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工作状况调研报告1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安康效劳力量,满意“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根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究“医养结合”效劳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究医养结合体系建立,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根据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效劳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根据方案,大力推动卫生和养老效劳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舞辖区内局部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
2、院;四是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气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效劳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供应根本医疗、护理效劳的力量。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治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根本医疗卫生效劳全掩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效劳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效劳根底。 依托社区卫生效劳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安康效劳体系。家庭医生效劳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
3、积分制”、“安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安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安康治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效劳团队,签约效劳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共性化”安康效劳体系。各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效劳团队,开展“共性化”签约效劳。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效劳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安康治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效劳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效劳包,以满意多元效劳需求。 (三)丰
4、富医养结合效劳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效劳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安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效劳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安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展常规安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效劳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展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依据康复状况准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xx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进展,
5、老年人的安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进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安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究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效劳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估计20xx年超过20%,20xx年超过30%,并于20xx年到达近34%的水平。我区20xx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到达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缺乏800人,根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
6、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别群体选择居家养老。浩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效劳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安康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行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治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治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效劳由街居负责,医疗效劳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穿插、业务交错等状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全都,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效劳看,完整功能的医
7、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当有其鲜亮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需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究竟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旧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安康治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效劳、家庭病房等医疗安康效劳工程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方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
8、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效劳业的进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进展现状、老龄化进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究的根底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根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效劳网络,为老年人供应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效劳。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依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
9、题。但凡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但凡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但凡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治理、人才队伍建立、政府购置效劳等方面赐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肯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立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
10、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效劳工程、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退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进展,完善医养结合效劳体系。 积极探究社会资本参加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进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待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气和民间资本参加医养结合养老效劳。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舞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掩盖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气构与养老效劳
11、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效劳;鼓舞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气参加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供应根本医疗和养老效劳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立,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育、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效劳人才的培育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治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舞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效劳工作,并赐予相应的特别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
12、工作热忱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根本效劳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效劳力量。对社会力气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依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效劳性岗位,并依据多部门考核状况,通过政府购置效劳的形式予以根本保障。 (四)强化行业监管考核,确保医养结合取得成效 推动医养结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聚焦安康产业进展,推动安康xx建立的创新之举,必由之路。在大力进展医养结合效劳的同时,各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探究建立医养结合效劳质量评
13、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或者托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展综合绩效评估。评价结果作为政府购置效劳和对机构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医养结合护理质量和效劳水平得到稳步提升,老年人群的满足度得到较大提高。 关于工作状况调研报告2 一、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状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仔细贯彻实施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政策,不断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一)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20xx年,根据“统筹领导、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监视有力”的原则,我市调整了原有的组织构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
