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pdf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 3 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之蒿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任务”中。那一年,屠呦呦39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父亲摘引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
2、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4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 抗疟单验方集,包 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84机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
3、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 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 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 时 珍 的 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68%,但效果极不稳定,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 有12%。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为什么同样的提取物却得出千差万别的结果?屠呦呦一时找
4、不到答案,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直 到 1 9 7 1 年下半年的一天,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屠呦呦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福至心灵的一个闪念,推开了紧锁青蒿素奥秘的大门。此后的情节被众多的讲述者概括为,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 3 c 的乙醛,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其实,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在 2 0 0 9 年出版的专著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屠呦呦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这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中记载的实验过程,穿插着大量的化学
5、分子式、专业术语和数据,在记者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如同“天书”。只有几句高度概括的纲领性描述能够大致明白,读起来亦颇为艰涩:“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 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 0 ,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醛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她还特别提示: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在实验数据的一份效果对比图表中,利用水浸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低只有6%;乙醇浸膏得到的挥发油毫无效果;乙醇冷浸得到的提取物则可达到9 5%的
6、抑制率;乙醛提取物的抑制率则是1 0 0%!那是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离最终的青蒿素晶体尚有一段距离,但确定无疑的是,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找到了。(节 选 自 北京日报2 0 1 1 年 1 0 月 2 5 日)相关链接疟疾,又 称 为“打摆子”。在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起初最有效的治疟药物源于另一种植物一一金鸡纳树。1 9 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鸡纳霜”。随后,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一一氯瞳。氯瞳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是,疟原虫渐渐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药性,上 世 纪 60年代,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疫情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7、2 0 1 1 年 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 0 1 5 年 1 0 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1 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了“金鸡纳霜”,这曾是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最有效的药物,后又找到的奎宁替代物一一氯瞳药物,一直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B.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方书就已经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随后东晋的葛洪在 肘后备急方书中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本草纲目明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C.
8、本文以记叙为主,按时间顺序,用平实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抗疟作出了巨大贡献。D.屠呦呦的父亲摘引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寄寓颇深。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后,“野之蒿”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E.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 3的乙酸,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成功找到了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2)屠呦呦在研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分)(3)文章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6分
9、)(4)屠呦呦获奖,有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D E。评分细则:5分,D.3分;E.2分;B.1分;A C不给分。(2)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专门整理出了一本 抗疟单验方集.;进行了几轮药物筛选和实验;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用沸点只有5 3 的乙醛,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出版的专著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评分细则:每 点1分,答对5点得6分。大意对即可。(3)引 用 诗经的诗句,交代主人公名字的由来,点明了题意;引用医学典籍 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
10、方 本草纲目关于青蒿药效的记载,突出古代典籍对于青蒿素的发明起到的重要启发作用;引用专著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对实验过程的记载,突出表现屠呦呦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同时表现了研究发明过程的艰难。评分细则:6 分,每 点 2 分。大意对即可。(4)从内因来看: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物学专业,同时系统学习过中西医,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有很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勤奋坚持。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细致严谨的科学素养。重视古籍,谦虚求教。她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多次翻阅;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的需要
11、以及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外因来看:祖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巨大的宝藏,为她的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祖国提供了研究平台,组员齐心协力;评分细则:8 分,从 2 个角度答,每个要点2 分,联系原文作答,要有分析,答 出 4个得满分。没有点明两个角度扣1分。大意对即可。(1)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文章后发分析要注意准确性,B.“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缺乏依据,给 1 分。A“后又找到”错,“一直”扩大了范围。C.“按时间顺序”“全面介绍了 错。
