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PM_2_5_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王文朋.docx
《大气PM_2_5_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王文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PM_2_5_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王文朋.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90 - 2015年第 27卷第 5期 2015,V 1.27 No. 5 . 上海预防医学 I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综述 文章编号 : 1004-9231 (2015)05 -0290-05 大气 PM2 5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王文朋,沈惠平,黄云彪,杨敏娟,孙乔,俞爱青,赵宜静 (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136)大气 PM2.5不仅影响气候和空气质量,而且严重 危害人群健康。 WHO在 2006年的 “ 全球空气质量指 导值 ”中增加了 PM2.5的指导值和阶段目标。对 PM25的污染状况
2、及其对健康影响研究,可以为环境 质量标准制定、修改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细颗粒物 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研宄进行综述。 1 PM2.5主要来源 PM2.5来源复杂,主要有石油、煤炭等燃烧产生的 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 ;在高温状态下以气 态形式排出的半挥发有机物等一次可凝结粒子;由气 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汽车尾气颗 粒等二次粒子。我国大气颗粒物源有污染源种类多、 数量多、来源复杂的特点 W,且不同地区也不尽相 同。上海市 PM2 5来源中,工业及汽车尾气排放生成 超过 50% a。二次粒子和城市扬尘对山西城市大气 颗粒物污染的分担率达 50%以上,武汉地区除工地 和道路扬尘
3、外 ,有 24%左右来自工业生产, 20%左右 来自汽车排放, 16%左右来自煤炭燃烧 D。工业过 程和民用部门是京津冀地区一次 PM2.5的主要来源, 分别贡献了 54%和 29% 4。 2污染状况及特征 2. 1污染状况 2.1.1国际 PM2.5污染状况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事 件是 1952年 12月 _1953年 2月伦敦的烟雾事件,它 因造成 12 000名居民的超额死亡,而成为公共卫生 史上著名的公害事件 5 1952年 12月 5 8日的高 峰时期,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 TSP)平均日平均浓度为 1 400 (jig/m3 (按 PMIO/TSP0.5, PM2.5/PM100. 5
4、 计算,相当于 PM2 5浓度 350叫 /m3) ;TSP最高日平均 浓度为 1 620叫 /m3 ( 相 当 于 PM2 . 5 浓度 405 pg/m1 ) 不同地域 PM2.5的污染程度不同,原因也不同。北非、 中东和中国西北部 PM2 5高浓度的主要原因是沙尘; 中国东部和印度北部人口密集地区 PM2.5的浓度远超 80 (xg/ni3和 60 (jig/m3,由燃煤发电厂、森林火灾、车 辆和工业设施产生。 2.1.2 国内 PM2.5污染状况 2013年 1月 10 17 曰,我国多地遭遇到严重雾霾的极端污染天气, PM2.5 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峰值。北京 PM2 5小时均值浓度
5、接近 1 pg/m3,空气质量持续属于六级严重污染 ; 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湖南、 重庆、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空气质量属于重度 污染。 2011年上海、天津、南京、重庆、苏州、宁波、广 州、深圳等检测站的监测结果显示,以上城市发生霾 的总天数占全年天数的 9.3% 53.4%, PM2.5超标天 数在 4.7% 27.7%之间,各试点城市的 PM2.5超标 状况相当严重 6。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 2012年 5月 1日一 2013年 4月 30曰的常规监测数据显示, 该地区卩 12 5的日平均浓度为 56 jxg/m3,超出二级标 准限值 60% (国家标准
6、为 35 pg/m3);而北京市的 PM2 5日平均浓度为 80 90叫 /m3;杭州、南京日平均 浓度为 60叫 /m3左右;广州 PM2 5曰平均浓度为 50 jjug/m3左右,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 2.2污染特征 大气 PM2.5包括各种来源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特 别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他成分包括元素碳、有 机碳、硝酸盐、硫酸盐、钾、铁、锌和硅等。研究发现,8 种成分中有机碳和硫酸盐与全死因、心肺疾病、缺血 性心脏病和肺病死亡率的联系最为紧密,这两种成分 浓度虽然不高,但与以上 4种情况有相关性 7。我国 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我 国大多数城市的空气中污染
