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以及史学新动态帮助学生构建和梳理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和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进行分析和合理的论述,尝试从历史的角度揭示现实问题。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包含“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四个子目的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
2、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本课主要讲述了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具有转型意义的变化。经济方面的变化有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手工业生产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商人群体化(商帮)、白银货币化等;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有阳明心学兴起、黄宗羲等人的新思想、小说市民化、西学东渐等。 本课内容相对庞杂且理论性、逻辑性较强,需要教师借助历史人物或紧扣一条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和梳理,以便建立知识联系和形成知识脉络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历史
3、课程的学习已经对本课的部分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如资本主义萌芽、利玛窦等相关史实。但本课多数内容涉及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的主干内容,如农业生产商品化、白银货币化以及阳明心学等问题缺乏系统的学习,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长期的历史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明清历史形成僵化的认识。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掌握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变化的史实,并进一步探究导致明清时期诸多领域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对传统中国的影响从而丰富其固有的历史认识。本课是高中古代史学习的最后一课,需要做好收官,同时开启近代史的学习,注意衔接。四、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明中叶以后通俗小说代表“三言”
4、“二拍”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观念方面出现的一些变化2.结合晋商的个人经历,认识到当时中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3.通过研读史料,探究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经济变迁影响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变迁的基本规律。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明中叶以后的中国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探究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理解经济变迁影响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变迁的基本规律。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内容庞杂,需要设计一条线索使其变得清晰明确,山西是晋商发源地,可发掘本地教材,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5、、常家庄园等。利用山西商人的经历反映出明清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梳理出明清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有意义、可理解的知识结构,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经济领域)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意识(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社会意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社会存在的变化。从国家新旧对比的角度,展开本课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增加了必要的教学资源,如白银货币化、阳明心学等,形成逻辑认知。最后自然生成明清转型艰难这一结论认识。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天乩之白蛇传说图片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什么身份?是书生吗?其实在明代冯梦龙所编的通俗小说警世通言中,讲述
6、白蛇故事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对主角许宣是这样描述的: 材料一 绍兴年间,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宦家,姓李名仁。见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为邵太尉管钱粮。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他爹曾开生药店,自幼父母双亡,却在表叔李将仕家生药铺做主管,年方二十二岁。 -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教师:材料中许宣是什么身份?(学生:经营药铺的商人)教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关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南宋时的话本西湖三塔记又有了许多改变。明末冯梦龙改编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恐怖的神怪故事变为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在唐人小说中,类似白
7、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许宣这样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南宋奚统制之子。在唐宋传奇、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市民小说里,主人公却变为“生药铺主管”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一、现象之新(1)小说的市民化1.新主角 材料二 据粗略统计,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其中,喻世明言十一篇,警世通言十三篇,醒世恒言九篇,约占四分之一;此类作品在“二拍”中所占比例更大,初刻拍案惊奇十六篇,二刻拍案惊奇十八篇,几近二分之一。作品以如此铺张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罕见其匹的。 冯天
8、瑜:明清文化史札记教师: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市民成为明代小说中的新主角)教师:市民成为小说的主角,这俨然成为明清小说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此外,明代小说在故事情节中反映的价值观念也与以前有所不同。警世通言中的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篇就折射了这一历史现象2.新观念材料三 这篇小说描写了宋金和他的妻子刘宜春的悲欢离合。商人刘有才最初选择宋一作他的女婿只是贪他是个好劳力,“看他一表人才,又会写,又会算,招得这般女婿,须不辱了门面”。这种“门面观”已不是看等级,而是看人的使用价值。后来,当宋金一病不起,失去使用价值时,刘有才便在行船途中将他抛弃于荒野,只道扔掉了一个累赘,从此再不相见。谁知宋金后来
