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pdf(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教学难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课前准备课前在一张白
2、纸上用无色酚献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 的“化学”两字。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1-10看图片思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讲解 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介绍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利用介绍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
3、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深入探究
4、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结论。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活动与作业1.阅 读“绿色化学”。2.预习课题2。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
5、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化 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课后反思: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情感
6、、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 .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3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
7、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 .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
8、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13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
9、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4.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
10、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J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6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7.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
11、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2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 .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 第 1 0 页)2 .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
12、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 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瓶空气和施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些;
13、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14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
14、同?5.总 结 实 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6.总结本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举究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水蒸气水蒸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课后反思: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
15、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 .了解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3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4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
16、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 .药品的取用。3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1 .药品的取用。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7)初中化学实期常用用仪器反 应 容 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珀期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 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 口 瓶(固体)、细 口 瓶(液体)、滴 瓶(少量液体)、集 气 瓶(气体)R7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 筒(量体积)仪 分 离 仪 器:漏斗取用仪器
17、:药 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镣 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器 滴 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 架 台(带铁夹、铁圈)、用堪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
18、/3 (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 5。的 角 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 .试管夹(1)用途:夹持试管(2)注意事项: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 1/3 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 .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 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 .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
19、应少于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演示第1 7 页实验1 4 5 .胶头滴管、滴瓶(1)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
20、品。(2)注意事项:先排空再吸液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除 吸 同 试 剂 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 .铁 架 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 .烧杯(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
21、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 (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8 .量筒(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9.集 气 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蒸发皿(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2)注意事项: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均匀加
22、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热的蒸发皿要用耐烟钳夹取。(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见 第 14页)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卜2 m 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实验中要要注意保护眼睛。(三)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 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
23、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添加祛码要用镜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祛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祛码要放回祛码盒,游码要回零。药品的质量=祛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祛码读数一游码读数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在(烧杯或表面1 H L 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祛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祛码,最后移动游码。(四)连 接 仪 器 装 置(见 第 151752页)1 .玻璃导管插入塞子2 .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3 .塞子塞进容器口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二、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的取
24、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镶子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镶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演示第1 4 页实验1 1(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药匙或纸槽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 药 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镜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演示第1 4 页实验1 2 2 .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
25、法。(一倒二向三紧挨)步骤: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步骤:选、慢注、滴加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演示第1 6 页实验1 3 三、物质的溶解1 .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教案 新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