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案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案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案全.pdf(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 案学 科:美 术年 级:三年级姓 名:张福军时间教 学 进 度3月2日一 6日 水墨游戏3月9日-一13日 重重复复 曲曲直直3月1 6日一 2 0日 平平稳稳3月2 3日一 2 7 0 感受音乐 多彩的梦3月3 0日一一3日 多彩的梦 变化无穷的形象4月7日一1 0日 变化无穷的形象 未来的建筑4月1 3日一 1 7日 难忘的朋友4月2 0日一 2 4日 快乐的节日 动物的花衣裳4月2 7日一 3 0日 多彩的窗户5月4日一 8日 彩线贴画5月1 1日一 1 5日 立体的画面5月1 8日一 2 2日 我们班级的标志 家乡的桥和塔5月2 5日一 2 9日 会“演戏”的玩具6月1日一 5日
2、电脑美术6月8日一1 2日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6月1 5日一 1 9日 认识图形标志6月2 2日一 2 6日机动6月2 9日-3日机动课 时第1 2课时教案授课日期2 0 1 5.3.2课 题水墨游戏学习领域造 型 表 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 识 了 解 中 国 画 的 工 具 和 材 料,了 解 运 笔、用 墨 的基 本 方 法。过程与方法:(1)欣赏名家作品,重点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画意。(2)体验、感受笔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传承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基本的运笔方法、用墨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水墨画的
3、独特韵味,感受画面意境。教 具课件、笔墨纸砚等国画工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程序教 学 预 设应用方法时间课前准备引导阶段1、检查学生用具2、师生问好欣赏导入师:课件出示我国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并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受。生:说一说对国画欣赏之后的感受。师: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国画底蕴,从古到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有的作品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娟秀,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水墨的世界来体验一下画家的感觉。揭 示 课 题 水墨游戏激发情趣导入5教学程序教 学 预 设应用方法时间发展阶段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中国画用具和使用方法,和老师一起体验用毛笔绘画和其
4、它工具的不同。生:体验毛笔、墨汁、宣纸的特性,并且了解到毛笔的执笔姿势和中锋、侧锋、逆锋的绘画方法观察 引导7创作阶段师:以金鱼为例,演示画金鱼的方法,让同学们观察学习。生:和老师一起来画金鱼。讲解 演示8师:注意毛笔水份的掌握和墨色的浓淡调整。生:小组之间交流绘画感受。一起画金鱼。创作 练习12展评作业师:和同学们一起把作业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价:1、谁画的最生动?2、谁的画面最完整?3、谁的画面浓淡变化丰富?欣赏 评价5课堂总结1、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2、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练习。3、布置下节课用具。归纳总结3板书设计1、水墨游戏学思教反课 时第3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 题重重复复学习领域造 型
5、 表 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重复现象,感受其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了解重复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以“重复排列”作为设计元素,用绘画或者拼贴、剪贴等制作方法,表现有重复规律的图案。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重复”为主题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设计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设计体验,让学生学会以“重复排列”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体会其作用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利用“重复排列”的形式创作富有设计美感的图案。教 具课件、彩纸、剪刀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教 学 预设应用方法时间课前准备1、检查学生用具2、师生问好引导阶段师:请同学们欣赏课件中的图片。(以生活中的花布、货架、舞蹈造型等)同
6、学们发现了什么?生:说一说,看到相同的物体进行排列。非常美丽。激发情趣导入5师:是的,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美,像这种相同的物体有规律的排列,重复出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 重重复复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教学程序教 学 预 设应用方法时间发展阶段创作阶段师:让我们来找一找身边这种重复现像在哪里?生:发现,回答问题。衣服上的图案、我们教室内的桌椅摆放、同学在大课间的时候做操师:同学们发现的真多,重复出现的相同物体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色彩。让我们来看一看书中的图片人们是怎样利用“重复”的。生:欣赏教材。师: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小毛巾也有许多好看的图案,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个小毛巾(彩纸设计)观察
