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 活动目标: 1、观赏童话故事,感受“妈妈们“的热忱和关心。 2、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根本特征。 3、学习依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根本情节,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预备: 学习包书; 各种“妈妈们“的头饰、小青蛙的头饰;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边出示画面边配乐朗读全文,通过提问帮忙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表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 3、组织幼儿分组争论(可边拿手中的小图画书边争论):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2)动物妈妈们的形状
2、特征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可让幼儿边找材料边求得答案。) (4)最终请各组派一人来分别答复这些问题。 4、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加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 5、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画面作画。展现幼儿的画,让幼儿画好的作品与其他人共享。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洁,简单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纳的是鼓舞,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局部幼儿根本上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很积极的答复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下列问题时
3、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答复,还向没有举手,表达力量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洁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展了鼓舞。 假如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 ,没有画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青蛙在查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育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小青蛙在查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力量。 教学预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熟悉了一群得意的小蝌蚪,今日,这些小蝌蚪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只有拿到
4、礼物的小朋友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呢。点击课件,生读一个,师点一下课件。(逐个点击PPT1-5) 大家都收到礼物了,(点击PPT6)我们就是小蝌蚪的好朋友了。所以,小蝌蚪也情愿把他自己的难过事说给你听了。我们去听听吧。(点击PPT7) (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很艳羡!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慧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朋友有困难,我们要帮忙,你们情愿帮小蝌蚪的忙吗?我们一起帮忙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吧!(点击PPT8) 3、你们帮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啊?(青蛙)过渡
5、句:小朋友们,小蝌蚪历尽艰辛最终找到了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忙?(鲤鱼阿姨和乌龟)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其次段。 小蝌蚪是怎么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鲤鱼阿姨。(点击PPT9) 1、小蝌蚪观察鲤鱼阿姨,会想些什么呢?(点击PPT10) 2、小蝌蚪又是怎么问的呢?(点击PPT10)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谁来当一回小蝌蚪,来问一问鲤鱼阿姨吧!生读 3、此时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理解“迎”字(点击PPT11)拿生字卡片拼读注音后鼻音,说部首,组词读迎。 读一读,读出小蝌蚪有礼貌、急迫的心情。 4、鲤鱼妈妈会怎么答复呢?(点击PPT12
6、)鲤鱼妈妈()地说。有感情地朗读鲤鱼妈妈的话。 5、分角色朗读其次段。教师当鲤鱼妈妈,谁情愿来做小蝌蚪,向我打听妈妈的消息。师生合作读,同桌读,男女读。(点击PPT12)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可快乐了。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发觉自己和原来不一样了,你们发觉了吗?生说。(点击PPT13)小蝌蚪告辞了鲤鱼阿姨,他们连续游哇游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 2、请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要求:A、用直线划出小蝌蚪的话。B、用波浪线划出乌龟的”话。C、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3、沟通。 (1)小蝌蚪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点
7、击PPT15)识字教学“追”,留意翘舌音,部首,组词,开火车读。 (2)读小蝌蚪的话。小蝌蚪,你为什么要这样叫啊?(点击PPT16) (3)读出乌龟的话。(点击PPT17) (4)小蝌蚪从乌龟的话中又知道了妈妈有哪些特征?(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5)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由于鲤鱼阿姨说过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所以小蝌蚪才会把乌龟误认为是他们的妈妈。) (6)练习对话,请小组上台演一演。(旁白、小蝌蚪、乌龟) (7)这时候的小蝌蚪样子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点击PPT18) (8)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难受又快乐,难受的是乌龟不是他们的妈妈,快乐的是从乌龟的口中又知道了妈妈的一些特征
8、。于是,小蝌蚪告辞了乌龟,他们连续游哇游,游到荷花旁边时,他们看到了什么?(点击PPT19)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青蛙身上有他们妈妈的特征吗? 1、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2、当看到荷叶上的青蛙时,小蝌蚪是怎么样做的? 3、对,这次小蝌蚪最终找对妈妈了,你听,青蛙妈妈说:“好孩子_。”(点击PPT19) 4、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我们来做做练习: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已经_。 (点击课件) 三、总结 1、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说一说吗?(逐个点击PPT22)你能填一填吗?(点击PPT23)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
9、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点击PPT23) 2、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跟着妈妈每天去捉害虫。它们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庄稼的爱护神!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当怎么做呢?(爱护青蛙,不去捉青蛙) 四、写字指导 1、组词读:“什”“么”“变”。(点击PPT24) 2、说写什么两个字,写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3、师范写,生写,点评,再写一个。 4、同样的方法指导写“变”字。(点击PPT25) 五、课外拓展 (点击PPT26)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了解一种小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
10、关青蛙的其他学问。 教学反思: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本课的开头,教师利用小蝌蚪送礼物的方法,复习稳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生字,新奇,好玩,学生喜爱。 二、读出感情。课文有很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鲤鱼当成了妈妈时,鲤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在读时消失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由于他认为会很温顺,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气一些,。有的孩子认为鲤鱼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竟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就认为自己就是鲤鱼。 三、教学松弛有度。课文描写小蝌蚪遇到鲤鱼和乌龟的段落从写法和内容上,都有相像之处,教师将重
11、点放在前面一个段落的指导上,通过总结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下一段,尝试让学生自己学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熟悉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认读,一个多音字“教”要读准,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宽、顶”既要求认读,也要求写。 归类识记用于指称详细事物的生字。如认读“塘、脑袋、灰、阿姨、宽、龟、肚皮”7个字词,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熟悉事物联系起来。可拓展归类识记“月”字旁的
12、字,如:“肚、腿”等。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动词。如认读“捕、迎、披、跳”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强化识记效果。教学“顶、鼓”2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生字,除演一演之外,宜通过组词“头顶”“大鼓”等,与事物关联,加强识记。之后读读课文,找找其他动词,进展动词归类识记,扩大识字量,如“甩、游、蹲”等。字不离词,动词学习还应放在详细的词或短语中认读,如“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甩着长长的尾巴”等。教学时,宜重识记,短语构造等语文学问可不讲。 创设生活语境,识记语气词。如认读“哇”字,宜借助详细的句子“小蝌蚪游哇游”认读,之后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哇,这条鱼真
13、大!”等。学习“哇”字后,可同时识记常用的语气词,如“吗、呢、吧、呀”等。 通过熟词辨析,识记多音字。“教”是个多音字,通过组词“教师”和“教书”等,借助熟词辧析,区分两个读音。教学时,能正确组词即可,多音规律可不讲。 通过比拟,认读“哪”字。借助拼音认读,在“口+那”熟字加一加方式识记的根底上,通过比拟“哪里”和“那里”、“哪个”和“那个”等,把握字形、字义间的关联:“哪”表示疑问,“那”表示答复、确定。 量词关联,认读“两”字。先借助拼音认读,然后在短语“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中,把握“两”和“对”的关系,再用“两”字说说身边事物,强化识记效果,如“两只耳环”,可以说成“一对耳环”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蝌蚪 妈妈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