7、物的类型主要以煤烟和 机动车尾气为主 。一 般来说,来自机动车尾气的 PM 対储廉倍輋亜怠不甘仙本扼的顿蛉物 8 _卜游. 上海预防医学 .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91 2015年第 27卷第 5期 2015,V 1.27 No.5 市冬季颗粒物污染处于非常严重的水平 M。 PM2.5浓 度季节变化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相对较低的规律, 2004 2008年,最大月均值为 11月至次年1月;最 小为 8月和 9月,此外, PM2.5浓度区域分布总体呈现 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 3健康影响研宄 3. 1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PM25进入呼吸
8、道内表面后,通过呼吸道纤毛运 动排送至咽喉部,与黏液混合以痰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或进入消化系统 ;或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后穿过肺泡 壁,部分进入淋巴系统,最后在淋巴结中被清除。部 分长期潴留肺组织中,在肺间质形成病灶;某些颗粒 在肺内通过血气屏障由血液带入其他器官 1 3.1.1 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量流行病学研 究结果显示, PM2 5浓度的上升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 率、病死率的增加呈正相关。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 病 ( C0PD)、过敏性肺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均 与 PM2.5的高暴露有关。目前比较认同 PM2 5对呼吸 系统的影响有两种机制。一是炎症损伤, PM2 5进入 呼吸系统
9、,刺激细胞因子的分泌,继而启动一系列相 关基因表达,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从而引起机体广泛弥漫的炎症损伤 。二 是氧化损伤,PM2.5进入肺组织后可激发体内的脂质 过氧化反应,使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上皮细 胞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损伤 ia ;PM2.5与 肺组织细胞接触后,可通过机械刺激或毒性作用,损 作肺组织细胞和生物膜,且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和局部 黏膜免疫反应13。 3.1.2 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入院率、病死率与 PM25暴露浓度有关,且若 PM2 5中含有大量的锌则会 加大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Obe
10、rdorster等 14研究发现, 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均与 PM2.5的高暴露相关。同时 PM2.5暴露可以引起血 压升高、影响 心率变异性,导致血栓形成、系统性炎症 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反应 15 关于 PM2 5 的心血管效应机制,目前认为有两种。一是由于肺部 炎症时肺内迷走神经受体受到刺激后引起自主神经 系统功能紊乱波及心脏。二是炎症介质和颗粒物对 心脏直接毒性作用,主要是由易穿透肺泡上皮的超细 颗粒物、过渡金属等引起。实验表明 16,随着 PM2.5 染毒浓度的增加,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 ( LDH)活 力增加,特别是染毒浓度为 1 mg/mL
11、时会显著増高。 提示在此浓度下, PM2 5对血管内皮细胞膜有损伤作 用,导致胞浆内 LDH外渗,而 0.01 0.2 mg/mL浓度 以下,? 12 5染毒浓度的增高,诱导型 -氧化氮合酶 (iNOS)活力逐渐增高,表明颗粒物能够诱导内皮细 胞的 iNOS活性增加,导致 NO的产生,产生急性应激 反应,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17。 3.1.3 PM2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宄显示, PM2.5的长期暴露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神经细胞退 行性变有关, PM2.5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 因素。调查显示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 PD)等均 与 PM2.5的尚暴露有关。阿尔茨海默
