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唐多令邓判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炎IJ (12327303),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此词是邓物羁留建康(今南京)时所写。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潮回:暗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以景起情,用“雨过水明霞”勾勒出一幅雨过天晴、晚霞照水的黄昏秋江图。B. “更吹我,落天涯”,词人把
2、自己比作被吹落天涯的枯叶,形象鲜明,悲愤深沉。C. “寂寞古豪华” 一句与王安石“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意蕴相近。D. “惟有”三句,词人置雁群于明月、芦花中,表达了自己不同流俗的高洁追求。16.本词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都有“雁”的意象。两词中“雁”的意蕴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阳羡杂咏-苦竹径陆希声山前无数碧琅坪,一径清森五月寒。世上何人怜苦节,应须细问子猷看。竹贾岛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开。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均见工巧贴切,
3、独开新意。且“翠减红销”和“江清月冷”为句中对。至于末两句的抒情, 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同思的余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落梅宋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迁客来过岭:指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赴湘:指屈原 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事。莓苔:苔群植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起笔描绘了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 定了全诗凄怆忧
4、愤的基调。B.前三联反复渲染烘托落梅景象,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是全篇的点睛 之笔。C.尾联中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 打击人才的当权者。D.这首诗运笔曲婉,写梅又似写人,将悲愁感兴巧妙地融汇在诗歌形象之中,是咏物抒 怀的佳作。16.“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6分)15 .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整体理解赏析的能力。B项,“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 抒情”错误。尾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两句是议论,不是抒情,应该是“尾 联
5、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16 .内容方面,两句诗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一一“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 伍;表达情感方面,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使用托物言志 的手法,赞美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本题共6分,每点3分。)【试题分析】本题重在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比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 把握诗歌主旨和写作手法对比分析。“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意思是:那么多 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坠入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在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散。“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即使凋谢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 和往常一样
6、散发出缕缕香气。从内容上看,本诗中“乱点莓苔多莫数”与陆游词中“零落成 泥碾作尘”,都是写梅花凋零飘落的情景。从表达情感上看,“衣袖久犹香”和“只有香如故” 都在表面上赞美了梅花虽凋零飘落但香气却经久不灭的品质,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 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13题。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 丞相
7、。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 言事,论救房瑁。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作者坐在青翠的山峰中观看江 楼。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I).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13.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6分)12. B诗人在江
8、楼坐落于青峰。13. 1 ,不被重用,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2.追慕前贤,事业不顺的苦闷。3.功业无成的愤懑与伤感4鄙视官僚,忧国忧民。(答对一点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他乡七夕孟浩然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交代了时间一一七夕,地点一一他乡,旅馆”一词表明此刻诗人身份是游子 呼应标题。B .颔联空怀故国楼表达了对往昔国都的思念之情,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 “同义。C .绪风是微小的风,吹在身上已不那
9、么炎热,新月是农历每月初出的月亮,也称 峨眉月。D .颈联以对初秋景物的描写表现诗人的愁苦,尾联在反问中表明诗人的愁绪已到了无 法排遣的程度。16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孟浩然的诗歌像一杯白开水,惟其如此,乃有醇味。意思 是孟诗风格清淡,但蕴含的情感却是醇厚的。请结合本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15 . B (此处“故国”是家乡,不是李煜词表达的亡国之痛。)16 .清淡:取材日常生活。如本诗取材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游子思乡思亲的个人小事。立意 简省。整个诗歌只选择了绪风、新月、河汉等简单意象,且没有复杂的情感寄托。语言平 畅,结构平直。诗歌内容写旅馆看见新月,想念家乡妻子,因景怀人,平铺直叙,
10、简洁明白。 醇厚:写羁旅之愁,先是“他乡”孤独寂寞之感,加之“七夕”是夫妻团聚之时,再以“旅 馆”点明特定场所,层层叠加,愁味愈浓。天上牛郎织女相逢相聚,地上夫妻分离,相见 无期,对比手法,愁苦更甚。(“清淡”、“醇厚”两个角度每点3分,每个角度写出一点即可。)注子猷,即晋代王徽之,爱竹成命,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视兄子敬(王献之)为知音,子敬死后月余,子猷亦伤绝离世。21.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前两句都写景,陆诗山前竹林小径清幽,贾诗竹篱内外清净。B.两首诗在写景方法上有不同,陆诗白描,贾诗用声音衬托竹林清静。C.两首诗第三句都设问,末句分别以写人
11、、写景作答,显得含蓄蕴藉。 D.两首诗咏竹言志,扣竹“节”而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志趣的追求。 22.两诗均用了子猷的典故,写作用意有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哓。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注】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岩晓: 高山。分:甘愿。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
12、的空寂。B.颔联写诗人在登高中想象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木应该你我手执绿酒共赏黄色的菊花, 又何必有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吹紫箫相伴。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D.本诗尾联中,诗人借陶渊明自喻,借“东篱醉”写出了他对“采菊东篱下”这种隐逸生 活的向往。16 .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中都提到了 “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小题。秋莲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
13、,莫放扁舟酒易空。【注】青房:莲蓬。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写秋莲顾影白怜、寂寞无朋的辛酸处境。B.颔联“江清月冷”的环境,为秋莲的枯萎衰败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C.颈联用借代修辞,写出了秋莲被秋风摧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D.作者将秋莲与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巧妙寄托身世,旨意幽深,回味绵长。16 .同样是秋莲,红楼梦里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听雨声”情有独钟,而本诗作者有“莫放 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请简要分析两人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落梅宋刘克庄一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统编 一下 学期 语文期末 复习 古诗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