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双凤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双凤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双凤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双凤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 3 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中华礼乐的建构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到西周中叶,形成了覆盖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礼乐文明。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产生儒家学说的母体。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根植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根深叶
2、茂,焕发出勃勃生机。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之情。至于仁和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指出礼乐是以人的真诚情感为基础的。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他同时又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以礼为仁的前提。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但儒学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因此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非仅仅满足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爱好,而是为了通过揭示礼乐文明的精神,重振礼乐文明的生机。
3、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中华礼乐文明以天为最高神明,其他各种自然与社会要素均被整合到天命和天道信仰之下,这种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天命和天道,是任何文化与信仰都不能否定且必然包括的。同时,儒家崇尚和而不同,反对单方面的强制,这打开了与各种外来文化沟通融合的大门。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但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被长期激进的反传统摧毁;另一方面,儒学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功能越来
4、越远。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儒家义理的哲学化其实是儒学在社会层面被否定和解构之詹的必然选择。而一旦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丧失了儒学思想借以栖身的礼乐制度,儒家也就从一种以天下体系为特征的文明形态,异变为一种只能满足少数人形而上学思辨兴趣的哲学理论,儒学本身也就丧失了其平治天下的恢宏精神追求,此种追求本来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神魂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建礼乐文明注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历程。当然,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赵法生 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5、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成于西周中叶的礼乐文明孕育了儒家学派,为儒学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B.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学知行合一的特点,但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C.孔子创立的儒学,与近代哲学化后的儒学,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与价值大不相同。D.儒家的核心思想赋予了中华礼乐文明巨大的包容空间,使它能够涵融各种外来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指出礼乐文明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述它对儒学和外来文化的“母体”意义。B.文章三处引用孔子的言论,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C.文章剖析了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为揭示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
6、奠定了基础。D.文章指出近代传统儒学向哲学转化的利弊,并揭示了产生这种转向的社会根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春秋时期没有出现礼崩乐坏的状况,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B.孔子认为礼乐应根植于人的真情,这表明他对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持反对态度。C.如果礼乐制度在近代没有被摧毁,那么儒学平治天下的精神追求就不会丧失。D.让儒学重新融入社会基层,成为百姓日用人伦规范,是礼乐文明得以复兴的关键。参考答案:I.B 2.B 3.C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 本 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7、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曲解文意,“礼是仁的实践途径”错误,根据原文 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可知,可视为逻辑学上悖论的,是“仁与礼互为前提,而 不 是 礼 是 仁 的 实 践 途 径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以偏概全,“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
8、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错误,文章三处引用了孔子的言论,在第三段,其中第一处“仁者爱人 并未揭示 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说法绝对,“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说法过于绝对。B项无中生有,”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错误,从原文“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看不出周礼中有“形式主义。D项篡改文意,由原文“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
9、社区,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可知,是“在此前提下“,即”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是有条件的。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 选 定 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 出 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 文 意 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
10、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碰瓷”是怎么成为国际词条的9月1日晚,中国游客曾某等3人与瑞典警察发生冲突,成了舆论热议的事件。随后一个瑞典人拍的现场视频在瑞典地方电视台S V T 2 播此视频中大妈舞着红丝巾扑地大喊救命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外国人极其不解:“为什么中国人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坐地撒泼?这怎么可能竟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他们给这种行为取了一个文给绐的名词P e n g C i(碰瓷)。”“碰瓷”本为清末古玩市场的一种讹诈手段。不法摊主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
11、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借机讹诈。也有人说此骗术来自老北京没落的八旗子弟,他们平日手捧“名贵”瓷器行走于闹市街巷,瞅准机会故意让马车“碰”他一下,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便缠住车主要求按名贵瓷器的价格赔偿。2 0 世纪末,随着汽车越来越大众化,碰瓷之术也与时俱进,碰瓷者故意与汽车相撞制造交通事故的假象来讹诈钱财,“碰瓷”之“瓷”已大大抽象化了,被损坏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钱币扩展至古董表、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2 0 1 2 年“碰瓷”一词被收入第6 版 现代汉语词典。最近1 0 多年,碰瓷频率越发多起来。在“瓷”的意义泛化、抽象化的基础上,“碰”的意义弱化,碰瓷者假装弱者、或号称遗失了
