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考试习题集.pdf
《中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考试习题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考试习题集.pdf(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知识考试习题集(基础知识、中级技能)中国消防协会编印二。一一年五月编写说明理论知识考试是职业技能鉴定两大鉴定考核方式之一。为了便于理论知识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目前采用两种客观题型,即判断题和选择题。判断题的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 准 答 案 用X、R 表 示,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选 择 题,一般采用。四 选 一 题 型,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对正确选项有强烈的干扰性,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在中级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考试中基础知识占30%,中级技能相关知识占70%。建(构)筑物消防员的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
2、卷是在 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 所规定的框架内,依照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组建的模式与试卷试题形成的规则产生的。中国消防协会在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系列统编教材之二 建(构)筑物消防员(中级技能)试用的同时配套 编 印 这 本 理论知识考试(基础知识、中级技能)习题集,目的是为了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生提供一个更为统一、更为翔实的指导。本习题集由 建(构)筑物消防员(中级技能)教材编写组负责编写,鉴于目前建(构)筑物消防员鉴定的国家题库仍处于开发阶段,试题的数量还有待继续补充和完善,因此本手册中各部分考核内容仅具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手册的编写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
3、各使用单位和个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 议,不胜感谢。编写组二0 年五月目 录第一篇基础知识.4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4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5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9第四章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11第五章电气消防基础知识.13第六章建筑消防基础知识.14第七章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17第八章消防安全检查基础知识.21第九章初起火灾处置基础知识.22第十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25第十一章职业道德.28第二篇中级技能.30第一章防火安全检查.30第二章消防控制室监控.42第三章 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57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1、国家标准GB/T 4968 2008 火灾分类中根据
4、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别。()2、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3、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4、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5、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6、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7、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8、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
5、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 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1 0、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二、选择题(四选一)1、造 成30人以上死亡,或 者1 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O(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一般火灾2、造 成1 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 者50人以上1 00人以下重伤,或 者5000万元以上T 乙 元 以 下 直 接 财 产 损 失 的 火 灾 属 于.(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一般火灾3、造 成3人以上1 0人以下死亡,或 者1 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6、或 者1 000万元以上5000万 元 以 下 直 接 财 产 损 失 的 火 灾 属 于。(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4、造 成3人以下死亡,或 者1 0人以下重伤,或 者1 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一般火灾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 0(A)汽油(B)乙快(C)木板(D)铜粉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 火 灾 的 是。(A)木材(B)煤油(C)氢气(D)金属钠7、按 可 燃 物 的 类 型 和 燃 烧 特 性 不 同,下 列
7、 物 质 发 生 火 灾 属 于A类火灾的是(A)乙醇(B)氯乙烯(C)赛 璐 珞 片(D)金属葩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 类火灾的是。(A)甲醇(B)半水煤气(C)黄磷(D)金属钠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 类 火 灾 的 是。(A)甲醇(B)富化氢(C)硝 化 纤 维 胶 片(D)金属锂1 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 类火灾的是。(A)甲苯(B)环氧乙烷(C)绸布(D)铝粉1 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 类 火 灾 的 是。(A)乙烷(B)水煤气(C)赤磷(D)金属钾1
8、 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 类火灾的是 o(A)乙醛(B)乙烷(C)电视机(D)锌粉1 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 类火灾的是 o(A)甲醇(B)丁二烯(C)纸盒(D)铁屑1 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时属于B 类 火 灾 的 是。(A)丙酮(B)氨气(C)面粉(D)金属铝1 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 类 火 灾 的 是。(A)石脑油(B)硫化氢(C)硝化棉(D)金属钙1 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 类 火 灾 的 是。(A)氨气(B)乙酬(C)秫
9、秸(D)银粉1 7、按 可 燃 物 的 类 型 和 燃 烧 特 性 不 同,下 列 物 质 发 生 火 灾 属 于 A类火灾的(A)天燃气(B)白酒(C)干草(D)金属锂1 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 类 火 灾 的 是 o(A)麦秸(B)汽油(C)液化石油气(D)金属钾1 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 火 灾 类 的 是。(A)二硫化碳(B)乙烷(C)铝粉(D)棉纱2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 类 火 灾 的 是.(A)纸张(B)乙醇(C)乙焕(D)变压器2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
10、灾属于B 类 火 灾 的 是。(A)橡胶制品(B)沥青(C)黄磷(D)金属钙22、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的方针。(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23、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 负责。(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各主管单位(Q 县以上人民政府(D)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l.V 2.V 3.x 4.V 5.x 6.x 7.V 8.V 9.V 1 0.V二、选择题1.A 2.B 3.C 4.D 5.B 6.A 7.C 8.A 9.D 1 0.D ll.C 1 2.A 1 3.C 1 4.A1 5.B 1 6.B 1 7
11、.C 1 8.B 1 9.D 20.C 21.B 22.B 23.A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2、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3、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4、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5、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6、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
12、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7、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8、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9、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10、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1 1.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2、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13、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1 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1
