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 3 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 3 题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入土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修;不但不觉其寒醪,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
2、了。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 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 毛颖传,正 是 仿“传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 诗 余 。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 只 是“词余”。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
3、“俗不伤雅”,仍 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一一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之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是在什
4、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 西厢记和 水浒传为例,这 都 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这知识
5、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 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 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朱 自 清 论雅俗共赏 有删节)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白话文进入文学领域,但
6、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C.西厢记 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佳作,它们满足俗人和雅人共有的相通的快感趣味的条件,得到了所有俗人和雅人的肯定。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来自民间的分子。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录体这种文体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B.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到了“俗不伤雅”,仍 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C.“雅俗共赏”其 实 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
7、的迁就,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D.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B.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写感官的体验,就能做到雅俗共赏。C.作者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
8、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参考答案:1.C2.B3.D1.试题分析:C项,第四段提到的是“俗人”和“一部分的雅人”。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一一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B项,第二段,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解答这类题,关键
9、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A第一段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B描写体验就能共赏过于绝对;C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文,完成6-8题高新技术带来的负效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
10、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 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 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机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之后又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干扰使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上。附加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上的许多理想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
11、早产儿。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和电子线路为武器的 灰色技术 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只 有 当 绿色技术 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
12、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6、就第一段来说,对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高新技术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C、高新技术系统进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障碍。D、当今高新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7、对文章中“太空垃圾场”一词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8、下列
13、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B、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使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C、追 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化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D、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答案:6【分析“备】高新技术饺晨的负效应”在第一段的后一句,“正槿”的宾语 A万说的足岛新技术的发及应谟W么 :Bfli设的是离新技术发展ilMV中的风险事故历明了府新技术的措广,不口于一离新技术的负效应.I c n中 的 蛇 局 面-在第-一段中是风险事故.