14、主任,卫生、农牧、质检、工商、商务、食品药品、民委等1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下发了在xx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专项工作委员会改革试点的意见。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在7个主要成员单位设立了特地工作办公室,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负责本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的协调和监管。同时,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的监管格局,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供应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年多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督查暗访140家次,下发查办通知书50多份,发觉各类违法行为120多例,均准时移交相关部门依
15、法查处。 (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保障得到加强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同时,相继出台了xx市公共餐饮具卫生治理条例、xx市餐厨垃圾治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xx市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建立质量技术安全标准、xx市学生早餐进校园卫生治理标准、xx市学生早餐进校园经营场所卫生标准、xx市食品安全举报嘉奖方法、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治理方法等10多部政府规章,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供应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重心下移 各级政府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日常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将餐饮业的日常监
16、视和局部执法权托付乡镇行政执法部门行使,优化整合了监管力气,强化了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职能,使食品安全治理职能关口前移,解决了食品安全监视治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把城乡结合部、学校及建筑工地等纳入了日常监管的重点区域。通过日常监视,加大对各类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案件的查处力度,肯定程度上净化了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境。xx年,xx市被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四)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各级政府针对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持续不断地开展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等违
17、法犯罪行为。对全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备案治理;在全国领先推出了火锅底料备案治理制度;将“瘦肉精”纳入年度食品监测规划,催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按屠宰量的5%开展了“瘦肉精”自检工作。对查出的问题,严厉处理,其中停业整顿135户,罚没款194.66万元,撤消许可证5户,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615户。全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考评组的确定。 (五)食品安全监管力争横向无缝隙对接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分段管简单消失的监管空白和职责穿插等问题,市食品安全办担当全市食品安全兜底责任,牵头对职责模糊、状况简单、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展讨论解决,确保全部食品安全问
18、题有人管,力争食品安全治理无缝隙对接。针对长期以来豆芽菜生产加工监管职责不清,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在全区领先制定了xx市豆芽菜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并对全市豆芽菜加工进展了整顿标准,指导帮扶有肯定信誉度、上规模的企业开展豆芽菜标准化生产,保障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豆芽菜。催促餐饮企业与特许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单位签订收运、处置协议,餐厨垃圾集中收集率到达70%以上,非法拉运现象明显削减。 (六)食品安全社会监视气氛渐渐深厚 调动社会力气对食品安全问题进展监视。开通了“银川食品安全”新浪微博,为网友投诉食品安全问题、反映食品安全线索供应了快速通道。开通半年多来,网友共发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微博1700多
19、条,被转发、评论1万余条,回复2100多条。并依据网友供应的线索,组织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00多家,查处染色馒头、勾兑醋、未消毒餐具、染色西瓜子等食品安全问题38类、61种。向社会公布了各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对供应食品安全重要线索的举报人进展一次性物质嘉奖。xx年已嘉奖13人,发放奖金6800元,社会各界参加食品安全监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简单性和反复性,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旧不容乐观。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个别上下级职能部门,在监管职责上划分不够明确,存在重复执法和
20、执法缺失现象,监管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食品德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根底条件差、从业人员素养不高、工艺设备落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殊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和市区内的一些小餐馆、小摊点,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 (三)食品安全检测还存在设备不全、落后、老化等现象,尤其是县(市)区更为突出,难以满意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要。 (四)食品安全监管面广、量大,食品监管力气相对薄弱,有的企业屡查屡犯,监管工作对违法行为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五)贺兰、xx县和xx市的餐厨垃圾仍未根据xx市餐厨垃圾治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定点处置,多
21、数餐厨垃圾流入了养殖户,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 (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还缺乏肯定的深度,局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道德缺失,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淡薄,尤其是小型生产加工经营户的环境卫生、加工操作的标准性、质量掌握制度的落实稳定性较差。有不少消费者自我爱护意识不强,使担心全食品有了可乘之机和肯定的市场。 三、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工作事无巨细,任重道远,必需常抓不懈。 (一)强化组织协调,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效能。要充分发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推动县(市)区实行专委会工作机制改革,不断理顺食品安全治理体制。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状况的督查暗访、考核评估,尤其要加强县(
22、市)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考核,强化基层政府的责任。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现有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牵头,7个专项工作办公室跟进,其他成员单位帮助的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推动机制。 (二)连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保障体系。即: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加工、生产加工、出场销售到售后效劳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健全掩盖全
23、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连续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抽查制度和危急性评估、预警、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建立社会监视举报制度,畅通社会监视渠道。 (三)加强日常监视和专项整治活动。各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尤其是奶制品的监管,扩大对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工作。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监视抽查,加大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查处。要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市场。对餐饮消费经营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安康证等根本信息加强监管,对食品原料进货和消毒状况严格检查。对餐厨垃圾根据有关规定实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定点处置,对擅自处置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清真
24、食品加强准入监管,杜绝转让、倒卖、伪造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行为。加强食品的日常检验工作,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扩大食品抽检的掩盖率,增加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站点,强化食品源头的监管。对儿童食品、可疑食品、投诉食品,依据监测状况准时调整监管重心,集中整治。各级政府要连续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小企业及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不失时机地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标准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消费。 (四)进一步推动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建立和治理。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实行建集中加工区,低租金、甚至不收租金等
