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第828409期.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第828409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第828409期.pdf(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读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列各题。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裁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0004(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地形土壤热量A.B.C.D.(2)亲嘴楼 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 逐渐增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
2、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3)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 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DAC【提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
3、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青海、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形起伏较大,热量不足。综上所述,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地形和热量.故选D。(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嘴楼”说明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拥挤,反映的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所以要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故选A o(3)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 逆城市化 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并不是由于
4、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故选C o2、2月 2 1 日,2 0 2 1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 三农 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图和新乡村建设一角冬季拍摄的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o扩建村落0保留村落/6新建村落。移拆村落/现 状 道 路/./新建道路 公交站点(1)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乡村人口密度B.提高乡村人口素质C.邻里和睦,城乡一体D.合理布局,方便出行2(2)根据图片信息,图中的新乡村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岭南地区B.皖南地区C.西北地区D.
5、华北地区答案:D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新建村落和扩建村落都沿道路建村,村落旁边有公交站,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出行,ABC错误,D 正确。故选Do(2)根据图片信息,冬季该地区的植被还是绿色,说明应该是常绿林,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同时图中的建筑特色类似于徽派建筑马头墙,B 正确。故选B。3、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丁代表的城市群依次是()A.京津冀珠三角长
6、三角川渝3B.川渝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C.川渝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D.珠三角川渝京津冀长三角(2)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挖掘地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发挥成渝的辐射作用,优化城市体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分工协作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减缓碳达峰进程A.B.C.D.答案:BB【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乡区位分析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4、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4工业总产值(亿元)产 业 结 构(%)/W 1山2005(年)6050403020101980 1985 1990 1995 2000-35 000-30000.25 000.20000-15 000-10000-5 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工业总产值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I业总产值的增长图(1)关于城市化对该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B.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小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2)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A.B.C.D.答案:AC【提示】城市化的利弊城市化问题的
8、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对策。【解答】(1)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A正确;城市化发展,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业应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B错误;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对降水的滞留作用会降低,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C错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环境容量应该减小,D错误。故选Ao(2)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正确。故选Co5、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资金、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
9、上不断流动和集聚,使城乡空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发生改变,出现新的特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产长期集中在矿区和城区,城区的发展受矿区的牵引作用较为强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城矿乡的空间结构。图1示意我国某煤炭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前后的城乡空间结构演进模式(非正常排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rw 41人n域 Ann,J)|优旭)F I(1)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是()A.B.C.D.(2)阶段时,该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情况为()A.城镇空间分散发展速度缓慢B.城镇空间聚合发展速度缓慢C.城镇空间分散发展速度较快D.城镇空间聚合发展速度较快(3)推动该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迁移产业
10、结构演变市场扩大交通网络完善A.B.C.D.答案:BA6D【提 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 答】(1)略。(2)略。(3)略。6、图6是某城市各等级超市空间分布演变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图 6(1)关于该城市各等级超市空间分布演变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各等级超市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B.郊区的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中心城区C.便利的交通促使各等级超市向郊区发展D.中心城区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2)与大卖场相比,便 利 店 和 社 区 店()A.店 址 数 量 更 少B.人 口 规 模 更 大C.商 品 种 类 更 多D.服务范围更小答案:CD【提 示】7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1、及其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不同等级之间的超市,相互距离是不同的。且由于交通通达度较高,各等级超市逐渐向郊区扩散。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等级越大的超市人口规模更大,B 项错误。图中无法判断中心城区是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项错误。(2)服务场所的等级不同,服务范围、种类、数目等也不同。大卖场相较于便利店和社区店等级更高,其数量会更少,人口规模更大,商品种类更多,服务范围更大。故正确选项为D。7、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
12、原因是()A.人口数量少B.地形条件复杂C.农业发展条件优越D.基础设施发展落后(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A.注重发展新型城镇B.均衡城镇的分布C.扩大城市规模D.迅速增加城镇人口答案:DA【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8(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江西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普遍存在交通、供水、供气等问题,城镇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故选D o(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发展新型城镇,提高整体
