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京A卷)(考试版+全解全析)-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pdf
《语文(北京A卷)(考试版+全解全析)-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北京A卷)(考试版+全解全析)-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5题。材料一: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
2、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赵德发的 经山海、张炜的 独药师、周 大 新 的 湖光山色 中,都有作家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独到思考。经山海是赵德发新近出版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中提及的诸多举措,如对地方传统曲目“斤求两”的挖掘并将其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以海边民俗踩高跷,下海推虾为基础创办的“海上高跷”节目、因地制宜举办楷坡祭海节和“鳍人之旅”项目等,都是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其中既有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以适应现
3、代化需要的举措,又有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探索,给现实生活中传统民俗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参考。张 炜 的 独药师 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作者敏锐地发现本土养生文化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 大 新 的 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这些楚王庄遗留下来的民俗传统,无疑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
4、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节 选 自 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2 2日)材料二: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
5、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印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教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些质疑,因为进城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
6、。农 村 的“城市化”、农 民 的“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更是将长期存在。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城市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逆,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定会走向衰落。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脸。新兴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乡土民俗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也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
7、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节 选 自 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人民网2019年12月1 2日)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随着社会变革的持续与深入,乡土文学叙述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模式、宏大的结构和伟大的文学家,逐渐被新时期的小叙事、小结构、新流派作家所代替。虽说这一时期产生了 红高粱白鹿原等重要作品,但乡土叙述的式微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从“五四”乡土作家到先锋派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几乎都有乡土生活的经脸。这也是他们写作乡土小说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作家群体的整体特征反映的是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这个重大的社会变迁将在2 1 世纪
8、初期完成。这也意味着,2 1 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将失去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伴随着作家群体而改变的,是广大的读者群体。年轻一代人的乡土生活经脸与老一辈人的经验差异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地域区别早已被打破。那种乡土中国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美学要素早已失去异域情调的感觉,而变得如此普遍、单一而雷同。乡土经脸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只要中国还有农村,就不乏农村题材的写作,但农村题材不等于乡土题材。作为一种世界文学的书写流派,乡土文学的边缘化甚至消亡是正常的文学更新换代,也是无法阻遏的历史潮流。未来的乡土题材写作,只能在多元语境下,与其他流派的写作范式相融合,而难以再以独立的姿态