25、扶持措施,引导小作坊、小食品业主进入集中加工区,统一监管。 (五)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监视网络建立。借助基层公共卫生效劳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基层监视网络体系。进一步明确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划片分区,形成纵横脉络清楚、条块掩盖全面的监管网格,实现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网格化治理。对正在搞试点和已运行的食品流通环节电子系统、肉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各部门网站运行状况进展评估,开发利用科学有效的软件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网络化实时监管。 (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要实行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食品
26、安全的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学问,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自我爱护意识、食品消费的维权意识和食品安全社会监视的参加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及营销人员的培训,增加法制观念,培育社会责任感,树立质量和信誉意识,诚信经营。连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气氛。 关于工作状况调研报告3 为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剧烈的社区工作负担重的问题,提升社区治理和效劳力量,省民政厅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立讨论中心成立联合调研组,深入武汉、黄石、荆门、仙桃等市的11个不同类型社区,实行问卷调查、座谈沟通等方式,对
27、社区工作负担状况进展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表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根底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治理和效劳向社区延长,切实便利了群众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标准,社区也被迫担当了很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详细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承接的治理效劳多。目前,社区承接的政府延长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规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淌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11个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26个部门的215项工作下沉到社
28、区,任务比拟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都在20项以上。这些工作中,行政治理事务170项,占79.07%;效劳性事务45项,占20.93%。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当帮助政府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大多数部门没有根据“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给予社区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应条件。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多。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对社区工作进展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纪检、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个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规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68项,平均每个社区一年要应对140屡次检查考核
29、。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高、要求严,如武汉市为创立全国卫生城市,对社区几乎是每天查、周周查、月月查。此外,社区还要担当各种大型创立活动的根底任务。在大型创立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很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立活动的主要力气,成天围绕创立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完成的台账报表多。名目繁多的台帐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使社区不堪重负。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台帐资料最多的社区有68类293本,最少的社区也有8类58本,平均每个社区有各类台账160多本。一些部门无视社区实际状况,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要
30、求,导致社区在做台帐的时候随便编造,东拼西凑,有的社区不得已而相互学习、照搬照抄,以应付检查。相关部门把实际工作异化为各种文字记录和影象资料,使社区干部把做台帐当成了主业,成了“台帐干部”。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求社区开展人口、计生、经济、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房产、第三产业等方方面面的调查统计工作,所调查的11个社区每年要填报80多种、400多份各类统计报表。 (四)出具的证明盖章多。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据荆门市的调查,该市中心城区要求社区盖章、出证明的涉及30多个部门单位、170多个事项。其中,常常盖章的有60多项,一般性的盖章工程有8
31、0多项,间或盖章的有30多项,每个社区每年出具的各类证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个工程中,不该由社区出证或虽可出证但社区难以把握和核实状况的事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一些诸如房产拥有状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状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把握的状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状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五)连接的信息网络多。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长到社区的网络平台有20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纪检、政法、计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妇联、残联
32、等部门。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根底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比方卫计部门关于规划生育的信息系统就有4个,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把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六)担当的临时任务多。社区在担当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比方,社区干部常常要参与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每个社区每年要参与160屡次会议。社区担当的
33、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信访、维稳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立达标活动,大局部都对社区实行“一票拒绝”,甚至要求社区书记、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在一些地方,社区还要担当招商引资、协税等经济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区进展商务,社区只好弄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上一些烟酒,以应付检查。这些任务的完成状况都与社区工作绩效及干部待遇挂钩,再难也得做。 (七)悬挂的各类牌子多。所调查的11个社区,共悬挂各种牌子86块,涉及到组织、纪检、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工商、卫计、人社、环保等部门。不同的部门对社区挂牌有不同的
34、要求,致使同一间房子要挂若干块牌子,有的有20多块。有的社区为了应付检查,把需要悬挂的牌子做成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挂上哪个部门的牌子。一些部门还要求在社区成立工作机构,有的社区成立的各类领导小组达50多个。这些机构被社区干部形象地比方说,要么存在电脑里,要么贴在墙上,没有实际作用。 二、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危害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立、社区治理以及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底带来了严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
35、活动。由于担当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效劳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加,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政府,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把握在政府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行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争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根底。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进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气,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究竟”、包揽一切。随着社区
36、行政化不断加重,政府将社区居委会纳入政府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进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峻影响居民群众参加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根底。 (三)党的群众根底受到影响。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帮助基层政府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政府为居民群众效劳。社区组织担当过多过滥的行政治理和公共效劳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形式主义的事务上,就会严峻脱离群众,影