12、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局部概括题目,答题是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关注文章的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 抗疟单验方集”顺着文章往下找,就能理清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所做的工作。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引用古代典籍作用的题型,首先要找到引用古典的典籍是什么,然后再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是什么。考生要顺着题干的设问,一步一步地
13、在文中筛选整合,然后通过文章的引用再分析其作用。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本题适用于第一种,在列举原文事件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概括,答题是可结合第二题的后半部分的内容作答。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2.阅读下文,
14、完 成912题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说当时被定 名 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 其 定 名 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 奈 之 下 取 名 为“铜 奔 马”。“铜 奔 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 燕,未惬人意。最 近 有 人 在 光明日报上 撰 文,更 考 订 此 物 应 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一 是 后 汉 书 董卓传 中 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 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余意此说更属不妥。首 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 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 次
15、,关 于“飞 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 耕 柱 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 记 秦 本 纪 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 是,淮 南 子 淑 真 训 高诱注:“飞廉,兽 名,长毛有翼。”楚 辞 离 骚 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 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 于 后 汉 书 董 卓 传 中所说,当
16、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 文 后 有“之 属”一 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鸟,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骆。”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骚”或“飞燕骆”,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9 .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旅游
17、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D.“飞廉铜马”一名,比 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1 0 .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间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B.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1 1 .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B
18、.“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D.作者认为,“紫 燕 骚”“飞 燕 骚”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 型。1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库提要虽 然 比 三才图会晚 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B.高诱、王 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 燕 躺”两个命名是相似的。参考答案:9.B 1 0.C 1 1.D 1 2.C3.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
19、文字,完 成1 6 1 8题。在普希金城诵诗张瑞田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从橡树上坠落的橡子,躺在草地,树叶成了她的床单,一层层的树叶,依附草地,托着她,一定温暖。恍惚中,我觉得这样的子弹,不会呼啸奔跑,也不会粗暴地去撕裂鲜活的生命。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树下,听树林中的风声,看一位我所热爱的诗人托腮深思。普希金铜像,在我的眼前展开的依旧是涅瓦河边俄罗斯诗人忧虑、坚定的生命韵致。刚才,我在普希金铜像前伫立,我渴望聆听诗人的吟诵,我渴望感受诗人坎坷的人生。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觐。我不愿意像观
20、光客一样,照一张相,便匆匆离去。不远处有叶卡捷琳娜宫,可是在我的心中,辉煌的宫殿,比普希金塑像逊色得多。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畅想,是无价之宝。不想离开,我就去一棵橡树下,翻开从国内带来的 普希金诗选,一句句默诵。宁静至极。我说不出普希金铜像坐落的地点,无数棵橡树交织出的茂密树林,搭建了俄罗斯独特的风景。普希金在这样的地方沉思,我在这样的地方吟诵普希金的诗,再恰当不过了。一阵起伏的童声漫涌过来,是俄语,是普希金写诗的语言。我抬起头,看见十几位俄罗斯小学生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吟诵着普希金的诗篇。显然,吟诵没有经过彩排,每一个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吟诵,因此,没有统一的节拍,没
21、有整齐划一的口型,强弱不一的声调,在橡树林中如空气一样纯洁、通透、高贵。显然,每一位俄罗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我的眼睛热起来,我 合 上 普希金诗选,站起来,走向铜像,走向吟诵普希金诗篇的俄罗斯少年。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我在他们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诵一一
22、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我用汉语吟诵 自由颂,这首诗也是我少年时开始阅读的,几十年的光景随风而逝,好在我还记得它,还能用汉语吟诵。俄罗斯少年吟诵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诗,我听不懂,但是,从他们清澈的目光中,感觉到所吟诵的是童话诗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或许不是,或 许 是 我曾经爱过你、致大海。汉语与俄语在普希金铜像前萦绕,我的泪水渐渐淌湿脸颊,眼前
23、的普希金铜像朦胧成一个硬朗的形状。我感受到了力量。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俄罗斯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普希金铜像,轻盈的脚步把树叶翻卷起来,那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短暂飞动,又落到地上,青翠欲滴。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 打 开 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光明日报2 0 1 4年0 4月2 5日1 4版)1 6.作者引用普希金的
24、自由颂,有什么作用?(4分)1 7 .文中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橡子果,有何用意?(5分)1 8 .结合全文,谈谈俄罗斯少年在普希金铜像前诵诗的场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6分)参考答案:1 6 .引用普希金的 自由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由上文俄罗斯少年诵诗的场面,回忆起自己少年时诵读普希诗的情怀,(1分)同时所引用的诗突出普希金是一位爱国诗人,(1分)为作者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1分)1 7.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橡子果,结构上首尾呼应,(1分)橡果子深沉饱满,蕴含力量,用橡子果来烘托普希金诗歌的独特魅力,(2分)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烘托普希金诗歌,饱含力量,富有感染力与战斗性。(
25、2分)1 8 .(1)读诗,能使我们从被物欲所困的状态中走出来。(2)读诗使我们在时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与天真的本色。(3)读普希金的诗,唤起我们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缅怀为民族的解放与自由而作出贡献的先烈,激发我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4)读普希金的诗,能纠正我们权力崇拜物质崇拜鬼神崇拜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 3 题)4.文言文阅读(1 9 分)何福,凤阳人。洪武初,累功为金吾后卫指挥同知。二十四年,拜平羌将军,讨越州叛蛮阿资,破降之。择地立栅处其众,置宁越堡。遂平九名、九姓诸蛮。寻与都督茅鼎会兵徇五开。未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山东省 淄博市 第三中学 语文 月考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