13、 5、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1 6、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1 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1 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1 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0、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21、室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22、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23、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二、选择题(
14、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 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3、凡 与 可 燃 物 质 相 结 合 能 导 致 燃 烧 的 物 质 称 为。(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4、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o(A)引火源(B)助燃物(C)点火能(D)火源5、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6、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
15、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 0(A)燃点(B)闪燃(C)着火(D)爆燃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 氐 温 度 称 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8、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0(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9、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A)28(B)28(C)28(D)2810、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A)28(B)60(C)60(D)2811、某些固
16、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 热 温 度 较 低 或 含 水 分 较 高 时 就 会 发 生 .(A)闪燃(B)阴燃(C)分解燃烧(D)表面燃烧1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13、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 形 成 的 爆 炸 称 为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粉尘爆炸(D)核爆炸14、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15、用水冷却灭火,其 原 理 就 是 将 着 火 物 质 的 温 度 降 低 到 以下。(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C
17、H:16、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降低氧浓度(D)降低燃点17、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18、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 于 其 自 身 所 发 生 的 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19、热辐射是以 形式传递热量的。(A)光波(B)电磁波(C)介 质 流 动(D)物体接触20、固 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它 们 的 强 弱 顺 序 为。(A)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
18、质较弱。(B)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c)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D)液体物质最强,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21、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 样 的 灭 火 方 法 称 之 为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22、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23、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 样 的 灭 火 方 法 称 之 为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24、利用中
19、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履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 样 的 灭 火 方 法 称 之 为。(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25、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 分类的。(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凝固点26、可 燃 气 体 爆 炸 属 于 o(A)物 理 爆 炸(B)化 学 爆 炸(C)气 体 爆 炸(D)蒸气爆炸27、蒸汽锅炉爆炸属于 o(A)物 理 爆 炸(B)化 学 爆 炸(C)气 体 爆 炸(D)蒸气爆炸28、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充分、燃烧(D)猛烈燃烧29、火焰
20、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 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A)磷(B)硫磺(C)钾(D)钠30、根据闪点可讦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A)大(B)小(C)强(D)低31、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 过程。(A)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热传播32、天 然 气 井 口 发 生 的 井 喷 燃 烧 等 均 属 于 .(A)分解燃烧(B)扩 散 燃 烧(。喷溅燃烧(D)动力燃烧33、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A)热传导(B)热辐射(
21、C)热对流(D)热传播34、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 热 后 易 发 生。(A)燃烧(B)自燃(C)阴燃(D)闪燃35、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 焰 就 越 接 近。(A)蓝色(B)白色(C)蓝白色(D)黄色36、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当 含 氧 量 达 到 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A)30(B)50(C)60(D)8037、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 燃 烧 物 的 含 碳 量 达 到 以 上,火焰就显光,而且带有大量黑烟,会出现烟熏。(A)1 0%(B)30%(C)40%(D)60%38、可燃物质,在远低于
22、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A)阴燃(B)受热自燃(C)本身自燃(D)闪燃39、可 燃 物 质 受 热 发 生 自 燃 的 最 低 温 度 叫。(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40、棉、麻、煤等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发生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A)闪燃(B)轰燃(C)爆燃(D)阴燃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V 2,x 3.x 4.x 5.V 6.V 7.x 8.x 9.V 1 0.x ll.V 1 2.V 1 3.V1 4.V 1 5.V 1 6.V 1 7.V 1 8.x 1 9.V 207 2
23、1.x 22.x 23”二、选择题l.A 2.B 3.A 4.A 5.B 6.C 7.B 8.D 9.B 1 0.C ll.B 1 2.D 1 3.B 1 4.A1 5.A 1 6.C 1 7.D 1 8.D 1 9.B 20.A 21.A 22.B 23.C 24.D 25.C 26.B27.A 28.A 29.B 30.A 31.D 32.B 33.C 34.C 35.C 36.B 37.D 38.C39.C 40.D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危险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
24、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2、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3、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4、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 min之内引燃的液体。()5、自燃固体指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 m in之内引燃的固体。()6、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7、氧化性固体指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
25、质燃烧的固体。()8、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另 外,它们可能易于爆炸分解:迅速燃烧;对撞击或摩擦敏感;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9、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当它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10、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二、选择题(四选一)1、根据国家标准 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I3690-2009,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称之为 O(A)爆炸物(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Q 易燃液体(D)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 建构 消防员 理论 考试 习题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