37、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根底和执政根底。 三、社区工作负担重的缘由 社区负担不断加重,既有政府组织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体制方面的缘由,也有社区效劳供需构造、社区组织类型构造以及社区干部力量构造等方面的的缘由。详细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效劳资源分割,部门各自为阵。我国现行的行政治理体制中,政府职能划分过细,部门数量过多,导致政府组织碎片化问题非常严峻。一方面,各个部门把握着大量的行政资源,且形成独立体系,在社区层面上严峻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缺乏协同,彼此间不协调、不合作甚至相互冲突,造成社区工作多头指导、各自为政。比方社区效劳设施的建立、信息网络
38、平台的建立、台帐资料的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上报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统筹协调,致使社区重复建立、干部重复劳动,既造成资源铺张,也增加了社区负担。 (二)社会治理体制不顺,政社职责不清。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与效劳工作中,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作为不同的主体,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应当担当什么职责,有关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这些规定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从而造成实际工作中政社职责的不清楚,也导致基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关系错位,通常把社区居委会视为一级“行政组织”或“下设机构”,随便把各种任务、责任、冲突转嫁给社区,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被无限放大。 (三)
39、社会冲突集中社区,居民需求剧增。目前,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冲突易发多发,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同时,居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效劳需求也呈现出构造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需求向社区积聚,居民利益诉求和效劳需求呈指数级、简单性、多样性增长,而且,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居民需求的满意的跨部门性特征日益明显。这种需求的构造变化需要供应的构造性调整,但现实是供应构造的变化滞后于需求构造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任务。 (四)社区干部力量缺乏,工作疲于应付。当前,社区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社区干部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脱节,他们严峻缺乏社会工作的理念、学问、技术和方法,习惯于“当超
40、级保姆”,不懂得团队协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发居民参加,不懂得发觉居民首领,不懂得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不懂得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加重了社区干部“人累心也累”的苦痛体验,难以享受“欢乐公益”,“埋怨多、满足少、压力大”成为常态。 (五)社区组织构造失衡,治理主体单一。社区社会组织进展严峻缺乏,存在总量少、构造失衡问题。目前,全省平均每个社区约有6个社会组织,主要是自娱自乐的兴趣类组织,志愿效劳、公众参加及专业效劳等组织都比拟稀有。由于社区社会组织进展滞后,社区居委会过多地承接了政府延长下来、企业转移出来以及经济社会进展中新生出来的各种社会治理与效劳工作,为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转嫁负担供应了
41、借口。另外,政府购置效劳机制还在提倡和探究之中,社会组织参加渠道不畅,也加重了社区工作负担。 (六)基层群众意识淡薄,不正之风扩散。一些部门和单位群众观念淡薄、效劳意识不强,推动工作进社区不是到社区为群众效劳,而是热衷于设机构、挂牌子、摆桌子;有的部门主观意识较强,不顾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对社区工作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有的部门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一味强调本部门工作在社区的“痕迹”,这些都导致社区干部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有些部门和单位也存在严峻的官僚主义,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交给社区组织去做,把责任和风险也转嫁给社区组织,既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也简单引发群众
42、的不满心情。 四、为社区减负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究,通过实行准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等措施进展专项整治,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3月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9条硬性措施为社区减负,取得肯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实践阅历和教训证明,治理社区工作负担不能就减负而减负,需要以治理社区负担为契机,以构建社区治理格局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为目标,站在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展统筹谋划,开展协调行动,实施综合治理。详细思路和对策是: (一)理顺基层治理体制,厘清政社权责。在政府层面,要根据“大部制”的思路,对政府担当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效劳职能进展
43、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开多头治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确立延长到社区的公共效劳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政府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政府、公共效劳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楚、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其次,要划清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动“政社互动”。在此根底上,建立诸如“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制止政府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给予居委会拒绝担当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连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政
44、府工作职能,改良工作作风。要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效劳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把握在政府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与此同时,推动政府转变工作方法,改良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总结推广武汉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状况进展仔细清理,取消社区担当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对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立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进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力量建立工程,加大社
45、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进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效劳组织,提高居民自治力量和社区效劳专业力量。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效劳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加社区效劳治理。同时,要推动社会工作效劳,培育进展社工效劳组织,着力做好流淌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别人群社工效劳,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效劳治理水平。另外,要改良政府供应公共效劳方式,通过购置效劳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气来完成社会治理与效劳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立,提高工作力量。要依据社区工作进展的需要,针对社区工作的特别需求,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扩大社区工作人员
46、来源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是培训专业社会工作基层理论学问,训练他们的专业社会工作力量,转变他们的工作思路,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与社区工实际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机制、表彰鼓励机制,激发广阔社区工的工作热忱和制造潜能,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进展营造环境、制造条件,使社区工作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区工队伍的稳定。 (五)加快信息网络建立,改良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由于延长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长到社区的
47、各种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展清理,根据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展整合,建立标准的社区综合效劳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开造成人力物力的铺张。 (六)创新社区工作机制,供应制度保障。对社区工作负担进展系统治理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和持续性的机制。为保证社区负担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应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区组织转嫁任务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会力气购置效劳制度和效劳外包、公益创投、公益选购等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 关于工作状况调研报告4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进展和农夫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根底性工作。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效劳“三农”,促进衡东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进展,近期,衡东县档案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镇及局部涉农单位,实行现场查看、会议沟通等方式,对全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衡东县是革命老区、农业大县,辖24个乡(镇),56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