9、骄傲于世。(节选自腾讯文化 乡土文学的前世今生:如何从政治先锋到落寞无声,有改动)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乡土文学的成功在于既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又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B.为了让民俗“活”起来,当代不少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上进行各种重要实践和有益探索。C.作家赵德发在 经山海中提及诸多举措,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D.湖光山色中周大新对古代遗留民俗传统的再思考,挖掘了乡土民俗蕴藏的巨大价值。2.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红高粱是莫言在北京求学时所写的作品,但作品中的颠轿、高粱酒坊及剪纸
10、等地域民俗文化符号表现的却是高密乡这片土地的无限生命力。B.沈从文的 边城借助吊脚楼、对歌、端午节庆习俗等描绘了湘西地区原始自然的民俗生活形态,这是身居北平的他在想象中对湘西的回望。C.独药师的作者张炜长居省城,但在他的笔下出身于养生世家的主人公所研究的不是近年流行的养生保健,而是胶东本土自古已有的长生术。D.曹 禺 的 雷雨展现了来自农村的佣人侍萍和资本家周朴园及其家人的封建家庭悲剧,作品的原始创作动机与曹禺的封建大家庭生活经验有关。3.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1 世纪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失去了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也就丧失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土壤。B.不仅作
11、家群体失去了乡土生活经验,年轻读者群体的乡土经验也受时代影响与老一辈产生差异。C.被打破的地域区别和趋于单调雷同的乡土风情使得乡土经验已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D.由于社会转型、作家群体改变等因素,乡土叙述的衰落、乡土文学的边缘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现实生活层面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并不意味着思想意识层面的“市民化”过程已经完成。B.虽然一些作家自称农民,但因远离农民生活多年,其写作过程的心态和思维己发生改变。C.乡土空间日益稀缺,体验乡土生活成为城市人感受陌生化经验、缓解审美疲劳的新风尚。D.白鹿原 红高粱是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品,
12、但它们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正逐渐被替代。5.乡土文学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括。(6 分)二、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贾谊、陆贽、苏轼,此三子者,迹相类也。贽与轼,每自比谊也,称之者亦以为然。贽盖布谊矣,可不能为谊,然有愈子谊者也。轼亦希贽矣,而不能为贽,况乎其犹欲希谊也。奚多知其然邪?谊之说:教太子以端本,奖廉隅以善俗,贽弗逮焉。而不但此,傅梁怀王,王堕马毙,谊不食死,贽弗能也。所以知其不能者,与窦参为难之情,胜于忧国也。顾谊之为学,粗而不纯,几与贽等;而任智任法,思以制匈奴、削诸侯,苏三表五饵 之术,是婴稚之巧也;其削吴、楚西益齐
13、,学所亲而不虑贻他日莫大之忧,是仆妾之智也;贽之所勿道也。故辅少主、翠孤城、仗节守义,经不丧其贞者,贽不如谊;而出入纷错之中,调御轻重之势,斟酌张弛以出险而经远也,谊不如贽。是何也?谊年少,愤盈之气,未履艰屯,而性之贞者略恒疏,则本有余而末不足。斯谊与贽轻重之衡,有相低昂者矣。若夫轼者,恶足以班期二子乎!酒肉也,佚游也,情夺苦性者久矣:宠禄也,祸福也,利胜其命者深矣。志役于雕虫之技,以耸天下而矜其慧。学不出于揣摩之术,以荧天下而触其能。习于其父张仪、苏秦、商鞅、李斯之邪说,遂欲以揽天下而生事于平康之世。文饰以经术,而自日“吾谊矣”;诡测夫利害,而自曰 吾贽矣”;迷失其心而听其徒之推戴,且 曰“
14、吾孟子矣”;俄而取道寺异端,抑 日“吾老聃矣”“吾瞿昙矣”。若此者,谊之所不屑,抑贽之所不屑也。周勃、灌婴之非谊曰“擅权纷乱”,于谊为诬,于轼允当之矣。藉授以幼主危邦,恶足以知其所终哉!乃欲推而上之,列于谊与贽之间,宋玉所云“相者举肥”也。(取材于王夫之 读通鉴论)【注释】陆贽:唐德宗时期曾担任宰相,指陈弊政,废除苛税,后遭构陷后罢相。窦参:曾任宰相,恃权贪婪,与陆贽不和。三表五饵:指贾谊向汉文帝陈献的防御匈奴之策。瞿县,指佛。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碘 的 一 项 是(3 分)A.贽盖希谊矣希:仰慕 B.私所亲而不虑贻他日莫大之忧私:私下C.辅少主、婴 孤 城 婴:坚守D.恶足以颉顽
15、二子乎颉顽:较量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耐不能为谊其削吴、楚画益齐B.然有愈于谊者矣俄而取道于异端C.奚以知其然邪以不丧其贞者D.共三表五饵之术情夺年性者久矣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氐州的一项是(3 分)A.教太子以端本:教育太子来端正根本B.是婴稚之巧也:这是小孩子一样的机巧C.以荧天下而傩其能:以此来迷惑天下而仇视其他有才能的人D.藉授以幼主危邦:假如交给他君主年幼、国家危难的局面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事碗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贾谊、陆贽在为政、操守、为学等方面各有长短。B.作者眼中贾谊年轻气盛,未经历过艰难险苦,故不能成功。C.“擅
16、权纷乱”“相者举肥”两句是作者引用来抬高苏轼的。D.文中评论人物,论点精到,列举相应事实论证,逻辑清晰。10.第三段是作者对苏轼的评价。在王夫之看来,苏轼有哪些不足?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至少写出三条)。(6 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共 12分)有木诗八首(其八)白居易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顾的一项是(3 分)A.前四句写了丹桂的香和形,突出了其给人的美好印
