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6篇.docx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6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6篇 教学目标 1稳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把握此类题的构造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力量及解题力量。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稳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构造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预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教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
2、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教师把预备题进展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预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教师按学生的答复,把预备题的图示进展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展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依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人。)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3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依据上
3、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教师板书: 解 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由于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诞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状况下,依据题中条件,精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稳固练习 (投影) 先争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
4、:这道题消失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拟,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拟,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教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教师带着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依据题意填空: 是( )厘米。设( )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日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留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
5、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转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忙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学问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根底。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根底。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纳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育了学生规律思维力量。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把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娴熟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到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6、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把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讨论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答复:上面两道题讨论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 ,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7、)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讨论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大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大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觉了什么?(结果都一样) (4)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呢? 工作总量的详细数量变了,但
8、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详细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大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大路的 ,乙队每天修这段大路的 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大路的( )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新学问(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争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分析、比拟,培育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力量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
9、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 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预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日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翻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念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头吧! 2复习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 ) 688( ) : 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
10、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把握根本的单位换算方法. 2.通过教学,初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推理力量。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展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间是什么关系?角和分之间呢?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答复. 2元=()角7角=()分50角=()元 30分=()角 1元=()分 学生填空以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有了肯定的熟悉,你们情愿用自己学到的学问帮教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 二、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小学 数学教案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