14、答案为D.7 分析解拧文中的太空垃圾场.修一脚比*的说法.归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景的整体装置,d i物H片 宇航 丢弁的TJIF*已多达102余个,这无&严工污染了外空间的环境影#1 了人类的生存空制这些福生断犬技术带来的负姓虎.A不合H E;B说的不准01 说的比我现不见危*.答案为C.8.1分析MJJIBT-提高使用吩ST,和,&C项”导 技 术 产 业 不 景*T,不当文中说的班“*?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D:不合文意文章后一句说“岛新拉术边 6.D 7.C.A V J雷曼解决的问国己小力的世界的谍题等持人关攻克”.答案为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1 7题。感 念 祖 先李汉
15、荣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那时我还未上学,也不识字,不懂得辈份的排序,更不理解这里面的宗教的、伦理的奥秘,但隐隐觉得一种神秘,一种对时间的畏惧,一种生命传递的深奥秩序。我常常望着排列整齐的先人们,想象着,倘若他们真的能活过来,从他们的姓名里走出来,忽然站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说些什么?不等我上学读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地,也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牌。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当时还隐隐觉得痛快:这样至少解放了膝盖,从今再没有祭礼,再不用叩头下跪,
16、再不用吃先人们“吃”剩下的东西。从此,我们不再有先人,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谁的后人。多年后我才知道,先人失踪的那一刻,我们也失去了仅有的一点仪式化的生活;先人彻底死去的那一刻,寄存在时间中的那点不死的灵性和记忆,从此也彻底死去;先人退出了我们的时间,我们也退出了古今相连的时间。从今,我们活在时间的碎片里,记忆的线索被一把揪断,时间和生活,从此变成碎片。先人失踪了,从此我不知道我是谁的后人。我的曾祖父的有关说法,已近于传说了。据说他当过土匪,有一次大雪封山,他与土匪兄弟们失去联系,躲在山洞里险些冻饿而死,一个猎人救了他,为了报恩,他就拜猎人为兄弟,并从此成为勤劳的良民,后来发家致富,娶猎人
17、妹妹为妻,为了纪念这深山的缘分,他自己为自己另改了名字:缘山。我的这位祖先,他扑朔迷离的身影,他波浪迭起的生平,使线形的时间充满了曲折,使平常的、农业的家谱,有了峰峦般的悬念。我的祖先仅仅就是这位祖先吗?不,那位猎人也是我的祖先,那饥寒中的搭救,不仅搭救了一个土匪的性命,而且搭救了灵魂,也顺便搭救了一一遥遥地搭救了我,使我有可能成为他的后人,使我的语言能对他进行隔世的诉说,此刻,我知道,比起我的祖先,有一个人更像我的祖先,他搭救了我的祖先,也把我从虚无中搭救出来,使我成为我祖先的后人。生命作为整体看似顽强,而具体的生命极其脆弱。孕妇的一个猛烈喷嚏,可能断送一个生命;路人的一缕善念一个援手,可能
18、搭救某个陷于绝境的命运。我常常想象,在世世代代不停传递的血脉到达之前,一路经历了几多凶险、几多不测、儿多火情、几多潮汛?这血脉如同火把,穿过黑夜又进入黑夜,然后又穿过黑夜。风吹、雨浇、悬崖、深谷、天灾、人祸,举火把的那些手,稍有闪失,都会使火把熄灭,火种失传,都会使一线血脉中断,一座庙宇倒塌,一个家庭绝灭。而终于,血脉穿过时间的千山万水,到达了此刻,到达了我。细想想,这怎能不是一种奇迹。我当感念,怎不感念:激流中的那只船,搭载了我下沉的祖先;黑夜里的那盏灯,抚慰了我迷路的祖先;那只可敬的大白狗,惊醒了熟睡的家族,斥退了行凶的恶人,营救了我那安分守己的祖先;还有,那只灰母鸡,以它温顺的死,它宿命
19、般的牺性,营养了虚弱的孕妇,那清香的鸡汤,那清香的渐渐红润的黎明。我们总是不得不在世界的柔弱部位,索取别的生命的温热,以减少我们自身的寒冷。此刻,我不能不说,我的生命与几百年前的那只灰母鸡有关,在那个早晨或夜晚,当雄鸡开始第二次啼鸣的时候,那只灰母鸡,它温存地(多么值得同情和感恩)帮助了我的祖先是的,我常感念,怎么不感念?情到真时,思到深处,我发现一一时间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人,都是我的祖先;这涵纳我的天地,这环绕我的万物,都是我的祖先(选 自 散文2 0 0 5 年第6期,有删改)1 4、文章第四、五段,作者叙述了自己曾祖父的生平。联系全文看,这两段有什么作用?(6分)答:1 5、(1)作者在
20、第二段中说:“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请 问“失踪”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文章以“感念祖先”为题,请联系全文,概 括“祖先”一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 6、文章第九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外?(4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 7、作者在文章开头回忆了儿时“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的情景,联系全文来看,你认为作者对这种仪式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22、?你认为在当下社会里应该怎样来感念祖先?(7分)答:参考答案:14、内容上:以曾祖父为例,说明祖先已经渐渐被我们遗忘。(2 分)以追忆曾祖父的生平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感念。(2 分)结构上:引起下文,表达对搭救过我祖先的陌生人的感念。(2 分)15、(1)祖先牌位被砸,祭祖仪式终止。(1 分)祖先被我们遗忘。(1 分)(2)真正与我血脉相连的祖先。(1 分)曾经搭救过我祖先的毫无血缘关系的人。(1 分)天地万物。(1 分)16、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2 分)拟人:将对象人格化,使天地万物具有了生命,诚挚地表达了对它们的尊敬和感怀,同时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1 分)排比:增强气势,将感情抒
23、发得更加浓烈。充分表达了对万物普遍的感念。(1 分)17、情感:怀 念(2 分)态度:作者认为这种仪式是一种以祖先很好的纪念方式,很有意义,表示赞同。(2 分)略。(3 分)(言之居理皆可得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 3 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刺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 祖 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
24、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馍,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
25、,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臣谓锋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一,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 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有 乘 间 言 于 帝 曰:“诸王虽有罪,皆帝室近亲也,丞相虽尊,人臣也,何悖慢如此!”帝良久曰:“汝等小人,岂知安童所为?特辱之使改过耳。”三十年春正月,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节 选 自 元 史 列传第十三)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i圭误者命安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安庆市 高级中学 语文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