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莱芜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莱芜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山东省莱芜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山东省莱芜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 3 题)1.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章,回 答1013题。阳关古道苍凉美寅 公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 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 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
2、的代名词。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
3、、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
4、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牛.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
5、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 必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 么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10.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答:1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答(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答(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答12.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答1 3.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
6、什么作用?(6分)答参考答案:10.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王 维 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有 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IL(D 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涵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 一些。(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意思对即可)12.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昔 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13.第一问
7、: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古时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解析:10.仔细阅读文章第二段,就能够筛选概括出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分款写出答案。11.第(1)句在第三段,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先是沙漠戈壁,之后是绿色林带的出现,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惊喜。第句在第四段,“我”的所见,旅伴对阳关砚的介绍,让人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凄冷的环境中给人以温暖和慰藉。第 句 在 第 五段,戍守边关的将士在这里“冲冲杀杀”、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对生活有了深刻、丰富、独特的感受,给人们以启迪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浓厚的诗情。12.首先
8、应把握全文内容,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既有外在环境给人的广袤雄浑、苍凉悲壮之感,又有内在人文情感的触动。13.应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既要关注诗句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又要体会它在本文中的特定含意,从中准确感悟作者的情感。另外,回答第二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两个感恩节的绅士欧?亨利斯塔弗 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但是,斯塔弗 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皮特一点儿也不饿。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
9、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 皮特不胜负担。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
10、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 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工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
11、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除 了 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象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暧噬发响。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也底,他掉转身子,背朝着风。斯塔弗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老先生的眼睛里闪出光亮,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衬衫又白又漂亮,他那两撇灰胡髭典雅地翘着。“谢谢你,先生。非常感谢,我跟你一起去。我饿极啦,先生。”饱胀引起的昏昏
12、沉沉的感觉,并没有动摇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老先生带着他的一年一度的受惠者,朝南去到那家饭馆和那张年年举行盛宴的桌子。“老家伙来啦,”一个侍者说,“他每年感恩节都请那个穷汉吃上一顿。”侍者在桌子上摆满了节日的食物一一斯塔弗叹了口气,举起了刀叉。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像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一小时之后,斯塔弗往后一靠,这一仗已经打赢了。“多谢你,先生,”他像一根漏气的蒸气管子那样呼哧呼哧地说,“多谢你赏了一顿称心的中饭。”接着,
13、他两眼发直,费劲地站起身来。一个侍者把他像陀螺似地打了一个转,推他走向门口。老先生仔仔细细地数出一块三毛钱的小银币,另外给了侍者三枚银币做小账。他们像往年那样,在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往南,斯塔弗往北。在第一个拐角上,斯塔弗转过身,站了一会儿。接着,他的破旧衣服像猫头鹰的羽毛似地鼓了起来,他自己则像一匹中暑的马那样,倒在人行道上。救护车开到,年轻的医师和司机低声咒骂他的笨重。既然没有威士忌的气息,也就没有理由把他移交给警察局的巡逻车,于是斯塔弗和他肚子里的双份饭就给带到医院里去了。过了一小时,另一辆救护车把老先生送来了。他们把他放在另一张床上。不多久,一个年轻的医师碰到一个眼睛讨他喜欢的年轻的护士
14、,便停住脚步,跟她谈谈病人的情况。“那个体面的老先生,他 说,你怎么都猜不到,他几乎要饿死了。从前大概是名门世家,如今落魄了。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注】1 6 2 0 年,英国清教徒因不堪宗教压迫,乘 坐“五月花号”船来到美洲普利茅斯,首批船员上有英格兰、苏格兰和茶兰天移民一百零二人。移民定居后的次年,为庆祝第一次收获,感谢上帝的恩惠,制订了感恩节,后成为美国法定节日,一般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1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讲述流浪汉皮特与老先生坚持“感恩节传统”,最后一个被撑病,一个被饿晕的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透射出人性的光辉。B.“微
15、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 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文中这两处环境描写直接表现了皮特饱餐后的真实状况。C.老 先 生“好像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并在细雪中“微微打战”“背朝着风”,这些描写只是为他后面晕倒的情节做铺垫。D.选文用词准确,第 段“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的“鼓”字,“簌簌地扭动着”中 的“扭动”都形象地表明皮特此时又懊恼又激动的心理。E.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来客观表达。这种写法更易使读者深入故事,引发共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1 2 .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1 3 .欧?亨利小说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试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象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1 4 .“感恩”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 1 .A E1 2 .老先生是一个曾经体面现在落魄的绅士形象。生活艰难但不失优雅风度,饱满的精神状态;富有爱心;坚守传统美德。1 3 .本段语言幽默生动,作者在调侃的描写中,表达了对皮特的赞扬;用夸张修辞手法,写皮特吃饭,如“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长短句的综合使用,
17、描述皮特用独特的感恩方式来成全老先生善心的行为。1 4 .我们人应该具有感恩的心,并付诸行动。从斯塔弗的行动看,斯塔弗为了感谢那位老人的好意,不说自己吃得非常饱,而说自己非常饥饿,以及随老人去吃饭,说明都是为了感恩对方,并有具体的行动。从老人行动看,老人自己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却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感恩请别人吃饭,这也说明他把感恩付诸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这样去做。11.B应该是从侧面表现;C太绝对;D 表明皮特此时又懊恼又激动的心理”错。12.“从前大概是名门世家,如今落魄了”可知老先生的身份,是一个曾经体面现在落魄的绅士形象。“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衬衫又白又漂亮,
18、他那两撇灰胡髭典雅地翘着,老先生虽然落魄但不失优雅风度,精神饱满,有绅士几度;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富有爱心;坚守传统美德。13.欧 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的结尾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先理清小说情节,写出结尾内容,指出结尾二人都进了医院是出人意料的,但二人坚守感恩的传统又是情理之中的,符合生活实际,然后指出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正是在这
19、样的结尾才更能突出主题)即可。1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 要 对“感恩”进行理解;还要联系文本谈认识;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注意行文思路、语言表达。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 3 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需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 在 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 容,德乃大”。(周 书 君 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 于“公”,进而臻于
20、“王”,臻 于“天”,臻 于“道”,臻 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
21、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22、”(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动)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中
23、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
24、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B.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 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
25、很大。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参考答案:就逐渐消亡了”又中无根据)2.C.(“谖早追溯”时1 国推断有误)3.超(“政使”奖加因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击磬于卫。有荷釜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山东省 莱芜市 艺术 高级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