7、引导10师:相同的图案怎么做会变出来?如何制作?生:用彩纸剪出来。把纸折出你想要的层次,画出图案,剪下来粘贴。师: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并提醒学生剪好的图案一定要先摆一摆,感觉满意了在进行粘贴。讲解演示创作练习18展评作业师:组织学生展评作业。利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生:互评作业,(从图案、色彩、粘贴效果来评价)欣赏评价5课堂总结1、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2、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多设计多创作。3、布置下节课用具。归纳总结22、重重复复板书设计教 学反 思课 时第4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 题曲曲直直学习领域造 型 表 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曲线和直线传递给我们的不同视觉效果及在画面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能
8、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曲线或直线材料,以绘画、剪贴拼摆等方法创作作品,表现创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创作、体验,让学生感受线条不同的美感,了解不同线材的特性,并了解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同,体验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感受曲线和直线传递给我们的不同视觉效果及在画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巧妙、恰当地使用不同线材表现艺术创意。教 具课件、彩纸、线绳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教 学 预设应用方法时间课前准备1、检查学生用具2、师生问好引导阶段师:先来画出一些直线和曲线,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名字。生:说一说,横线、竖线、斜线、折线、波浪线、弧线、自由曲线等。激发情趣导4
9、师:认识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线条,你能找到他们吗?入生:找一找、说一说。(门窗、桌椅、衣服、文具、头发)师:让我们一起用这些线条来组合一下看看会变出什么.提示课题 曲曲直直教学程序教 学 预设应用方法时间发展阶段师:如果我们是一名建筑师,让我们来盖起一座房子,你会选择什么线?为什么?生:直线,因为直线盖的房子很坚固。师:画出对比图(简笔画的形式)直线给我们带来坚固、平稳的感觉,这也是直线的点。师:如果让我们来表现美丽的小溪,你会选择什么线?为什么?生:曲线,曲线会表现出水的流动。师:是的,曲线能使创作的画现更生动,更活泼,这也是曲线的特点。观察讲解引导演示8创作阶段师:我
10、们来欣赏教材中的各图,你喜欢曲线的造型还是直线的造型。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来创作一幅画。生:欣赏教材,并构思自己的作业。师: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选择创作内容。表现出简单的形象就行。要求画面干净整洁。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来创作,也可同桌合作完成作业。创作欣赏练习评价318展评作业课堂总结师:鼓励学生把作业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培养积极参与的兴趣。生:大胆评价同学之间的作业。归纳总结51、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3、布置下节课用具。23、曲曲直直板书设计学思教反课 时第 5-6 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 题4平平稳稳学习领域造 型 表 现教 学目 标1.观察生活中对称与均衡现象,理解对称与:的构图方法。2.通过观
11、察、分析、探究、实验等方法掌握,绘画、拼贴、剪纸等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造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感受平平稳稳的美识。均衡的原理,掌握对称与均衡时称与均衡的形式特点,运用型创作。感效果,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对称与均衡;掌握对称与均衡的特点,画面创作中。并能够运用到教 具课件、示范作品;水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内容一、欣赏导入:L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教师出示一片叶子,请学生观察它的形状有什么规律,得出对称的概念。2.让学生寻找一下周围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它们给我们什么的感受。3 .欣赏大自然中更多的对称现象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4.出示课题:平
12、平稳二、探究体验1.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片:一张对称式,一张为均衡式。这两幅作品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对称的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呢?2.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小结。(1)中线两侧的图形在大小、形状、色彩、距离等方面完全相同,形成对称的形式。(2)中线两侧的图形并不完全相同,但能保持一种量的平衡,形成均衡的形式。3 .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1)欣赏画家富中奇的作品 大鹏古城墙的印象。观察画中的“对称”,寻找对称点或对称轴。讨论:画家运用对称的构图方式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感受?(2)欣赏毕加索的作品 镜前的少女。了解毕加索的生平及其艺术特点。分析画面中“均衡”的构图方法,感受另一种视觉效