12、病的特点是神经 细胞外淀粉样物 ( A(3)沉淀,形成老年斑 ( SP)。 Ap42 是形成 SP的重要因素,其增高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 密切相关,可在脑组织内形成不溶性 Ap沉淀,逐渐 形成 PDII。 因此,暴露 PM2.5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 病及 PD的危险因素,而携带 AP0E4等位基因者患 PD的危险性更高 IS。 PM2 d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 症和神经退行性变,主要是炎症介质在中枢神经系统 的低水平持续表达和活性氧成分的形成引起的。 3. 1.4 PM2 5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长期暴露于 PM2 5 高污染的环境中,可使某些免疫学指标发生改变。高 知义等 19通过对上海市区外勤交通箬察的
13、免疫学指 标检测发现,交通警察 CD/、 CD/、 IgM、 IgG、 IgE的 水平与居民组存在明显差异。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高 浓度的 PM2 5能够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并抑制自然 杀伤细胞活性,从而降低肺部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导 致局部免疫力降低 M。免疫系统作用有两面性,既 对颗粒物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同时也是机体受损的 重要原因;同时,免疫毒性与颗粒物产生的其他生物 效应(呼吸毒性、心血管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有密 切关系 。细颗粒物不仅影响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同时也对特异性细胞免疫造成损害。 PM25 可能通过与不同的免疫细胞作用,产生不同的信号分 子,从氧化损伤、钙信号和细
14、胞凋亡等不同水平,对机 体的免疫系统结构或功能造成损伤 M。 3. 1.5 PM2 5的遗传毒性研究显示,孕期 PM2 5的 高暴露与婴儿低出生体重、胎儿死亡率增加、宫内发 育迟缓等相关。 Ritz等对 1987 1993年出生在 加州南部有出生缺陷的 9 000多名新生儿的研究发 现,孕期暴露于 C0和 03环境中与新生儿主动脉瓣 缺损、房间隔缺损等有关。首次证实空气污染可能是 造成某些出生缺陷的因素之一。细颗粒物的遗传毒 性是指细颗粒物对染色体、 DNA、 基因等不同水平遗 传物质产生的毒性作 292 2015年第 27卷第 5期 2015,V 1.27 No. 5 . 上海预防医学 I
15、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用,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化 、 DNA 损伤、基因突变等。如果这些变化发生在体细胞,可 造成体细胞的突变或癌变;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则 会引起遗传变异 M。在日常的大气 PM25暴露下, PM2 5的浓度升高能导致人群DNA损伤程度増加,可 将 Olive尾矩作为 PM2 5致 DNA损伤的效应标志 24。 3.1.6 PM25与肺癌流行病学研宄大多显示, PM25 的暴露与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相关 。 Anenberg 等 M分析结果显示 ,全世界每年有14 30万例肺癌 患者的死亡与 PM2 5存在关联。 Chen
16、等 26研究发 现, PM2 5浓度每升高 10叫 /m3,肺癌病死率増加 15% 21 %。 Hystad 等 收集了 1994 1997 年加 拿大确诊肺癌患者 2 390例和健康对照组3 570例资 料,结果发现 PM2.5浓度每增加 10 pg/m3,肺癌发病 风险相应增加,其 6尺值为丨 .29 (95%CI:0. 95 1.76)。细颗粒物具有自由基活性,其含有的有机 物、金属等成分能够刺激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 生自由基,氧化应激进而造成 DNA损伤。同时,细颗 粒物能够明显抑制由紫外线、 7,8 -二氢二醇 -9,10 -环氧苯并芘 ( BPDE)诱导的人肺细胞 DNA损伤后
17、 的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增加 DNA突变导致癌变的 可能性。研宄显示, PM2 5中富集了大量的多环芳烃 和杂环芳烃,多环芳烃在人体的代谢产物是 BPDE, 而 BPDE能够与 DNA上的亲核位点鸟嘌呤外环 M基 端共价结合,形成 BPDEDNA加合物,造成 DNA损 伤 ,诱导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形成肿瘤。 3.2发病影响研究 大量流行病学研宄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与 PMw 有重大关联,通过 PM,/PM2.5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细 颗粒物比粗颗粒物对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贡献更大;同时, PM2 5可引起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增 加,如哮喘、 C0PD、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 M。 Gillis-
