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观点是“中和之美”。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2、地位焉,万物育焉。”这 段论述揭示了 “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 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 律。“致中和”的最终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其位,从而阴阳交 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这是中国文化观念中“天人之和” “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 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 本的美学原则。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
3、腊,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容观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派 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和谐,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 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整、比例对称、节奏等。”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二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 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 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 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 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
4、有机性”思 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材料二:中国古代以和谐为美早已成为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不仅内容和谐、形式和谐、内容与形式的C.“也教会了 我用日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变魔术的能力”错误。应该是教会了 “我”从日常的事物中 领会到魔幻般的神奇。故选C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特色的赏析能力。B.“句式多变,富于变化”错误。本文都是整齐的句式,无句式的变化。故选B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我一惊,抬起头来看见一张清癖苍白的脸,还有一双在我看来极为特殊的眼睛”“但是用什么 来形容他那
5、似愁非愁的神态呢? ”可知,这是对“他”肖像的描写。“我”和“他”初次见面时,“我”看见“一张清癖苍白的脸”,并且“他”的神态是“似愁非愁”。由原文“他告诉我,他在码头后面租了幢旧房子,我需要躲避几天,不是躲警察什么的,只是躲避亲 戚朋友们。你可别对别人说看见我了,行吗?“他温和地回答我:但愿还在。”可知,这是对“他”语言的描写,“他躲避亲戚朋友,怕亲戚朋友找到“他”,把“他”送到医院治疗,“他”说 “但愿还在”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病得很重。由原文“他皱着眉,爬上码头,似乎有点吃力”可知,这是对“他”动作的描写,“他”爬上码头的时 候,是皱着眉的,还有些吃力,说明“他”体力不支,暗示病得很重。
6、由原文“我发觉:他不能过分劳累,甚至起一次锚都累得筋疲力尽”可知,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他”的身体状况很差,暗示“他”病得很重。【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阐明理由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从情节安排上,本文写到“我”村庄上游的一个旧码头把小船拴好,这时“我”听到头顶有人对“我” 说话,于是“我”结识了那位陌生人。于是“我们” 一起钓鱼、聊天,“我们”的友谊从此开始。然后“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直到父母亲要“我”去夏令营去住两个星期。“我”回来的时候,他还是走 了,于是“我”去杰克逊太太那里打听他的情况
7、,杰克逊太太告诉了 “我”他的情况,并且递给“我” 一本他留给“我”的书籍,并且写到这本书带给“我”的影响。所以文章以“我”的见闻为线索,这一 人物视角贯穿全文。从人物塑造上看,文章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了 “我”的形象,如“我当时13岁,皮肤晒得黑黑的,头发 也蓬松凌乱”是对“我”的外貌描写,“我递给他一根手钓线,告诉他怎样把招潮蟹穿在钩上作诱饵” 是对“我”的动作描写,“我可能在退潮时来捉虾。”是对“我”的语言描写。文章开篇写到“我”在海边免不了有点孤独,而“我”与“陌生人”邂逅后,“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陌生人” 走后,“他”送“我”的那本书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并且在有些时候“我”会想
8、起“他”,所以 与“陌生人”的友谊丰富了 “我”的人生,带给了 “我”积极的人生影响。从主题表现上看,文中主要写“我”在海边的生活,“陌生人”带来之后,“我们”天天在一起, “他”给“我”讲述节奏,“他”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话,我”在文中所占的篇幅居多,写“陌生人”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精彩,表达“我”对“陌生人”的怀念,突出这种友情的可贵。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陌生人”本文的题目是“沙丘上的陌生人”,题目的作用是表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所以标题指明了主人公是“陌 生人”。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对“陌生人”进行了刻画,如“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别人 把它叫做英文,不过我喜欢把它叫做魔
9、术课一一专门研究语言的奥妙和魔力。你喜欢语文课 吗? ”是对“他”的语言描写,表现“他”的乐观幽默;“他指着一堆堆的云问:你看见了什么?色 彩缤纷?这还不够,要找尖塔、吊桥;找龙、飞狮、千奇百怪的野兽。”是对“他”的动作和语言描 写,从而表现“他”的坚强乐观和热爱生活。所以文章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了 “陌生人”的坚强乐观、 热爱生活的形象。从主题表现上看,本文写到“他病了,病得很重。杰克逊太太说,医生打电话叫他的亲戚来把他 接回去了。他给你留下点东西,他知道你会找他的。”,可见“陌生人”虽身患重病,却珍视友情。“他指着一堆堆的云问:你看见了什么?色彩缤纷?这还不够,要找尖塔、吊桥;找龙、飞狮、千
10、奇 百怪的野兽。”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陌生人”身患重病,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 视友情,这是文章的核心,最能体现小说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 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 *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郑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日:“老妇恃辇而行。”日:“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
11、“恃粥耳。”日:“老臣今者珠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和于身也。“太后日:“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日:“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 死以闻!”太后日:“敬诺。年几何矣?”对日: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日:“丈 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日:“甚于妇人。”太后笑日:“妇人异甚! ”对日:“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 后贤于长安君。”日:“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 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日:必勿使 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