13、果。4.用对称的方法来创作一件作品。第一步:选择浅色彩纸沿中线对折;第二步:调水粉颜色,在彩纸的中线一侧进行绘画;第三步:趁颜色未干时对抓彩纸,并均分用力按压画纸背面;第四步:展开画纸,并适当添画、调整画面。5.用彩纸拼摆的方法展示均衡的作品,分析创作方法及步骤。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发现创作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三、作业要求:1.联系生活中的现象,选择对称或均衡中的一种形式,用对印、绘画、拼贴等方法创作你喜欢的作品;2.画面构图饱满,表现出对称或均衡的形式美感;3.整理好工具,保持桌面、地面干净整洁。四、展示评价1.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方法(对称或均衡)。2.比一比,看同学们的作
14、品各有什么特点(构图、色彩)。3.谈一谈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画面效果)。教学反思课 时第7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 题5感受音乐学习领域造 型 表 现教 学目 标1.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根据音乐旋律的强弱等变化,展力联想。2.学会用点、线、面和色彩等元素,以抽象的美术语言,托表现出来。3.理解音乐与美术的密切联系,感受艺术作品的丰富多彩二丰富的想象和3对音乐的感受O教学重难点通过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现。抽象画面的组织与欣赏。教 具课件、学生示范作品,美术工具和材料。课 时 安 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管弦乐曲 野蜂飞舞的配画视频,感受音乐的旋律
15、及节奏美感,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下,对声音产生直观、初步的感官体验。通过讨论及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1.播放两种生活中的声音(大海的波涛声和心跳的声音),学生边听边用不同的点、线尝试表现对这两种声音的感受。2.教师对学生练习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声音与线条的内在联系及规律。3.欣 赏 乐 曲 竹林深处和百老汇的爵士乐,让学生感受两段音乐各自所表现的意境与情绪,并进行相应的色彩联想,进而感悟色彩与音乐的联系,并通过粘贴彩色卡纸形式进行表现。4.欣赏、感悟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如蒙得里安的 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吴冠中的 春如线等,理解美术作品与音乐的联系
16、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5.欣赏学生作品,感受同龄人对声音的抽象表现方法,拓展思路。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表扬作业优秀的学生;关注不完善的作业,并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的建议。四、讲评作业学生先互评,再自评。教师提炼、总结:从点、线、面、色彩的运用及风格、构图、创意、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关注未完成的、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品,并请大家提出建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五、总结、提升、拓 展(欣赏声音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教学反思:课 时第8-9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 题6多彩的梦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 学目 标1.学生通过回忆、欣赏与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
17、2.学生通过对梦境的绘画表现,体会梦境中的物体的大小、形状、色彩发生的变化,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3.学生通过创作,体会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回忆、欣赏与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教学难点有创意地表现梦境。教 具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课 时 安 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1.欣赏以梦境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与梦境有关的漫画、摄影、油画作品,以及风格梦幻的建筑作品图片等,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体会艺术家表现梦境的奇特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2.板书课题:多彩的梦。二、发展阶段1.欣赏一组表现梦境的儿童绘
18、画作品。师生交流: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梦?使用了哪种绘画材料?表达了小画家怎样的感受?引导体会:不同的绘画材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朦胧,有的清新,有的粗犷等)。2.师生交流:我印象最深刻的梦。交流重点:说说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及梦醒后的心情。你想用哪种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这种感受?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适合表达自己梦境感受的绘画材料进行表现。3.师生合作,教师演示梦境画面。教师从学生的描述中,选出最有特色的一个,一边让该生复述梦中的情景,一边在刮蜡纸上用画笔进行表现。作画时.,应注意线条的粗细、长短变化,充分利用刮蜡纸独特的材质特点,表现出这位同学的奇异梦境。师生交流:老师所
19、用的绘画材料与平时有何不同?为什么选用这种材料?观察:画面中的物体形象与现实中的物体形象有无差别?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物体的形象、大小、色彩所发生的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4.欣赏画家作品。欣赏重点:画面独特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将画面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组合等。三、创作阶段1.作业要求:(1)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梦,并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2)用独特的画面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2.指导要点:(1)梦境中物体形象的处理方法。(2)画面采用的构图形式。四、展评阶段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设想去其他同学的梦中感受一下,在游戏的氛围中将自评、师评、生评融合在