18、 sen等 M对 1999一 2002年美国巴尔的摩市空气污染 监测站获取的数据和同期该市需住院治疗的 1 1万 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短期暴露于 PM2.5可明 显增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危险度。 3.3死亡影响研究 WHO 2010年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评估 (GBD)显示,所有健康风险因子评估中 , PM2.5污染位 居第 7,每年因 PM2 5污染造成全球 320万人过早死 亡。而我国,大气 PM2.5污染位居不良饮食习惯、高血 压和吸烟之后,居第 4位,每年因 PM2 5污染导致大约 120万人过早死亡和 2 500万的健康生命年损失 3|。 王德庆等 32通过 Endnote软件
19、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 关于 PM2.5的暴露与居民每日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 文献资料,经 Meta分 析得出,空气中 PM25每升高 10 pg/m3,我国、北美和欧洲地区居民每日死亡率分 别上升 .3%、1.3%和 1.6%;我国、北美、欧洲和日 本地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分别上升 1.0%、 1.8%、 1.3%和 0. 7%,心血管系统疾病每曰 死亡率分别上升 0. 5%、 0. 9%、1. 1%和 0. 5%。 Huang等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 ( GAM)分析上海市能 见度空气质量和每曰死亡率关系,结果显示 PM2.5与 能见度高度相关。若能见度下降 1/4区间 ( 8 km),
20、导致总死亡上升 2. 2%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死 亡增加 3.0%、 3.4%。 6等 24对上海市能见度与入 院率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下降1/4区 间,相应的因病总入院率增加 3. 7%,心血管病、呼吸 系统疾病入院率增加 4. 1%、 4. 3%。 4 PM25污染控制 4. 1环境 PM2 5标准 4.1.1发达国家环境 PM2.5标准 1971年美国首次 制定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于 1987年、 1997 年、 2006年和 2012年 4次修订;从 1987年起, PM,。 与 PM2.5逐渐取代了 TSP, 且自 1987年首次制定 PMin标 准以来,其一级
21、和二级 24 h平均浓度限值始终保持 为 150 pg/m3不变,年平均浓度在 2006年被取消, 自 1997年首次制定 PM25标准 D5以来,一级年平均 浓度限值由 15 (xg/m3改为目前的 12 (xg/m3,限值水 准进一步提高,二级年平均浓度限值保持 15 (xg/tn3 不变,一级和二级 24 h平均浓度由 1997年的 65 jjug/m3改为 2012年的 35叫 /m3,限值水平收紧了 46%。欧盟 PM2.5年均标准的浓度限值为 25 pg/m3, 美国 2006年 PM,fl、 PM2 524 h平均值分别为 150网 /m3、 35 (Jig/m3 4. 1.2
22、WHO环境 PM2 5标准 PM2 5年平均标准的 制订主要基于慢性健康效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其 中美国“ 癌症协会队列研宄 ( ACS) ” 是 WHO制修订 大气质量标准的首要依据。 WHO推荐 PM2 5年均指 导值为 10是因为 ACS研究观察到对死亡产 生显著影响的 PM2.5浓度范围的下限约为 10 pg/m3。 WHO也根据 ACS研究提供的暴露 - 反应系数 (PM2.5每增加 10 tjug/m3,居民长期死亡风险增加 6%)和可接受的健康风险,建议了 3 个过渡时期 (IT)值,供各国决策者根据国情自行选用。 WHO对 PM2.5日平均指导值和 IT值的制订则基于年平均 /
23、日 平均关系分析和急性健康效应研宄中得出的暴露反. 上海预防医学 .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93 2015年第 27卷第 5期 2015,V 1.27 No.5 (75 叫 /m3)、 IT4(50 (xg/m3)、 IT-3(37.5 pg/m3)较 日均指导值分别增加 5%、 2.5%和 1.2%的居民死亡 风险 。 WHO 2005年引入的 PM2 5等指标的控制阶段 目标见表 1 4.1.3中国环境细颗粒物标准基于我国目前环境 质量现状和经济技术水平 ,2006年修订标准? 12 5的 一级标准年和 24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PM_2_5_ 颗粒 污染 状况 人体 健康 影响 王文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