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pdf





《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云网产业推进方阵2021年3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2号邮政编码:100191联系电话:010-62300559传真:010-62304980【关注我们】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 第一部分:云网络(2021年)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第一部分:云网络(2021年)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云网产业推进方阵2021年3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与云网产业推进方阵,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或“来源:云网产业推进方阵”。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言近年来,随着云计算
2、的快速发展以及云网协同理念的兴起,网络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不断提升,同时也在不断的迭代和进化,伴随着云服务的发展也形成了独具云特色的“云网络”服务架构和模式。现阶段,云网络已经成为云计算发展的热点领域,并深入到企业上云的各个场景之中,创造出新的业务体验、新的服务模式与新的产业布局。本白皮书首先给出了云网络的发展背景、体系架构和主要厂商云网络建设情况,同时分析了云网络技术发展特点与主要应用场景,并选取几个典型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云网络的应用情况与价值,最后提出了云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参与编写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犀思云(北京)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鹏博士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盛科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要撰稿人栗蔚、马飞、苏越、陈锐豪、谭礼铨、秦振华、李建慧、方炜、王晨、周雷震、顾黎斌、黄军、陈挺、雷树超、殷硕、赵立芬、王燕、支
4、敏慧、闫兴安、张飞、费怡超、钱厚才、杨雷、张婷婷、王瑞雪、张琦、顾戎、张久仙、高巍、张雄国、罗新财、万晓兰、王凯、王后月、班兆坤、张国祥、李响、侯思宁、杨洋、谷峰、李江龙、陈届阳、刘文芳、蒋迪、郑康和、张玉良、王力、蔡国瑜目 录1.云网产业发展开始加速,多方布局呈鼎足之势 11.1云与网络互相影响,云网络发展开始加速 11.2云网络覆盖端到端,逐步形成云网边一体化架构 21.3厂商积极布局,我国云网络产业呈现三足鼎立 31.4云网络建设不断加码,国内外侧重点各有不同 42.云网技术呈现多样化特点,赋能云计算全新发展 52.1虚拟化是云网络基础,NFV推进网络功能快速迭代 52.2云网络继承云的
5、特性,形成新型网络服务模式 62.3分布式云产生新诉求,边缘网络成为发展焦点 72.4云原生网络开始兴起,服务网格+CNI提供层次化服务 82.5多云混合需求强烈,云间互联能力成为关键 93.云网应用已进入实践阶段,满足多种场景的互联需求 113.1云上云下资源互联:混合云组网成为企业上云的关键 113.2云间资源互联:云组网与多云互联开始兴起 123.3多分支机构互联:SD-WAN为企业提供全新组网模式 144.云网场景日益丰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164.1大润发全国门店上云 164.2海尔混合云统一组网 174.3某儿童医院基于云网协同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194.4某市生态环境局基于5G的
6、云网一体解决方案 204.5某大型电商平台多云互联解决方案 225.云网发展趋势与展望 245.1大型云交换中心将成为云网协同新形态 245.2云原生网络在用户落地场景将持续演进 255.3SASE将成为云网络的新型服务形态 265.4泛在计算将进一步促进云网的深度融合 27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1.云网产业发展开始加速,多方布局呈鼎足之势1.1云与网络互相影响,云网络发展开始加速网络的设计初衷是提供通信和语音服务。近几十年,互联网的网络技术与服务的创新高度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流量逐渐由P2P模式转变成浏览、购物等的C/S(包括用户/服务器和用户/云)的模式,网络的意义更多体现
7、在为计算服务。随着使用场景的变化,网络架构需要从传统的以通信为核心转变成以计算为核心。互联网上的服务器,从通信服务的配角变成了内容服务的主角。互联网业务和流量的变化催生了云计算。云计算扩展了互联网架构的基本设计思路,把控制权和复杂性从消费者手中的“终端”转移到服务商手中的“云端”,从而大幅减少了用户需要面对的复杂性。在强大的网络能力的支撑下云计算发展迅速。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成熟对网络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网络基础设施需要通过优化网络架构确保网络的灵活性、智能性和可运维性,提供差异化的网络服务,更好的适应云计算应用的需求。本文对云网络的定义如下:云网络指的是基于对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将适配云特性的网络
