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演讲稿(汇编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孝道的演讲稿(汇编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孝道的演讲稿(汇编3篇)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人们常说:由小见大,一个人假如都不知道不懂孝顺的人,就很难想象他会喜爱祖国和人民,又如何让人信任他会对社会有所建树。 其实,“孝”首先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人的一种特别情感活动。孝顺父母,心里才踏实,生活才充实,才能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才能走完没有圆满的人生。不敬不孝者,外表上看像是占了什么廉价,实际上不但会使老人有所失,也会给自己带来或许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孝顺是只有人才会有的崇高情感。孝,是能使爱心由己推人,人人孝顺父母,世风自然就会完善;反之,若连自己的父母都要虐待,那又怎能善待与自己并无血
2、缘关系的同类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当敬重全部的老人,爱惜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啊!感恩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暖和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父母的爱,远远比那山高、比那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自利,遗忘了曾经父母的付出。那么,去感谢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由于如此才会有和谐,有欢乐,有敬重。让我们学会爱,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社会,父母,亲朋,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
3、细雨净化你的心灵吧! 关于孝道的演讲稿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和善的人,一个胜利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头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非常严寒。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
4、,内面铺的是非常温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温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处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似乎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有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陡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马上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
5、惭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懊悔不已,从今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宏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当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珍贵财宝并没有得到局部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愉快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苦痛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
6、大的艰辛,莫非这也能让人所淡忘吗?假如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关于孝道的演讲稿3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肯定不行不读的作品。始终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的着作。今年寒假,郑校特意选择了这部书给全校教师学习,让我进一步亲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细读论语,它不时激发着我思索,使我迸发出一丝丝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
7、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特别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许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争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论语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叙述,实属正常,由于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需要讲的
8、是对孝的提示,为什么呢由于“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行不知”来说吧,这似乎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走在大街上,任凭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肯定会给你一个准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怀多少的问题。 父母那样的关怀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怀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爱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盼望吗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十四,五岁了。记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到处操劳,对我的事情样样提示,
9、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预,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大学毕业那一年的夏天,我妈妈去检查身体,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时她检查出来的血糖值是11。7,医生建议我妈妈立刻住院治疗。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里特别可怕,由于我知道,确定是病情严峻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立刻跑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可是,那时我还在学校上课。我无时无刻地牵挂着我的妈妈,尽管她在电话里始终跟我说叫我不要担忧,她的病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严峻。那是我第一次对妈妈如此剧烈的牵挂。由于我很怕转变现状,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爱,所以我要更好的爱我的父母。 自从那时开头,我非常关注我妈妈
10、的饮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行以吃;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好处,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害,我都了如此掌,还定期提示她检查血糖值,有时间就多陪在她身边。幸好我妈妈现在的血糖值都很稳定,但每天都要吃药。以后,我肯定会更好地关爱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怀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现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许多。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导长期不加转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
11、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 孔子主见人们遵守长辈与幼辈之礼,这种当时社会上的尽“孝”之举如今好像逐步褪色。不少学生认为家长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社会上消失漠视父母的案例竟然缺乏为怪。我们要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位学生的自觉行为。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假如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喜爱祖国和人民。 为此,很多学校教育阵地渐渐兴起了“孝道”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关爱,爱护自己的父母,学会感恩,形成一个安康的人格。我校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至少做一项家务;过新年的时候向父母说一两句祝愿的话等等。这都是学校为了点燃学生心中对父母关爱之情的点滴举措。人贵尽孝。我想,“孝道”教育是每一名教师不行推卸的责任。 论语,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进展,文明的进步,孔子及其学说的魅力会越真实地展现出来。对于论语这本书,正如编者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必不行少的人生教科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