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文学类文本(含答案).docx
《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文学类文本(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文学类文本(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中考语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文学类文本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题。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觉。娘子问他怎的,他不好真说,只说:“我如今贡了,要到京里去做官,你独自在这里住着不便,只好把你送到乐清家里去。你在我母亲眼前,我便往京里去做官。做的兴头,再来接你上任。”娘子道:“你去做官罢了,我自在这里,接了我妈来做伴。你叫我到乡里去,我那里住得惯?这是不能的!”匡超人道:“你有所不知。我在家里,日逐有几个活钱。我去之后,你日食从何而来?老爹那边也是艰难日子,
2、他那有闲钱养活女儿?待要把你送在娘家住,那里房子窄,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住在那地方,不成体面,不如还是家去好。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我拿几两添着进京,剩下的,你带去放在我哥店里,你每日支用。我家那里东西又贱,鸡、鱼、肉、鸭,日日有的,有甚么不快活?”A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叫一只船,把些家伙什物都搬在上。匡超人托阿舅送妹子到家,写字与他哥,说将本钱
3、添在店里,逐日支销。择个日子动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别父母,上船去了。匡超人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太学,益发喜极,向他说道:“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你且将行李搬在我寓处来盘桓几日。”匡超人应诺,搬了行李来。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给谏道:“恁大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汉摽梅之侯了。但这事也在我身上。”次晚,遣一个老成管家来到书房里向匡超人说道:“家老爷拜上匡爷。因昨日谈及匡爷还不曾恭喜娶过夫人,家老爷有一外甥女,是家老爷夫人
4、自小抚养大的,今年十九岁,才貌出众,现在署中,家老爷意欲招匡爷为甥婿。一切恭喜费用俱是家老爷备办,不消匡爷费心。所以着小的来向匡爷叩喜。”B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给谏大喜,进去和夫人说下,择了吉日,张灯结彩,倒赔数百金装奁,把外甥女嫁与匡超人。到那一日,大吹大擂。匡超人纱帽圆领,金带皂靴,先拜了给谏公夫妇。一派细乐,引进洞房。揭去方巾,见那新娘子辛小姐,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人物又标致:嫁装又齐整。匡超人此时恍若亲见瑶宫仙子,月下嫦娥,那魂
5、灵都飘在九霄云外去了。自此,珠围翠绕,宴尔新婚,享了几个月的天福。1.儒林外史刻画人物准确而又洗练,请从语言品析的角度对画线句A或B加以赏析。(3分) 句赏析 :2.“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在这句话中,匡超人因何事产生这样的想法,其中“两件”是哪两件?结合对整本书的阅读,请作概括分析。(3分)3.结合选段中出场的各色人物,试加以分析,从中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参考答案1.(3分)A句赏析:“逼”字是逼迫,逼促之意,写出了当匡超人得知潘三落难后心虚害怕,想赶紧卖掉房子跑路,以躲避这场灾祸的情形,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其自私胆小无情无耻蛮横
6、的性格。B句赏析:这句属于心理描写,写出了当匡超人得知即将有一门好姻缘时,先是因以前说不曾娶妻子的惊慌害怕,故而“吓了一跳”,但考虑这场婚事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以及话本中也有停妻再娶的事例,合理便以此来给自己的无耻找寻借口和理由,可见其虚伪势利无耻至极的丑恶嘴脸,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2.(3分)得知潘三因东窗事发,被关进刑房,而自己也曾参与其中的案件,因此产生这样的想法。两件事:一是伪造朱签,给从大户家逃出来的使女荷花拟写了假婚书,得了20两银子的好处。二是代替金跃参加考试,做了枪手,帮助金跃取得秀才的功名,得钱200两。3.(4分)文中匡超人逼迫妻子回到乡下、撒谎说到京里做官、明明有妻子却又
7、再娶,表现了当时的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的污浊世风,讽刺当时士林阶层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社会现实。文中郑老爹一开始得知要送女儿回乡下时,也是疼爱女儿,不舍得,但得知女婿是去京城做官,反倒责备女儿不知好歹,可见连朴实的老百姓也有极强功利思想。文中李给谏让匡超人考教习,并称包管取中,其中有许多暗箱操作,表现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材料一】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8、。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4,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
9、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材料二】 黄河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书写了一部悠长的文明史。但她也给我们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无数次的泛滥、改道,让黄河人吃尽苦头。有统计数字说,黄河每立方米水年平均含沙量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古人称黄河是“一担水,六斗泥”。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下游河床也便成了“悬河”。难怪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不是微血管
10、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材料三】 事实上黄河也是我国一个有名的景点,尤其是那里的壶口瀑布每年都吸引了不少的游客,惊涛拍岸这样的词语可不是夸大的。不过最近壶口瀑布竟然爆红引围观,不是因为它拍打浪花多好看,而是壶口瀑布竟然变成了清水瀑布,整个瀑布倒出清水竟然不黄了,就想茶水一般好看,这可是中国近千年来的第一奇闻。如今有更多人没见过清澈的黄河水,便充满好奇地纷纷前往,很多人拍下壶口瀑布的新面貌,实际上是更加为微妙,仿佛一个人从来都不喜欢洗澡,突然有一天他便衣冠整洁出现在你的面前,还有不少的人感慨:没有见过这样干净清澈的黄河,难道黄河改名叫清河了?实在有点尴尬了。1.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11、情?(3分)2.从语言角度赏析【材料一】、【材料三】中的画线句。(6分)(1)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2) 仿佛一个人从来都不喜欢洗澡,突然有一天他便衣冠整洁出现在你的面前。3.【材料二】【材料三】有何作用?试做分析。(3分)答案1.(3分)第一则材料,表现了作者对黄河壶口瀑布的赞美。第二则材料,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治理的担忧。第三则材料,表现了作者对黄河水质变化的惊喜。2.(6分)(1)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分)(2)“突
12、然”表述出乎意料之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做一个从来不喜欢洗澡的人,突然衣冠整洁的出现,生动形象的展现出黄河水流由浑浊变得清澈,表现了作者的惊讶、喜悦之情。(3分)3.(3分)第二则材料写出了黄河治理前水土流失问题,(1分)第三则材料写出了黄河治理后水质变化,(1分)两者对比,突出了黄河治理初见成效,表现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1分)3、 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完成下题。米粽之忆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 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想的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前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