8、能力开放给用户,以满足企业上云过程中“云-边-端”互联互通需求的服务的集合。云网络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基于用户对上云网络的需求,可以把云计算所需的网络分成三个场景,即云接入网络、云间网络和云内网络三部分。而云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覆盖上述的三个主要场景,简单来说,云网络的发展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IDC逐步转向云化,数据中心间流量逐步增长。随着云计算的诞生,虚拟化成为云的主要技术支撑。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需要适配云的虚拟环境,因此同样需要进行一部分虚拟化。其目的是可以像云一样弹性、共享、灵活的使用,并能被业务平台集中管控,因此虚拟私有云(VPC)应运而生。同时在该阶段,由于
9、云计算的业务实现通常在云所在的本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间流量并不多,但随着客户异构环境数据同步的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互联网或Underlay形式的传输存在效率或成本的问题,Overlay网络技术的使用逐步增多,这也为后续云网络发展打下了基础。01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第二阶段:基于数据中心互联(DCI)的混合云组网成为主流,Overlay网络是云网络的普遍存在形式。混合云兼顾公有云的弹性灵活与私有云的安全自主特性,已成为企业部署云计算的首选模式,因此混合云网络成为了企业的首选架构,在此阶段,云接入网络与云间网络在支持互联网接入、专线接入的同时,更多的要满足DCI联接的需求,并且逐步发展
10、出更多基于Overlay网络的技术方案,以各大云商为异构网络环境预留出的专用边界接口便是最好说明。至此,云网络的三个主要场景中,云间、云内、云接入网已经可以通过Overlay网络实现业务。这也是当前云网络普遍存在的形式。第三阶段:多云需求不断增长,云网络重点实现多云协同。多云架构将成为未来用户主要的业务实现方式,用户也将面临多云的网络需求。在多云场景下,云网络需要解决多云之间,以及多个异构环境间的互联互通。并以统一云网络管理、资源快速调度、弹性使用等诉求为核心目标,逐步完善Overlay网络技术,构建云网络管理和运维方面的能力,满足更多用户上云和使用云的需求。1.2云网络覆盖端到端,逐步形成云
11、网边一体化架构云网络包含了接入侧、边缘侧、中心侧的网络互联互通,并涉及到接入网络、数据中心间网络与数据中心内网络的多个虚拟化软件功能组件,如下图所示:图1云网络体系架构02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云网络体系架构体现了端到端的云网边一体化的特点。云网络能力随着分布式云架构的演进,已不单单是网络连接能力的提供,而是在网络能力提供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算力服务,配合灵活算力保障业务的端到端业务体验。首先是接入网络,用户通过专线、VPN、SD-WAN等接入手段接入到云服务商或运营商的本地汇聚设备或POP点,以完成本地数据中心入云的需求;其次是数据中心内网络,云服务商以虚拟私有云(VPC)为载体进行计
12、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同时传统的网络转发设备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于VPC之中;最后是数据中心间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广泛使用为不同数据中心间的互联提供了更加平滑、灵活、扩展性更强的链路,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地域差异带来的跨数据中心流量的流通效率与成本问题。1.3厂商积极布局,我国云网络产业呈现三足鼎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以云专线、云组网、SD-WAN为代表的云网络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79亿元,数字经济大潮下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云网络产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云网络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各类型服务商在云网络领域纷纷布局,推动我国云网络生态不
13、断丰富,促进了云网络服务水平的极大提升。一是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在强化自身网络能力的同时,纷纷将自身网络能力产品化输出;二是云服务商,该类厂商积极布局云网络服务市场,将积累的丰富云服务相关经验适配于网络环境。三是云连接服务商,该类厂商以连接类业务为主,以合作伙伴的身份补充公有云服务商在网络能力上的不足。电信运营商以网带云,实现网向云的延伸。网络是运营商的固有优势,运营商在切入运营商市场时,会充分利用在网络、云和客户等方面综合优势,提供自身云网统一的解决方案,从核心、承载、接入侧网络形成云+网的全覆盖。同时运营商作为5G的建设者,在边缘云节点的建设拥有先天优势,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多元的云网络服