17、象。B.“风影”四句写丹桂的风骨与格调,表达了赞美之情。C.“干细”两句是说,匠人因为丹桂难以为厦屋而惋惜。D.结尾四句由丹桂而及人,其中有一种自表心迹的意味。1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琥 的 一 项 是(3分)A.诗中多用比喻,如花像夜雪,叶犹利剪,风清似水,霜冷如玉。B.诗中“凡鸟”,与 红楼梦 凡鸟偏从末世来”所指完全相同。C.诗人说丹桂“犹胜寻常木”,以此表达人生的伟大功业指日可待。D.全诗有新乐府诗特色,咏物中包含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1 3 .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借树木喻人事,表达时事感慨的诗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借丹桂来比喻一些人的哪些特点?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8、感情?(6分)1 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马在古人的生活中作用很大。古诗文中,有以马设喻的,如 劝学 一文用“,功在不舍 比喻坚持积累可以有所成就这一道理;有写马述别的,如白居易在 琵琶行中所写“,举酒欲饮无管弦(2)“水”常常被诗人借用以抒情。李白在 将进酒中所写“,奔流到海不复回”,借黄河水奔流到海的气势抒发豪迈之情;苏 轼 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借长江水拍击堤岸的力量抒发怀古之情。(3)化用,是根据表达需要而将前人作品中的句子经过自己艺术改造后的借用。红楼梦中“护官符”上所写“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有对杜牧 阿房宫赋中“,隔离
19、天日”的化用。姜 夔 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L有对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化用。(4)因为怀有让国家富强的使命,王安石在 答司马谏议书中用“而某不量敌之众寡,”,向司马光表达自己变法图强的决心;因为怀有对国家的热爱,苏 洵 在 六国论中用“”,向治理国家者表达不要被积久形成的威势所胁制的希望。根据要求,完成第1 5题。(共1 0分)1 5.吉谶,是希望将来能应验的吉祥语。红楼梦第八回有“通灵宝玉吉谶”:“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请从后文举一个与此“吉谶”有关的情节,并解说是谶语中哪一个内容的应验。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
20、 成1 6 T 9题。(共1 8分)邮局,邮局!对于邮局,我一直情有独钟。可为什么邮局是绿色的,我一直手明西半,但一直觉得绿色和邮局最搭,邮局就应该是绿色的。绿色总给人以希望,人们盼望信件的到来,或者期冀信件寄达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期待的。小时候,我家的老街上,有一家邮局。一座二层小楼,门窗都漆成绿色,门口蹲着一个粗粗壮壮的邮筒,也是绿色的。这样醒目的绿色,是邮局留给我最初的印象。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走进这家邮局。那时的邮局,兼卖报纸杂志。我花了一角七分钱,买 了 一 本 少年文艺杂志,觉得内容挺好看的,以后每月都到那里买一本。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工资锐减,在内蒙古风雪弥漫的京包
21、线上修铁路的姐姐,每月会寄来3 0 元贴补家用。每月我会拿着汇款单,到这里取钱,顺 便 买 少年文艺。每一次,心里都充满期待,都会感到温暖,因 为 有 少年文艺上那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在那里神奇莫测地跳跃;有姐姐的身影,朦朦胧胧在那里闪现。读初中的时候,我看过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部电影 鸿雁。不知为什么,这部电影,留给我印象很深,至今难忘,尽管只是一部普通的黑白片。那个跋涉在东北林海雪原的邮递员,怎么也忘不了。我想象着,姐姐每个月寄给家里的钱,我给姐姐写的每一封信,也都是装在邮递员这样绿色的邮包里吗?也都是经过漫长的风雪或风雨中的跋涉吗?每一次这么想,心里都充满感动对邮局,对邮递员。那时候,邮递员
22、每天上下午两次挨门挨户送信,送报纸。他们骑着自行车也是绿色的,骑到大院门口,停下车,不下车,脚踩着地,扬着脖子,高声叫喊着谁谁家拿戳儿!就知道谁家有汇款或挂号信来了。下午放学后,我有时会特别期盼邮递员喊我家拿戳儿!我从未想过会来到电影 鸿雁里演的东北的林海雪原。离开北京时,买了一堆信封信纸,相约给亲朋好友写信。在没有网络和微信的时代,手写的书信,这种古老也古典的方式,维系着彼此纯朴真挚的感情,让人期待而珍惜。而信必须要通过邮局,通过邮递员,让邮局和邮递员变得是那么不可或缺的重要。唯如此,分散在天南地北的朋友之间的书信,才能抵达你的手中。邮局和书信,互为表里,将彼此转化而掣犁,即便不是什么珍贵的
23、文人尺牍,只是普通人家家长里短的平安书信,也成为那个逝去时代的一个注脚,一个特征,让流逝的青春时光,有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证。是邮局帮助了我们这些书信的寄达和存放,没有让记忆随风飘散咨冬。邮局,是我们青春情感与记忆的守护神。那时候,我来到的是一个新建的农场,四周尚是一片亘古荒原。但不缺少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胖乎乎的天津女知青。我们所有的信件,都要从她的手里收到或寄出,每一个知青都和她很熟。但是,她不会知道,那些收到或寄出的信件里,除了缠绵的心里话,还会有多少神奇的内容,是文字表达不出的。这个土坯房的小小的邮局,承载着我们青春岁月里的很多苦辣酸甜。不知去那里寄出多
24、少封信,也不知道到那里取回多少封信,更不知道把农场的知青所有来往的信件包裹统统计算起来,会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那时候,觉得我们来到天边,北京是那么远,家是那么远,朋友们是那么的远,天远地远的,小小的邮局是维系着我们和外面世界联系的唯一桥梁。命定一般,我和邮局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写文章之后,总会有报刊、信件、稿费寄来,也要自己去邮局领取稿费,寄送信件和书籍。大约三十年前,我家对面新建了一家邮局,因为常去,和那里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他们中大多都是年轻的姑娘,如果偶尔忘记带零钱了,或者稿费单上写的姓名有误,她们都会帮忙处理,然后笑吟吟对我说最近在报纸上看到我的什么文章。那样子,
25、总让我感到亲切。如今网络发达,很多邮件通过微信传递,信件锐减;稿费大多改为银行转账,稿费单也随之锐减。总还是觉得,只是虚拟的网上信件,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字迹,没有真实的墨渍淋漓,实在无趣得很。而那稿费单是绿色的,上面有邮局的黑戳儿,让你能够感受得到邮局的存在,那张小小的稿费单留有邮局的印记,就像风吹过水面留下的涟漪。或许是从小到老,邮局伴随我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总有深深的感情。邮局的存在,让那些信件,那些稿费单,像淬过一遍火一样,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我知道,这种升华,对于我,是情感上的,是记忆中的,像脚上的老茧一样,是随日子一天天走出来的。有一天黄昏,一个女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北京 考试 全解全析 学易金卷 2023 年高 第二次 模拟 考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