13、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 边绣着上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革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
14、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地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 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 穿衣蹬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
15、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 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 60 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 25 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
16、个纪念吧。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 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 让人止不住要落泪1.文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 _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事?(2分)_3.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_ _ _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十段“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4分)_5.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母亲的特点。(6分)_答案1.(2分)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
17、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本文的标题是“米粽之忆”,通读整篇文章可知,对米粽的回忆既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又表达了文章所写的事件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2.(2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有关端午节的记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文章第-段主要回忆家乡的包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等端午习俗;第段则叙写了对亲人的回忆,表达对亲人的怀念。3.(3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
18、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首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或是修辞手法,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是表现手法等。本句将“粽子”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我”对米粽的热切企盼和欢快之情。4.(4分)作者回忆了家乡包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等过端午的情形,然后面对眼前的米粽,睹物思人,想起了母亲,“止不住要落泪”,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表达的主旨理解其深层含意。5.(6分)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从“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
19、”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从与人物相关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更要注意文中对人物进行介绍和评价的句子平解答本题要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如从“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可看出母亲勤劳、爱孩子;从“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自什么活儿都利索”可看出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从“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
20、”可看出母亲的乐观;等等。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时光里的樱桃树人是怀旧的,每当夜深人静心底就会涌起对老家院子里樱桃树的怀念。在当年似平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这难不倒和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新院刚落成,母亲欢天喜地去集市购买了棵樱桃树,把它种在小院里。父亲说,很难栽活的,可母亲喜滋滋的说,咱家人气旺,人旺树也旺,能栽活的。还真让母亲说中了,当年樱桃树发出了旁枝,郁郁葱葱,枝叶茂盛,次年的春天开花结果。樱桃成了我的念想,年年盼着结出甜美的果实。一到春天,伴着春鸟儿的欢叫声,樱桃树一夜之间披缀出无数的小绿芽,含情脉脉。在一片春光中变成一树
21、灿烂缤纷的樱花,簇拥着铺满枝丫,素雅,粉嫩,以热闹姿态,在樱桃树上,跳跃、摇曳,花香满院。微风一吹,樱花随风飘舞,如雪纷,如蝶舞,整个院落成了樱花的世界。樱桃花儿谢后,长出了樱桃,一抓儿一抓儿的,像珍珠玛瑙,好看极了。在阳光下或春雨中,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慢慢地由小变大,由青变黄,最后成了诱人的红色,樱桃熟了。樱桃一熟,引来各色鸟儿聚集在树上,啄食甘甜的果实,叫着悦耳的歌声,不几天地上会积一层连皮带肉的核,与核一起存在的,是一泡泡或白或灰酸臭的鸟粪。樱桃在绿叶中闪动着红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在绿叶间忽隐忽现,勾着我的眼睛和馋虫。清贫岁月里,樱桃难觅,母亲用小盅盛得三四,作为招待上宾的美味。而我
22、最渴望的,是可以吃到樱桃,用弹弓去打我没见过的鸟。每天放学,偷偷地溜到樱桃树下凝望。只要母亲不在,站在凳子上偷摘红透的樱桃吃。村里的孩子们成天围着我家打转转,情景像过节一样。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说是乡里乡亲都是一个庄的人,吃几颗樱桃不算啥,大家都来尝尝,明年又是好收成。一棵樱桃树,繁衍成数棵,为街坊邻里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参加工作,从那时起,我的工作常年流动,而且行走的脚步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乡探亲,与母亲聊起当年亲手栽下的樱桃树。她说,樱桃红了时,就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远隔千里之外的我,理解母亲对我的思念之情,也想象着樱桃
23、成熟时的情景。现在,樱桃树已长成比老屋还高出许多的大树,树丫斜伸到天井中间,将整个树冠撑得像一把巨伞,绿绿茵茵遮住老屋的半个四合院。每年照样开出一树樱花,结满一树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夏日,无数鲜亮光洁的绿叶组成一道散暑消凉的屏障,庭院变成纳凉的胜地。秋日,樱桃树散尽最后一片枯叶,还一片碧蓝的秋空。冬日,樱桃树变成玉树琼枝,装扮得银装素裹。相比于夏、秋、冬季,我更渴望春天的到来,樱桃树开花时,满院子的芳香,飘落的樱花也是一道风景。倒不是我特别地爱恋樱花,而是樱花过后,满树挂满的樱桃。樱桃树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如今,再到乡间去走一走,大棚栽培出来的樱桃可以经常买来尝。而我,根扎在故土之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语文 阅读 二轮 复习 专项 文学 文本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