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
《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2月刊).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11.2020年初,澳大利亚等地爆发了严重的森林火灾。一片森林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 林窗。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之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为初生演替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林窗”区域里物种丰富度一定逐年增加D.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林窗又称林隙或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分为林冠空隙和扩展林窗两类。2、群落的演
2、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由于“林窗 区域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和植物种子及其他繁殖体,故 林窗 区域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碳变成CO?的过程,促进了物质循环,B正确;C、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 林窗 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不
3、会一直增加,C错误;D、由于十年后的环境与十年前的环境不一定相同,所以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一定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o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12.2020年初,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沙漠长蝗蝗灾。沙漠蝗繁殖速度快,且可进行孤雌生殖(卵细胞不受精直接发育成成体)沙漠蝗迁徙速度快,距离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性诱杀雄虫后,子代蝗虫数量会明显减少B.蝗灾破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在蝗虫高密度地区,采用生物防治可迅速降低蜓虫密度D.蝗虫破坏某地的生态环境后,由于其K 值减小,蝗虫大量死亡,蝗灾结束【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详解】A、题意显示蝗虫能进行孤雌生殖,杀灭雄虫后,蝗虫数量不会明显减少,A 错误;B、蝗灾破坏生态平衡后,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 正确;C、在蝗虫高密度地区,采用物理或化学
5、防治能迅速降低蛆虫密度,而生物防治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调节蝗虫密度的,效果较慢,C 错误;D、题意显示,蝗虫能够迁徙,且迁徙的距离较远,不会因此大量死亡,D 错误。故选B。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15.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C.诱虫器的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主要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爬出进行收集D.若要进一步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应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作用,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
6、放 在 100恒温箱中lh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对土壤小动物进行丰富度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A 错误;B、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B 正确;C、为了让空气流通,诱虫器的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C 错误;D、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例如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lh 灭菌
7、),D 错误。故选B。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1 6.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种群密度a b e时 间/年A,物种比物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B.此处发生的演替类型与沙丘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C.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完全取而代之的现象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 点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
8、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是多年生的草本,是灌木。【详解】A、物种比物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A 正确;B、此处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沙丘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演替类型不同,B错误;C、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优势取代的现象,C错误;D、若气候适宜,群落将继续演替,在森林阶段,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D错误。故选Ao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2 7.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2003
9、800m的海拔高度内,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存在于b区域的不同物种间可能形成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的空间特征C.c处生活的生物所构成的捕食关系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有利于生物进化D.在-200 3800m范围内,光照是影响不同区域植物种类不同的唯一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由图示可知,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中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
10、此,农业生产中,可以合理密植,提高产量。【详解】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C、捕食关系制约了被捕食者数量无限增长,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有利于生物进化,C正确;D、光照是影响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试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记住影响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生态因素即可。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2 8.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 是植食性动物。现将动物Y 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 和动
11、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 间(年)12345678动物X 种群数量(只)189001950014500105009500960095009600动物Y 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A.动物X 和动物Y 最可能为捕食关系,X 是被捕食者B.动物X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 引入的影响C.动物Y 的丰富度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D.种群密度过大时,若种群Y 中成年个体分泌毒素杀死幼年个体,则构成了竞争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种间斗争和种间互助。种间斗争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种间互助有
12、互利共生。【详解】A、动 物 Y 出现后,植食性动物X 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 物 Y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结合两者数量差异,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植食性动物X 数量较多,为被捕食者,A 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动物X 的环境容纳量受到动物Y 引入的影响,B 错误;C、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 错误;D、种群Y中成年个体杀死幼年个体,属于种内斗争,D错误。故选A,【点睛】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2 0 2 1 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3 4.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
13、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 0 m 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填“b”“C”或 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I I 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H表 明 蛇 发 挥 明 显 生 态 效 应 的 时 间 段 是。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a 的角度将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为了绘制得到图
14、乙的曲线图,可采取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 时刻用血球计数板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 4 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 该 1 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 K值约为 个。该 计 数 方 法 得 到 的 值 与 实 际 活 菌 相 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4)图乙中d 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答案】.种群密度(2).b (3).ef (4).变大 .抽样检测.1.2 x 1 0 (7).偏大.代谢废物大量积累【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探究酵母菌
15、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好(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玲(3)观察并计数)重 复(2)、(3)步 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玲绘图分析。【详解】(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2)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草原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维持稳定后又下降,因此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 f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草原鼠数量降低速度减慢,因此a角度增大。(3)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
16、法;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x25=6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lm m xlm m xO.lm 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O.lxlO-3)xl03=6xl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x109x2=1.2x10?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
17、量进行计算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3 6.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优势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可获得的营养物质和光A.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光的要求有区别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随之变化C.若第4年发生了火灾,其后演替的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不同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1.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2.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群落的演替是群
18、落的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据图分析,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对光的需求减弱,但可获得的营养物增加。【详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营养物的有效性增加,光因遮荫而减弱,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对光的需求有区别,A正确;B、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空间结构随之变化,B正确;C、若第4年发生了火灾,其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起始条件不同,演替需要的时间也不同,C正确;D、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上升,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抵抗力稳定性逐渐
19、提高,D错误。故选D。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3 7.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不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D.图甲中c点对应图乙中3 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图分析,甲表示S型曲线,乙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0、,形 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图甲中ae段鼠群的数量一直是增加的,所以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不易防治鼠害,B错误;C、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错误;D、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对应图乙中小 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注意K/2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的特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
21、期中考试3 8.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B.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D.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 2种【答案】A【解析】【详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科研价值属于直接价值;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属于直接价值;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属于直接价值,A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他选项不同。故选A。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6.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
22、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人乔木层灌木层一莫本层七/苔 原、高原蕈而肝 福T阔叶林A绿藻疆 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由图示可知,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
23、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农业生产中,可以合理密植,提高产量。【详解】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B错误;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c正确;D.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D错误。故选C。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2 3.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
24、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里水稻的均匀分布属于水稻的生态位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C.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生态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在食物短缺时,生态位重叠会造成物种间竞争加剧。【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位是描述一个种群与相关种群之间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稻田里的水稻属于同一物种,不属于生态位的范畴,A错误;B、一个种群的生态位,是按照其食物和生存环境来确定的,故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B正确;C、生态位越
25、宽的生物,食物来源越广泛,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正确;D、生态位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故其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D正确。故选A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2 4.筑坝截流建水库可破坏河道水流的连通性,使库区上下游河床底质、水温、理化因子及营养物质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群落植被状况。为探讨水库建设对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科研人员对黑河上中游(库区及自然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其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7 0 0 r5 环节动物6 0 0-软体动物节肢动物500-不上游支流区 梯级库区 过渡区 中游自然河段区采样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 群落 2021 届高三 生物 模拟 试卷 分类 汇编 月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