20、一起。评价时侧重学生能否用绘画语言大胆地表现出对梦境的感受和梦境中各种事物的特征。五、拓展阶段教师出示一件学生制作的抽象立体作品 多彩的梦,启发学生课后选择其他材料尝试表现多彩的梦境。教学反思:课 时第 10-11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 题7变化无穷的形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 学目 标1.运用想象、变形、添加、概括、组合等多,贴等多种表现形式,将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加的艺术作品;2.通过谈话、观察、欣赏、分 彳法,并巧用材料进行创意变化练习;3.通过)的改变,充分体验这种变化带来的乐趣,激种方法,借助绘画、拼摆、拼工为一件美观、实用、有创意昕,启发学生发现多种造型方各生活中的普通物体进行大胆发生活中的创
21、造热情。教学重点研究多种变化的方法,进行创意表现。教学难点将原有物体形象根据其外形、质感、肌理等自身特点进行联想变化,使其变为新的形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教 具课件、绘画工具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谈“变”1.课前出示“变”字,引导学生说出带“变”字的成语。然后提问:说一说,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东西最会“变”?引出生活中各种变化,如我们的城市在变,我们的年龄在变,我们的容貌在变等等,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只要留心观察,变化就在我们的身边。2.揭示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二、发展阶段1.研 究“变二(1)研究变化的方法。以生活中的小管帚为例。通过剪贴、添画,它的形状可以变幻出多种造
22、型,既可以变得复杂,也可以变得简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管帚造型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先欣赏,后具体分析。重点欣赏分析:管帚造型可以变成的比较精致的形象有很多,如大树、吉他、火箭等。通过物品原型与变化后的形象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根据物品的质感、肌理、外形等进行变化,从中总结出变化的方法,如夸张变形法、联想添加法、概括法、组合法等。(2)对比分析简单的形象变化和复杂的形象变化的意义。提问:大家为什么不选择这几个造型简单的形象呢?答:变化很小,意义不大。教师总结:虽然变大小、变色彩在这里意义不大,但在生活中,有时这种小小的改变却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举例说明:几十年前,电风扇基本都是黑色的。有一年
23、,几乎所有的风扇都处于滞销状态,这可急坏了厂家。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普通员工向老板诚恳建议:“如果在色彩上改变一下,也许会改变我们现在的状况。”老板接受了他的建议,马上把所有的风扇都改成彩色,结果当年就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个例子说明:变化不在大小,最主要的是变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由此,让学生明白“变”的目的所在:美术创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3)充分感受变化方法的“无穷”。根据课题名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谈一谈还能将“小苕帚”变成什么形象。老师借机示范:多把小苕帚聚集在一起可以变成蒲公英的样子。让学生给这种方法起名,称 为“聚集法”。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变化的方
24、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有所发现。2.尝 试“变二在掌握了苕帚形象变化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将小苕帚变为“小手套”的形象,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让学生初步尝 试“变”。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并根据总结出来的变幻方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价。二、欣赏阶段教而出示学生同龄人和艺术大师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1.分析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形象时,指出它们是由生活中的哪些普通物品变化而来的。2.引导学生发现表现变化的形式除了绘画,还有剪贴、添加、制作、拼摆等。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创作意义。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普通的物品都可以化平凡为神
25、奇,关键是我们要有独特的眼光和智慧去发现和创造。四、作业阶段1.作业要求:(1)运用概括、添加、组合、夸张、变形等多种方法进行普通物品形象变化的设计练习,创作出一件有创意的、有意义的美术作品。(2)创作形式:绘画、实物组合、拼贴等多种表现形式。2.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与评价阶段1.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2.评价标准:(1)为什么这样变?(2)运用了哪些变化的方法?(3)是否造型美观、有趣、实用?(4)是否体现了构思的独特、新颖?教学反思:课 时第12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 题8未来的建筑学习领域造 型 表 现教 学目 标1.让 学 生 畅 谈 对 未 来 的 想 法,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三年级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