12、东西,只要欲求得不到满足,就坐(躺)地哭闹撒泼,索要经济赔偿或提出其他条件。2 0 1 8 年 9月 1 8 日,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i P h o n e X S,i P h o n e X S M a x 加入了双卡双待功能,9月 2 6 日酷派官方微博转发自己2年前一条有关双卡双待的微博,高调炫耀自身在双卡双待的优势,连苹果都跟风。然后就有推文称:酷派碰瓷苹果:以双卡双待首创者自居。这一用法进一步远离碰瓷的本义,仅保留当事双方的强弱关系、“弱势”一方借机牟取声誉利益,产生了更远的引申义“蹭热度”。其实,碰瓷案本非近百年来民间唯一的专利。红楼梦第 4 4 回,贾琏趁王熙凤生日与鲍二媳
13、妇私通,被凤姐撞破,鲍二媳妇上吊自杀。他娘家的亲戚要告,凤姐儿道:“我没一个钱!有钱也不给,只管叫他告去。也不许劝他,也不用震吓他,只管让他告去。告不成倒问他个 以尸讹诈!”就是这种碰瓷案的写照。如 此“国粹”,堂而皇之地步入国际舞台,“P e n g Ci”变身国际词条,国人宁不深省乎?(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2 7.根 据 材 料,概 括“碰瓷”的“瓷”词义的变化。2 8 .文章最后一节称“碰瓷”为“国粹”,为什么?2 9 .文章最后说“P e n g C i 变身国际词条,国人宁不深省乎?”,结合全文分析,哪些地方值得深省?参考答案:2 7 .本指瓷器、玉器、古钱币等;后来扩展到古董表
14、、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再后来演变为欲求得不到满足就躺地哭闹撒泼;现在又指强势的一方。2 8 .“国粹”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碰瓷”这种借机讹诈的丑陋行为,自古有之,实为我国文化中的槽粕。作者称其为“国粹”,是反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2 9 .“碰瓷”是一种借机讹诈行为,可是长时间被社会认可(容忍),确需深省。碰瓷”是一种借机讹诈行为,可是国人乐此不疲,不断碰出了新花样、新高度,确需深省。“碰瓷”是一种借机讹诈行为,国人由国内玩到了国外,确需深省。【2 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考生要根据材料来概括“碰 瓷 的 瓷 词义的
15、变化”,既 为“变化”,那么考生在概括的时候要能够呈现这种变化的过程,可以由词语的本义延展开,分析其在具体的语境中所存在的语境义。从文中来看,第一段的最后说“他们给这种行为取了一个文给给的名词一P e n g C i (碰瓷)”,而“这种行为”指 的就是“大妈舞着红丝巾扑地大喊救命的动作”,对于大妈的这一表现,外国人的理解是“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坐地撒泼”。第二段中作者先解释“碰瓷”的本意,即“清末古玩市场的一种讹诈手段”,具体来看,“不法摊主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八旗子弟,他们平日手捧 名贵 瓷器行走于闹市街巷,瓷器随即落地摔碎”,这二者碰的“瓷”是瓷器,除此之外,后面 说“
16、被损坏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钱币扩展至”,可 见“瓷”的最初意义应该还 有“玉器、古钱币”;接 着“2 0 世纪末,随着汽车越来越大众化,碰瓷之术也与时俱进,碰瓷者故意与汽车相撞制造交通事故的假象来讹诈钱财,碰瓷之 瓷 已大大抽象化了,被损坏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钱币扩展至古董表、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此 时 的“瓷”指“古董表、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最 近 1 0 多年,碰瓷频率越发多起来。碰瓷者假装弱者、或号称遗失了东西,只要欲求得不到满足,就坐(躺)地哭闹撒泼,索要经济赔偿或提出其他条件”,这 里 的“瓷”与第一段老大妈的表现一致,应 是“瓷”后来的意义。第三段和第四段借
17、助酷派的表现引出“蹭热度”,这是其更远的引申义。答题的时候,考生要能呈现出词义演变的过程。【2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章最后一节称 碰 瓷 为 国粹,为什么”,然后要理解“国粹”的意义,再 分 析“碰瓷”其实是什么行为,分析作者称“碰瓷”为“国粹”的原因,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词典来看,所 谓“粹”意 思 是“精华”,“国粹”即国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而从上文的字里行间明显可以看出,“碰瓷”其实就是一种讹诈的行为,应 该 是“糟粕”,是“垃圾”,而作者却称之为“国粹”,说它是国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且
18、是 堂而皇之地步入国际舞台”,显然使用反语的手法,表达对此种行为的讽刺,同时以“国人宁不深省乎”引发读者对此的深思。2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 章 最 后 说Peng C i变身国际词条,国人宁不深省乎?,结合全文分析,哪些地方值得深省”,然后要分析“Peng C i 变身国际词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这才是需要引发我们重视深省的东西。就“碰瓷”本身来说,这种行为虽然不对,但还不至于让作者发出“国人宁不深省乎”的感叹;我们要思考的是,明 明“碰瓷”是讹诈,是糟粕,为什么却能从清末的古玩市场走到今天,从国内走向国外
19、,且还有越走越大的趋势?从一开始的瓷器、玉器到后来的古董、字画、手机,从物品到身体发肤,从讹诈到欲求不满的哭闹撒泼,从“碰骁”到“蹭热度”,从国内玩到国外,该“游戏”的时间跨度之长,形式变化之多,涉及的空间区域之广,折射出的社会的容忍,是国人的乐此不彼,这些才是我们该真正反省的问题。3.阅读下文,完 成18 20题。寂寞天鹅美肖 黛(1)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 雪 斑 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 间,有庄重的
20、王子腹收羽毛,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 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 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2)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3)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真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4)一生
21、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5)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瞭唳,有声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宠着瞳光的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6)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头巷尾,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一
22、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忠告,慷慨激昂,热腾澎湃。为了维护也好,为了谴责也罢,把一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7)寂寞呵,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迢。(8)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有书 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鸭窠围、杨家咀也是这样。汪先生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长河
23、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9)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一一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1 0)寂寞天鹅美。1 8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天鹅怎样的生存状态?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_1 9 .从文中看,人怎样才能耐得住寂寞?试分条概括。(6分)答:_2 0 .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7 分)参考答案:1 8.(4分)描写了天鹅优雅惬意、庄重洒脱、恪守行规、会意会神、彼此调护的甜柔、富有人情味的生存状态。(2分)为下文展开议论和抒情提
24、供鲜活的现实依据。(2分)1 9(6 分)远离世俗的争斗,拒绝尘世的束缚,不受物质利益诱惑,追求坦荡自然的生活.20.(;)作者描写了天鹅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天鹦寂贯之美的购,并由此阐明了天均寂真之美产生的根源 (3 分)(2)形象描写了人世间生活的喧嚣和争斗,与天鹅藏真之美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对菽真之美的向往和呼噢。(3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 3 题)4.文言文阅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
25、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策笛,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合肥市 高级中学 语文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