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 周语》.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 周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 周语》.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周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
2、尝之庶人终食 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耨获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镈,不解于时,财用不乏,民用和同。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3、节选自国语周语,有删改)【注】籍千亩:国王和贵族在自己的籍田(王的籍田指百倍于村社农民的王田,即千亩;诸侯的籍田百言)上举行祭礼。从周天子开始,每年春耕时,周王都要在自己的籍田上举行籍礼,并把它作为一件大事,从立国后一直延续下来。粢: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庬:大。覛:察看。瘅:厚;盛。鬯:香酒。耨:除草的农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B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C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
4、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D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与“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两句中“蕃”字含义相同。B庶民指一般的民众,如诗大雅灵台中的“庶民攻之,不日成之”。C“稷则遍诫百姓”与“诫子书”(诫子书)两句中“诫”字含义相同。D天子,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如木兰辞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是民众在乎的大事,古代主管农事的稷
5、官是很重要的官职。B古人很重视籍田的仪式,要选一个好天气,各级官员还要各司其职,并要一齐斋戒三天。C农耕仪式是个重要仪式,天子以酒灌地行礼之后饮醴酒,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D农耕是一天当中一定要做的事情,早晨、中午、下午都要务农,晚上农闲时可演习武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2)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5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即位后要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为什么虢文公认为这是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事情?根据选文谈你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
6、,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周制有之曰: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
7、先王之法制也。”“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间,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节选自国语周语,有删改)【注】火朝觌(d)矣:指阴历十月。立冬前后心宿现于晓晨。觌,见。饩(x):生肉,此指食物。彝:常法。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
8、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B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C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D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聘”有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的含义,天子往往派人去聘问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诸侯。B“遂假道于陈”中的“假”指借,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假”不相同。C“以承天休”中的“承”指承受,与登泰山记中“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承”相同。D“居大国之间”的“居”指处于,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的“居
9、”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襄公路过陈国时,看到陈国的环境以及君王和大臣的表现,见微知著,回去后跟定王预测陈侯虽无大的灾祸,国家也一定会灭亡,后来陈侯被夏氏所杀。B在周的秩官篇有这样的规定:即使是敌对的国家的使者到了,各种官吏也要按照各自担负的职责来供应物品,让这些使者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C陈侯不考虑继嗣常法,抛弃他的妻妾,带领他的臣下到夏氏家里去干淫乱的事,单襄公认为陈侯的这种行为是侮辱陈侯自己的姓氏,也触犯了先王的法令。D单子的论述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引古证今,环环相扣,逐层剖析,细致淋漓,最后归结出“其香能久乎”的结论,水到渠成,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