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清原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清原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清原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清原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 60.0分)1.下列说法中,错 误 的 是()A.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浓度 B.催化剂C.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D.温度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0H(1)+3O2(g)=2CO2(g)+3H2O(g)AH=-1367.0kJ/mol(AH代表乙醇燃烧热)B.
2、H2S04(aq)+2NaOH(aq)=Na2S04(aq)+2H2O(1)AH=-114.6kJ/mol(AH代表中和热)C.2H2(g)+O2(g)=2H2O(g)AH=-483.6 kj/mol(反应热)D.C+02=CO2AH=-393.5 kj/mol(反应热)4.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碱性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4m ol-L T,则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A.A12(SO4)3 B.CH3COONa C.NaOH D.KHS045.如图所示,=-393.5 kj/mol,AH2=-395.4 k j/m o l,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重 1-C(s.金即盾)+
3、0(g)LH,AH2卜支.J-X c o t(g)o 反应过程A.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C.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放热反应D.C(s、金刚石)=C(s、石墨)A H =+1.9 k J m o l t6.如图为2 5 T 时,电与也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 H 2(g)U2 N H3(g)A H =-9 2 k j/m o lB.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 o l 电和3 m o l%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9 2 k JC.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b 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
4、化曲线7.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 2 A 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 2 A =H+H A-,HA0H+A2-,则N a H A 的水溶液显()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确定8.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 H l(g)U H2(g)+(g)。若c(H l)由O.l m o l/L 降到0.0 6 m o l/L 时,需要2 0 s,那么c(H I)由0.0 6 m o l/L 降到0.0 4 m o l/L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A.等于1 0 s B.大于1 0 sC.小于1 0 s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9.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
5、 H2(g)2 N H3(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电、电、N H 3 的浓度相等B.电、电、NG的浓度不再变化C.电、H2 N 为 在密闭容器中共存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1 0.对于可逆反应2 5 0 2(8)+0 2 色)=2 5 0 3(8)4 1 0,升高温度产生的影响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C.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D.正、逆反应速率不同程度的增大1 1.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着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2页,共21页12.
6、A.2 m i n 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X +Y W 2 ZC.Y 在2 m i 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 5 m o l/(L -m i n)D.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3 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 s O 2(g)+O2(g)=2 S O3(g)A H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 3.14.A.图 I 表示的是L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II表示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C.图II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D.图W 表示的是L时刻增大。2
7、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 A(g)+b B(s)=c C(g)+d 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枳扩大到原来的2 倍,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0.6 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 +b 01 5.在O.l m o l L 的N a 2 c(%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Na+)=2c(CO打)B.c(OH-)=2c(H+)C.c(HCOj)C(H2CO3)D.c(Na+)C01-D.H+、CH3COO-1 7.已知:AgX(X=Ch Br)溶液中,p(Ag+)=-1g c(Ag+),p(X-)=-1g c(X-)IC 时,p(XQ与p(
8、Ag+)的相互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线表示的是AgBrB.此 时,c点浓度溶液中会有AgCI固体析出C.取a、b两点处溶液等体积混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硝酸银溶液,生成的沉淀n(AgBr)n(AgCl)D.-C 时,AgCl(s)+Br-(aq)U AgBr(s)+C(aq)的平衡常数K=10418.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pH=0的盐酸,O.lmol L的盐酸,O.Olmol.L的NaOH溶液,pH=1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0:100:1000 B,0:1:12:11C.14:13:12:11 D.14:13:2:119.常温下
9、,有体积均为1mL、pH均为9的烧碱溶液和氨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B.用同浓度的盐酸恰好完成中和时;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C.两溶液均加水稀释到1000 m L,烧碱溶液的pH=6,氨水的pH 6D.加水稀释后若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烧碱溶液中加的水少20.25K时,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2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pH=1 1,则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设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溶液体积之和)()A.11:1 B.1:1 C.9:1 D.1:9第 4 页,共 21页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 4 0.0分)2 1.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
10、用:a.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b.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s)+H2O(g)=CO(g)+H2(g);AH=E】H2(g)+102(g)=H20(g);AH=E2CO(g)+102(g)=CO2(g);AH=E3b.C(s)+O2(g)=CO2(g);AH=E4(1)与途径b相比,途径a有较多的优点,即。(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AH 0的反应有(填序号)。(3)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A.a与b在理论上相同B.a比b少C.a比b多D
11、.两者无法比较(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 i、E2、E3 E4 之 间 的 关 系 为。2 2.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ol的电 和0.6 mol的左,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A H O o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1)该 反 应 的 化 学 平 衡 常 数 表 达 式 为。(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衡速率丫(也)为。(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 分钟时: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 的 是(用 图 2中d-f 的编号回答)若加入%,电浓 度 的 变 化 正