14、务。云服务商建设Overlay网络,以云为核心建设多方合作生态。云服务商在云计算技术能力有较多累积,同时在面向用户的服务能力上有较大优势,因此该类服务商往往以自身公有云作为核心,联合多个云服务提供商和应用能力开发者,构建多方合作生态。现阶段网络能力的构建已成为互联网云服务商生态构建的最重要一环,通常以底层运营商网络+上层自建03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Overlay网络的形式,依靠DCI能力完成网络覆盖。云连接服务商以提供端到端的连接服务为主。该类服务商的业务属性更为轻量级,本身不提供公有云服务或公有云服务较少,同时相比上述两类厂商开放性更高,利用自身网络资源,打通多个公有云之间的网络
15、连接,做第三方连接平台,最终形成一种网络资源与公有云资源互相补充的合作伙伴模式。1.4云网络建设不断加码,国内外侧重点各有不同国外厂商侧重云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外厂商的基础设施在全球的建设力度较大,并且各厂商具有明显的特点。Google的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Google从硬件到软件全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将用户流量更多的通过专有网络传输,减少经过互联网链路的跳数,因此可以按需提供多种层级的云网络服务。AWS的全球节点覆盖率较高,同时利用5G和SDN技术为需要跨多地域访问云节点的用户提供更接近最终用户的 AWS 基础设施和服务。Azure加大对区域覆盖率的投入,已在全球建设60多
16、个区域,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国外厂商重视云网络生态建设。AWS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联系紧密,提供如Cisco、Juniper等厂商的网络虚拟化产品,补充自身产品短板,构建完整的云网络生态系统。Google则强调开放性,将自身云网络平台与产品开源化,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技术扩展,实现基于开源的云网络生态建设。国内厂商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云网络建设方式。随着云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大厂商已经完成从云数据中心网络到全球广域网络互联的迭代,云节点在全球主要地域均有分布,但根据各自业务的发展,也存在差异。例如阿里云在亚太地区的资源池、网络接入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并且新建设的数据中
17、心节点,针对游戏、金融等细分场景的特点进行了优化,同时阿里云自研的洛神云网络平台在高性能、规模、弹性开放等方面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腾讯云的云网络建设在现阶段更强调全球化地理区域的扩张,国外节点分布较广,为客户海外业务提供保障,同时其云网络架构经过三次升级在超大规模、高并发、高密度等技术需求的满足度较好。运营商云网络建设则充分利用了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在省、市、县等各级地方区域均可搭建接入点,不断扩大网络接入范围。04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2.云网技术呈现多样化特点,赋能云计算全新发展2.1虚拟化是云网络基础,NFV推进网络功能快速迭代云网络的基础是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类比于计
18、算资源的虚拟化,云网络的根本在于通过对网元、网络设备的虚拟化来承载功能的软件处理,使得资源可以充分灵活共享。同时网络的虚拟化使得网络资源的开放能力大幅度提升,进而满足上层云应用开发及终端对接需求,将各项功能和资源调配封装成API提供给客户,以便云、网、端整体资源能被客户系统一体化高维度管理。虚拟化网元是各种云网络组件的的基本承载形态。云网络是由各种网元(Network El-ement)组成的,例如交换机、路由器、NAT网关、负载均衡等,这些网元在云网络中通常称为虚拟化网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网元提供了多租户的能力,即一个物理上的网元,提供给多个租户共用,而不是每个租户独立一个网元,对于每个租户
19、而言,是一个虚拟化的网元实例;另一方面云网络的47层协议处理网元普遍使用NFV技术,通过软件虚拟方式实现各种网元的业务,相对于传统专用的硬件方式的网络设备,技术上差异也非常大,所以云网络中的网元也被称为虚拟化网元。虚拟化网元的实现普遍应用NFV技术,最核心的原因是满足业务快速迭代的需求。企业上云后,不管是对外提供服务,还是访问内部、外部服务,网络的连通性要求没有减少,还可能因为上云的要求,网络的需求反而更多,这些需求需要云厂商快速提供,所以网络功能的关键核心是快速迭代。使用封闭的、标准的传统设备厂商提供的网络设备,无法满足云网络的要求,另外专用芯片因为芯片规格、内部逻辑固化等原因,灵活性也达不