12、哉? ”太后日:“然。”左师公日:“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 ”日:“无有。”日: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日:“老妇不闻也。”日:“此其近者祸及身,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 *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 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 日:“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与齐,齐兵乃出。(节选自战国策赵策)10.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
13、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臣强谏强:极力。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谢:辞别。C.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无,不。D.恣君之所使之恣:听凭。1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触龙说赵太后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
14、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 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B.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 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C.烛之武和触龙都是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烛之武用“敢以烦执事”“君知其难也”“君亦无所 害”等婉言相劝。触龙嘘寒问暖“曾不能疾走窃自恕”话题轻松,铺设情境,利于接受。D.烛之武和触龙都善施攻心术。烛之武抓准秦伯担忧“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的心理,申明围郑对 秦无任何好处,晓之以利害来打动对方。触龙深刻了解赵太后爱子之心,便将心比心,以己子做诱引, 动之以情申明大义。13 .翻
15、译下面的句子。(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臣与将军勤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答案】10.C11. B 12. B13. (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2)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但是我没料想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 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3) 一旦您百年之后/去世,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
16、考虑得太短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 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句子并列,结构相同,所以“功”后断句,排除B;“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D;“之”是结构助词,“长安君之位”构成偏正结构,做谓语“尊”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 “谢”,谢罪。句意: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 故选Bo【12题详解】本
17、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错误。原文中,触龙对赵太后说“而不及令有 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提到了赵太后只是让长安君地位尊崇、赐予他珍宝,却 不让他去齐国做人质从而使之有功于国的事,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第一个“封”,使 成为封地;“肆”,扩大;“阙”,通“缺”,使亏损;“焉”,到哪里。(2) “勤力”,合力;“战(于)河北”“战(于)河南”,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于)河北战
18、”“(于) 河南战;“意,料想;”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于此见将军”。(3) “山陵崩”,百年之后/去世;“何以”,宾语前置句,“以何”;“自托于赵”,状语后置句,”于 赵自托”;第二个“以”,认;“计”,考虑。参考译文: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 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 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 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
19、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 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 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 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 解了些。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 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 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说:
20、“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 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 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 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 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 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
21、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 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 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 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 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 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二)古代诗
22、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缩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注:此诗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结海棠诗社时,林黛玉吟咏之作。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半卷”“半掩”两个动作既写出赏花人娇羞之态,又说明赏花人在远观白海棠。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白海棠白净的颜色和孤高的风韵,自有一种天然的高洁气质。C.颈联上句运用比喻赞美白海棠的白净,下句则写赏花人愁怨的心情,情感有起伏变化。D.尾联又写赏花人,与开头形成呼应。“同谁诉”写出赏花人寄人篱下无处倾诉的哀愁。15 .李
23、纨评价林黛玉该首诗写得“风流别致”,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答案】14.C15. (1)意象别致,用“冰” “玉”来写白海棠的栽培环境,侧面写出白海棠的高洁。(2)运用比喻、拟人、设问等多种修辞,生动表现白海棠白净、高洁的特征。(3)既是咏物,又在写己抒 怀,展现诗人芳洁孤高的形象。【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下句则写赏花人愁怨的心情”分析错误。应是将白海棠比喻为秋闺中的怨女,写出了白海棠的哀愁 特点,而不是赏花人愁怨的心情。故选C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李纨评价林黛玉该首诗写得“风流别致”,从意象、手法以及形象的塑造上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眉山市 仁寿县 中南 校区 2022 2023 学年 月月 语文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