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防范金融危机.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论防范金融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防范金融危机.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论防范金融危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贝I (以下简称核心原则),是一部指导各国监管机构防范金融风险 的纲领性文件。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从核心原则的 角度反思亚渊金融危机的成因,解剖我国金融领域特别是会计领 域存在的风险及其表现形式,探讨防范金融危机的途径及措施,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从核心原则看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从银行监管的角度来看,监管不力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 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根本的原因。核心原则阐明了实施 有效银行监管的五项先决条件,其中前两项也是最重要的两项先 决条件,即:(1)稳定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2)完善的公 共金融基础
2、设施。而这两项条件正是发生金融危机的一些亚洲国 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这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自源性或根 本性原因。从“宏观经济政策”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目前见诸于 报刊的文章颇多,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两点: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资金过度地投放于收益高风险大的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形成了 “泡沫经济”,造成了大量房地产积压,导致银行巨额的不良资 产。据统计,1997年泰国银行呆账达2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 上是房地产业造成的;日本1997年银行的坏账、呆账以及有可 能成为呆账的贷款总额高达77万亿日元,占其全部贷款总额的 12%。二是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由于经济中结构性矛盾的存在,经 常项目出现长
3、期性的逆差,加之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失当,使 国际投机资本有可乘之机进而引发了金融危机。从“公共金融基础设施”的角度分析,目前很少触及。核心 原则所述及的公共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法律体系和会计体系, 这里着重从会计体系角度加以分析和透视。由于会计体系存在某 些缺陷,使得公共金融基础设施不完整,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便 失去了保障,这也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 以下方面:1、审慎会计原则未能切实遵守。所谓审慎会计原则,是指 对具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应持谨慎态度,即对利润的估计和记 载要谨慎或保守,对损失的估计和记载要充分。亚洲一些国家在 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核销方面,未能完全符合审慎会
4、计原则的要 求。如日本在呆账准备金核销上,条件过于苛刻,程序较为繁琐, 且商业银行没有自主权。只有当借款人破产和担保失效的逾期贷 款,才准予核销,并要逐笔报大藏省审批,使一些实际呆账不能 及时核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2、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备。国际货币投机者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以小搏大,获取暴利,冲击了金融市场。同时由 于金融衍生工具属于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未能及时充分地揭示和暴露大额风险。泰国商业银行仅1997年15月 就出售了 150亿美元泰铢远期合约给国际货币投机者,埋下了危机的隐患。3、会计内控制度不严密。1995年发生震惊全球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起因于该行职员里森
5、私设账户,违规经营。他一 方面向总部虚报大量交易利润,同时又向总部申请大量交易保证金来进行交易和弥补实际亏损,最终形成了 22亿新加坡元的巨额亏损,导致了巴林银行集团的倒闭。这一事件,暴露了巴林银行在会计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和隐患,教训是极其深 刻的。无独有偶,1996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也发现了类似事件, 该行纽约分行职员,违法私设账户进行交易达11年之久,造成 了 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两起事件充分说明,严密的会计内控 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屏障。二、从核心原则看我国金融会计领域存在风险及其表现由于我国制定和实施了稳定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因而 具备了实施有效银行监管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范 金融危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