9、偶然发财,成为家资万贯的富商,当宋金化名钱员外再来向刘家求婚时,刘有才“求之不得”,殊不知钱员外正是被他抛弃于荒野的宋小官人。发了财的宋金终于和他的妻子团圆了。小说虽然对刘家夫妇的势利眼予以辛辣讽刺,作品的立意是赞扬刘宜春“从一而终”的坚贞,但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金钱在市民婚姻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教师:这个故事反映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婚姻观念?学生:重视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 材料四 这一时期用超过方言的通俗语言叙述的白话小说数量急剧增加,创作出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长篇巨著。木氏认为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的繁荣孕育了出版文化,知识分子成为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这些都是白话小说发展的
10、背景。上田信著,高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明代小说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城市经济的繁荣;知识分子的推动;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业得以发展的物教师分析:总的来看,无论是明代市民通俗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份变化,还是以金钱作为婚姻新砝码等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明中叶以后的社会呈现出一种“重商”的社会风气,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市民阶层也得到了壮大,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明代社会悄然孕育社会转型的新因素。明中期以后的社会为何会形成“重商”的社会风气呢?商人的地位为何会提高呢?或许,我们可以从16世纪初期晋商的经历中寻找到一些答案。(2)儒学的社会化1.阳明心学的流行榆次常氏是我国福建至欧
11、洲腹地的万里茶路的开拓者,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是有名的儒商世家。常家庄园因此也便有了“中国儒商第一家”的美誉。 _刘元亮教师:常氏家训缘何由过往的“学而优则仕”转变为“学而优则贾”?学生:风气的转变。材料五 朱子学重视沉思默想来修得儒学伦理,而陆九渊的思想与之不同,认为伦理自在心中,观察心的变化就能够得到真理。这种思想孕育出这样一种意识:没有时间做学问的人,只要有心,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也能够成为儒学所要求的真正的人这一意识支撑起商人的伦理。16世纪王守仁在陆九渊的基础上创造出阳明学。这一思想能够被商人等广大社会阶层所接受,原因就在此。 上田信著,商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陆王
12、心学中的哪些内涵会对明代山西商人产生影响?有什么影响?学生:内涵理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天理;致良知等。影响鼓励人们奋发立志,为明中叶商人提供依据 材料六 心学由心求理,以心包容万有,对释道皆有包容倾向。释、道皆有直接普世化倾向,而儒学虽有普世关怀,却必须通过精英主义折射体现使自身多一分普世性。复因以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良知”为依据来追求与天理万物的同一和更彻底的自由,心学便突出了儒学自身直接普世化的道路。 赵轶峰:明代中国历史趋势:帝制农商社会教师:明代阳明心学的流行对传统儒学有何影响?学生:促进儒学普世化、社会化,适应了当时社会变化的要求教师:阳明心学使探索圣人之道从高不可及降落下来,适应了全
13、社会世俗化的变迁。在阳明心学的刺激下,明朝后期兴起了一批具有反传统精神的思想家,他们在正统的程朱理学之外,提出了一系列能够反映社会变迁的新思想。2.新思想的萌发 材料七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造就了一批胸怀远大、视野开阔的思想家。明朝中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市民阶层的不断成熟和壮大,封建社会的内部格局及利益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面临一个走向经世致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绝好契机。明末清初王朝鼎革,使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天崩地裂”的动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一代思想家普遍感到,封建社会已到了穷途末日,必须另找出路。 李明伟:综合与凝滞:清前期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发展教师:明末清
14、初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哪些?学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市民阶层的不断成熟和壮大;满人代汉人 材料八 宋代的知识分子,包括创立了朱子学的朱熹他们在内,比起通过出版方式让他们自身的思想问世,大部分是通过与知识分子同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普及思想的。但明朝末期的李贽却是通过出版著作而获得了读者。-上田信著,高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与宋代朱熹等人相比,明末李贽等人的思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学生 出版著作教师:李贽等人的思想是通过出版印刷的方式扩散的,而非“朋友圈”书信的方式这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但这种传播方式是依赖于一个基本的条件出版业的发展 教师:明朝时候,不仅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小说开始销售一些带
15、插图的精装本,像本草纲目等实用书籍尽管篇幅巨大,也得以出版问世。请大家根据课本完成表格除此之外,新思想的传播也自然得此便利。明朝灭亡而代之以满族清朝这对汉族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这使汉族知识分子不禁产生了这样种反省:在消灭了元朝这样一个异民族统治政权以后,汉族所建立的明王朝为何会走向灭亡?为何被满洲人所灭?于是,明朝末期出现了一批试着去深入思考的知识分子。 材料九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上田信著,高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材料反映黄宗羲的真正主张是什么?学生:以公利为先教师:黄宗羲的思想目的在于阐明明朝灭亡的原因,提出应对
16、的具体办法。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质疑皇权从何而来。他认为皇帝权力是为了担当公利而诞生的,当统治者试图实现自己的利益时,其统治也就丧失了正统性。与黄宗羲齐名的顾炎武明确地将“天下”与“国家”区分开来。 材料十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皇帝的姓)改号(国家的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著,C清)黄汝成集驿;日如录集释教师:顾炎武认为“亡国”“亡天下”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亡国”指改朝换代;“亡天下”指民族沦亡教师:对顾炎武而言,天下是文明,国家是政权。将两者区别开来,只要保持天下的秩序,即便政权变化也无妨。他把朱子学里模糊不清的国
17、家体制和文明体系区分开来。黄宗羲与顾炎武没有把文明和民族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而王夫之的思考却带有民族主义色彩。 材料十一 夫人之于物,阴阳均也,食息均也,而不能绝乎物。华夏之于费软,教穷均也.聚析场也,而不能绝于夷狄。所以然者何也?人不自听以绝物,则天雄我是爱更不自的以美的地维绝示大意:华夏民族如果不划清与夷狄的界限。地维就会断裂王夫之:黄书教师:关于华夷关系,王夫之的主张是什么?有何特点?学生:明确华夷区别 特点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 材料十二 当时一些进步报刊,如江苏杂志、国民日日报公开使用黄帝纪元。尊黄帝为始祖、为国魂在尊皇排满的思想下,当时不少革命者纷纷以黄字命名,如章士创笔名黄中黄,陈
18、天华笔名思黄等等。 王兴国:王船山(黄书)与近代尊黄思潮的兴起教师:王夫之的尊黄思想对近代有何影响?学生:促进近代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十三 纵观明夷待访录。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其中以制度限制君权、臣为君主师友而非仆委、以公天下为法要而止等等。无不振章而私法非法、宰相执政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多途取士、君主三妻而止,无不振聋发聩,超越古人。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对(明爽待访录)的一种新解读教师:黄宗羲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学生:虽然没有脱离传统儒家,但强调民本精神、限制君权教师:虽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