20、到云网络的要求,所以云厂商的网络最终选择NFV技术,通过软件虚拟化的方式快速提供云上租户网络功能。云网络在使用NFV技术构建各种虚拟化网元的时候,也有清晰的架构分层。05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2.2云网络继承云的特性,形成新型网络服务模式云网络脱胎于传统网络,并通过网络虚拟化等技术满足云计算资源交互的需求,因此云网络继承了云的特性,包括弹性扩容、按需分配、高可靠性、高开放性等,并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网络的服务模式。云网络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资源弹性分配与扩容。云网络依托网络虚拟化技术,实现如IP地址、带宽等网络资源的弹性高效利用。在数据中心的规模快速增长,承载的业务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下
21、,实现网络资源的快速聚合与弹性分配,满足IDC数据中心的规模部署和运营需求,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DCI链路资源。云网络高可靠性保证网络资源正常运行与容灾能力。云网络实现多个虚拟私有云与实例的相互备份,当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后,能够通过云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和云服务承载专网快速将网络资源迁移到不同物理设备的虚拟网络中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相比传统网络,大大增强了云网络的容灾能力,并且降低了建设备份的成本。云网络资源池化带来网络资源按需购买的新服务模式。由于云网络相比传统网络具有弹性扩容的优势,因此按需购买取代了一次性付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进行购买,随着本身业务的变化实时扩展和缩减。同时,云网络
22、的多租户技术可以使每个按需购买的用户在无感知的情况下对网络资源进行共享,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云网络平台开放特性为云网统一管理部署奠定基础。云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API接口与可编程空间,开放网络在线开发能力,满足用户上层云应用开发及终端对接需求,实现云与网络的统一管理和部署,为承载的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撑与优化。未来随着用户对云网统一管 图2云网络架构分层06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理的能力需求不断增加,云商会开放更多的可编程接口,最终提供全面的用户自定义和自动化的云网络服务。2.3分布式云产生新诉求,边缘网络成为发展焦点Gartner预测分布式云是下一代云计算,分布式云计算是第一个将云交付服
23、务的物理位置纳入定义范围的云模式。在分布式云及应用边缘化和分布式的需求下,对网络的诉求也会是边缘化、分布式化,构建业务、云、边一体化的网络,真正实现云边与云网融合、协同。在分布式云的阶段,云网络已经从最初的数据中心网络,到广域网络,再到边缘网络,在覆盖范围上从中心云或区域云,逐渐扩展至端到端的互联互通。包括接入侧、边缘侧、中心侧都属于云网络通过虚拟化提供服务的范畴。边缘网络是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加速工业互联网、物联网、AR/VR、自动驾驶等多种行业应用的发展。目前,此类行业应用的核心模块都已完成中心云计算平台的部署阶段,5G网络促使无线接入侧能力大幅提升,边
24、缘侧业务场景逐渐丰富,行业应用也将根据流量大小、位置远近、时延高低等需求,拆分为核心和边缘模块进行部署,因此边缘云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边缘网络也随之成为了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缘网络通常可划分为边缘接入网络、边缘内部网络与边缘互联网络。其中边缘接入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园区网、接入网络、边界网关等网络基础设施,要求兼容接入各种类型的用户/网络终端、低时延、高下行和上行带宽类业务需求、支持海量连接、高安全等;边缘内部网络不同于云计算系统强调规模效应,边缘计算系统规模小、且强调通过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来实现低时延、大带宽、大连接、高安全等业务指标。因此边缘内部网络规模小且网络架构简化,对无损网络能力、云边网
25、络协同和集中管控存在要求。边缘互联网络主要依赖可靠的云网络构建多数据中心、云端与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确保云边之间能够无缝融合,满足资源调度、业务编排、数据传输等业务需求。边缘互联网络以跨网络隧道技术为主,如以SD-WAN为代表的Overlay方案,以SRv6隧道方案为代表的Underlay方案等;还有EVPN(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二层VPN技术。07云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2.4云原生网络开始兴起,服务网格+CNI提供层次化服务以容器、微服务、DevOp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引入,轻量级高效率虚拟化技术逐渐普及,云计算正向着“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方向发展。云原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发展 白皮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