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单元提示(教材P31)n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史上的一段辉煌。选文缘由思想流派思想流派选文选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礼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庄子兼爱/墨子儒家道家墨家阅读方法n1.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n2.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n3.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论语十二章课堂活动n1.知人论世:一个视频了解孔子的一生;n2.熟读成诵:大声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n3.字词落实:积累文中出现
2、的重要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n4.精读研讨: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思辨看待文中观点;n5.语言特色:赏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精妙的论说艺术。第一章知人论世,了解孔子观看天才简史系列视频之孔子n他手执一卷竹简,载着满身的经典学识从两千多年前款款而来,不问浮华,不逐名利,只为传道授业解惑。n他创立了一个学派,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发展。n他就是至圣先师,是象征着华夏文明的伟大丰碑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丘,字仲尼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思想家、教育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
3、子七十二人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了解孔子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
4、矣。”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了解孔子思想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5、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孔子主张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和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等。了解孔子思想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
6、子思想的主要依据。n体式归纳起来有:体式归纳起来有:(1)(1)语录体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2)(2)对话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3)叙事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了解论语第二章熟读文本,落实字词自主阅读n按照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的原则,疏通课文大意。n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请把意思标注在原文。n明确字音。明确字音。八佾(yy)文质彬彬(bnbn)迩之事父(
7、rr)譬如(pp)子罕(hnhn)未成一篑(kuku)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食:动词,吃饭 敏:勤勉 就:靠近,到去。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章活动二:问题探究1.段解。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
8、理想和真理上。2.启示。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而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而:表假设,如果 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章活动二:问题探究1.段解。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2.启示。礼与乐都是
9、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文本探究【思考3】研读第三章原文: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夕死可矣。”(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文本探究【思考3】研读第三章1.段解。言简意赅,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的重视。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2.启示。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文本探究【思考4】研读第四章原文:子曰:“
10、君子喻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文本探究【思考4】研读第四章活动二:问题探究1.段解。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2.启示。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文本探究【思考5】研读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贤思齐齐焉,见不
11、贤而内内自省也。”(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文本探究【思考5】研读第五章活动二:问题探究1.段解。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2.启示。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文本探究【思考6】研读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质胜文文则野野,文胜质则史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论语 【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十二 课件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