12、确 的 是。(用图2中a-c 的编号回答)c(noVLOS(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 度 的 变 化 情 况。2 3.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滴定并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空:(1)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时,应将盐酸注入滴定管(选填“甲”或“乙”冲。I r*1()(2)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变为,并 为止。(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值偏低的是A.酸式滴定管
13、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B.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读取盐酸体积时,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D.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镭水洗净后没有干燥第 6 页,共 21页(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 mLo图1 图2(5)某学生根据二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请用上述数据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滴定次数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0.1000 mol/L盐酸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第一次25.000.0026.11第二次25.000.2226.31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
14、: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熔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对应,则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故C错误;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故D正确;故选:Co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B.化学反应是放
15、热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C.熔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对应;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化学反应本质理解能量变化的原因,此题难度中等。2.【答案】C【解析】解: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外界因素只是影响因素,所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性质,故C正确,故选:Co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外界因素只是影响因素,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及外界影响反应速率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答案】C第8页,共21页【解析】解:A.根据燃烧热
16、的定义,氢元素的指定产物为小 0(1),不是不 0 出),故 A错误;B.H 2 s O 4 (a q)+2 N a O H(a q)=N a 2 s o 4(a q)+2 H2O(1)A H =-1 1 4.6 k J/m o l 表示I m o l H 2 s O 4 和2 m o i N a O 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2 m o i 液态水时,释放的热量为1 1 4.6 k J,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故 B错误;C.2 H2(g)+02(g)=2 H2O(g)A H =-4 8 3.6 k J/m o l 表示 2 m o i 电色)和 l m o l C)2(g)发生反应生成2 m o i
17、 水蒸气时,释放的热量为4 8 3.6 k J,即该反应的反应热为4 8 3.6 k J,故 C正确;D.C +。2 =C O?没有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故 D错误;故选:C oA.在2 5 久,1 0 1 k P a 时,I m o 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指定产物有C C)2(g)、H2O(1),S O2(g).电他)等,据此分析;B.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 m o 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C.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8、,简称反应热,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烙变;D.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中和热、燃烧热、反应热的概念,题目比较简单,关键是掌握中和热、燃烧热和反应热概念,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和意义。4.【答案】B【解析】解: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O H-)=1 0-7 m o 1.L T,一定浓度的某碱性溶液,可能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O H-)=I O m o l-L-1,说明水的电离被促进,应为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A.A 1 2(S 0 4)3 是强酸弱碱盐,水
19、溶液中水解显酸性,故 A错误;B.C I C O O N a 是强碱弱酸盐,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C.N a O H 是强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故 C错误;D.K H S O 4 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故 D错误;故选:B o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碱性溶液,可能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OHT)=10-4 moi 1,说明水的电离被促进。本题考查了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分析判断、盐类水解的原理应用,注意抑制水的电离和促进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5.【答案】B【解析】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
20、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B.石墨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金刚石所具有的总能量,故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故 B正确:C.金刚石能量高,石墨能量低,故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 C 错误;D.已知C(s、石墨)+02(g)=CO2(g)AH1=-393.5 kj/mol,C(s、金刚石)+02(g)=CO2(g)AH2=-395.4 kj/m ol,由盖斯定律-可得C(s、金刚石)=C(s、石墨)AH=-395.4 kj/mol-(-393.5 kj/mol)=-1.9 kJ-m or1,故 D 错误;故选:BoA.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B.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
21、越低越稳定;C.反应吸放热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决定;D.由已知反应的反应热通过盖斯定律求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中等,掌握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判断反应吸放热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解析】解: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AH=-(600kJ/mol-508 kJ/mol)=-92 kj/m ol,故 A 正确;B.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肌和3 m old不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少于9 2 k J,故 B 错误;C.反应热由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决定,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改变该化学反
22、应的反应热,故 C 正确;D.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故 D正确;第 10页,共 21页故选:BoA.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反应物的始态和终态决定;B.氮气和氢气反应为可逆反应;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反应热;D.加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求算反应的反应热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A【解析】解:某二元酸H2A在水中的电离可知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则溶液应呈显酸性,因HA-只电离不水解,H A-U H+A 2-,故选:AH2A在水中的电离可知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辽宁省 抚顺市 清原 第二 高级中学 期中 化学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