之美不同于科学之美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两者之间没有共同点,相反,在某种意义上,人们需要对艺术之美与科学之美都建立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一个学科学的人想要对艺术之美多一点了解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一个学艺术的人想要多学一点科学则比较困难。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却并不是因为个人的问题,而是出于社会的原因,因为我们社会关于科普的工作做得实在很不够。好的科普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很小就建立起对于科学之美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对于美的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理解。所以,那些既擅长写作、对于科学又有较深认识的作
16、者,真不妨把科普创作当做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选 自2 0 1 5年5月1 9日 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之美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艺术之美是在有了人类之后才出现的。B.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的美,无我的美;艺术之美是一种主观的美,有我的美。C.科学之美最后的根源都是一组方程式,而艺术之美是无法用方程式囊括的。D.科学之美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要对艺术之美多一点了解则是比较容易的。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科学之美的一项是A.小孩子喜欢天上的彩虹,按照它的样子用七色描绘下来,完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B.人的五官以鼻子为中轴线、身体以肚脐为中心左右对称
17、,形成非常典型的对称美。C.所有向日葵花盘的种子都排列成彼此相嵌而方向相反的两组螺旋线,整齐又美观。D.蜜蜂将蜂巢筑成一个个小正六边形,这种形状既牢固又节省材料,外观也很好看。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之美的层级也逐步攀升,由最初直观的美上升为更高的本质的美。B.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身上凝结着古人的信仰与情感,显示出或狞厉或朴重的美,这是一种艺术美。C.不管空间大小、时间长短,宇宙间的一切都受到同一个方程式的控制,这是一种真正的大美。D.科普工作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科学之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美,所以社会应该重视科普工作。参考答案:6.D(原文中有
18、“一个学科学的人”“一个学艺术的人”这样的限制语。)7.A(A项中小孩子的图画有人的主观参与,是艺术美;其他三项都是客观的、受方程式控制的科学美。)8.B(A随着科学发展逐步攀升的不是科学之美的层级,而是人类对科学之美的认识;C“同一个方程式”误,方程式不止一个,由下文”这些方程式”可知;D原 文 中“科普工作”前有限制语 好的”。)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弟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寿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
19、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寿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癌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
20、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
21、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搭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
22、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
23、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寿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瘩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
24、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入,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答:参考答案:(1)答E给3
25、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2)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每 点3分)(3)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每点2分)(4)(具体分析)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2分)第二次是“眼里含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安庆市 高级中学 语文期末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