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最新6篇】.docx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最新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最新6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化学教学经验 篇一 岁月如梭,一晃,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高一(7)至(10)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及格率,争取提高优秀率。为
2、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1、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尽量避免了这种情况。 2、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在
3、上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从初中升上来时,实验基础很差,有的同学居然国连天平也不会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 3、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 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5、 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
4、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较好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5、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及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
6、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通过浓氨水的扩散对比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对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通过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延伸到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的变化,向车胎里打气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确认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教材中还设计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7、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后期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初二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从化学角度讲解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特能:
8、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4、学会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9、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四、教学课时与教学准备: 1、教学课时:(1课时) 2、教学准备:红墨水、冷热水、大、小烧杯、氨水、酚酞试液、酒精、量筒、教学课件、温度计、体温表。 五、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七、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
10、性学习相结合,多媒体辅助。 八、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教师在教室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 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什么?为什么全教室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剂的气味?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发现问题: 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由此引入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身边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高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 2、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追问:我已经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了,为什么现在仍有清新的气味? 经过讨论得结论板书物质都是
11、由微小的粒子 讲解: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但空气清新剂的清香仍然存在,说明构成空气清新剂香味的粒子分子,虽然肉眼无法看见,但却真实存在的。 PPT投影: 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图3-2) 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图3-3) 边展示边说明: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 学生活动边听、边看、边疑,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肉眼无法看见,但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 介绍: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
12、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PPT投影 (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 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活动探究红墨水分别在冷、热水中扩散。 追问:为什么红墨水能在水中扩散?为什么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率快? 演示实验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例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 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同时播放实验过程及
13、微观过程) PPT投影: 2、分子等粒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吗? 学生活动想象、理解:分子、原子有多小。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 1、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是否等于200mL。 2、用酒精温度计,体温表分别测出水温和体温,观察表上数值变化情况。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上述问题。 PPT投影 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14、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提出问题: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 通电 H2O H2+O 2板书PPT投影 (二)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强调:“保持”是指保持“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最小粒子”是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强调:“最小粒子”不是指绝对的最小,而是指“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3、分子与原子比较。 分子 原子 相
15、同点 1、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彼此之间有间隔 3、总是不断地运动 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为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联系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没有变,分子本身没变化。(物理变化) 2、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化学变化)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 巩固、深化 反复从水分解的微观变化领会分子的“分与合”,做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的图示。 设计意图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6篇 最新 初三化学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