13、城镇化水平;城镇分布受地形、河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统一要求均衡分布;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因此要控制大城市规模:迅速增加城镇人口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不利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故选A o8、目前全球4 0 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 G D P 总量的四成。下图为2 0 13 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比较图。(1)据图可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A.资源能源短缺明显B.内部经济差异更大C.环境污染问题较轻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为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大城市发展过程
14、中产生的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型升级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答案:9B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京津冀城市群资源能源较丰富;工业区都有环境污染严重问题;京津冀城市群虽然内部差异大,但经济发展后
15、劲足。故选B o(2)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产业转型是发展新兴工业或第三产业;应合理控制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的措施。故选C o9、下图为某城市土地租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I处地租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交通通达度高B.环境优美宜人C.居住人口多D.建筑物高大密集10(2)I I 处可布局()A.化学工业园B.高级住宅区C.物流仓储区D.大型批发市场(3)图中四条曲线不能准确表示该城市主要街道的是()A.B.C.D.答案:AB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
16、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远近,从图中可以看出I处地租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其影响因素可能是交通便利,A正确。故选A o(2)从图中可以看出I I 处形成地租较高,且靠近河流,环境较好,可能布局高级住宅区。故选B。(3)城市主要街道,交通便利,地租应较高,地租等值线应向外凸,处部分向中心凸出,不应该是城市主要街道。故选B。1 0、不透水面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地表形成的诸如停车场、房屋和道路等人工地表,除道路外多呈斑块状。城市空
17、间扩展使得大量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其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质量。下图示意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1叶叶K)!-OF()k57 Q-87d5432+1989年-2002年2015 年20 25 30 35 40距城市中心距离时上海(1)造成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时空变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处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B.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C.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异很大D.气候、地形和水文因素不同(2)针对不透水面斑块,上海今后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其聚集度B.提高其连通度C.减少其数
18、量D.缩小其面积答案:AD【提示】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1、牛胡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辗湖的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2(1)导致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2)河流裁弯取直可以()A.增加航运距离B.增加河道淤积C.减弱洪水灾害D.减小河流流速答案:AC【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
19、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A o(2)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C正确,D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A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B错误。故选C。1 2、读我国某处海岸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 3(1)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主
20、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2)与该景观成因相似的地貌是()A.溶洞B.海蚀崖C.河漫滩D.沙丘答案:A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答】(1)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常
21、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故选Ao(2)该地貌是海水侵蚀地貌,A溶洞为流水侵蚀形成,B海蚀崖为海水侵蚀形成,C河漫滩为流水沉积形成,D沙丘为风力沉积形成。故选B13、读地貌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14扇形地上部砾石 细沙 沙土 黏土 地下水位 地表径流(1)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2)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答案:CB【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2)山区
22、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解答】(1)沉积物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B错误;扇形地中下部排水条件良好,且土壤深厚肥沃,适合农耕,C正确;1 5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发展农耕容易出现次生盐碱化,D错误。故选C。(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貌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河谷出口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故选B o1 4、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山脉,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
23、层洪积扇体面积)。下图示意阴山山脉河流与洪积扇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阴山南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阴山南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谷众多D.降水集中(2)阴山南麓 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为()A.间歇性下降B.间歇性抬升C.连续性下降D.连续性抬升答案:CB【提示】流水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解答】1 6(1)由图文材料可知,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处形成 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因此阴山南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河谷众多。故选C。(2)阴山南坡地处断裂带,间歇性抬升,河谷
24、不断下切;夏季多暴雨,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河流出山口处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形成 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故选B o1 5、钱币被称为 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1)(2)题。(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2)对乙图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答案:CB【提示】喀斯特地貌1 7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暂无解
25、析【解答】(1)内景观图为广西的桂林山水,该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故选Co(2)喜马拉雅山脉上雄伟壮丽的景观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故选Bo1 6、辽东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北部宽,南部狭窄,除少数山峰海拔在1 0 0 0米以上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 0 0米以下,山势浑圆,地势平缓。辽东半岛岩溶地貌发育广泛,南部、中部和北部以受侵蚀剥蚀影响的山区为主,东南部的黄海沿岸和西部的渤海沿岸则以侵蚀剥蚀丘陵及堆积、侵蚀平原为主。下图示意辽东半岛夷平面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Cmt*.惊丛承百,/兴 -(1)推测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高中地理 重点 知识 归纳 答案 82840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