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重点知识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docx
《世说新语重点知识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重点知识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说新语重点知识归纳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 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 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 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陈蕃尊重贤才【原文】陈仲举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2,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3太守,至,便问徐孺子4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日:”群情欲府君先入廨5。” 陈日:武王
2、式商容之闾6,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1陈仲举:名 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2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3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4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土。5廨(xi。):官署,衙门。 6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 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立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 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 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
3、,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 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评析】周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典故出自古文尚书武城篇。 周武王秉承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蕃则以武王为榜样,他也是怀着革新政治、澄清 天下的志向去做官,因为他知道贤人是群众的民意代表,访贤举能,才能显出一个领导者的 亲民态度。而且作为人民的父母官,需要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以及贤达人士的辅佐,于是陈蕃 在刚刚赴任还没有进入府署前,就想先向隐居的徐稚表示慰问,也向别人明示自己尊重贤才 的心意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豁达、伟岸的胸襟。再往后,陈蕃对徐稚也一直彬彬有礼,并仿 效周武王为徐稚设置了一个坐榻,等徐稚走后就把坐榻给挂起来。周乘仰慕
4、黄宪【原文】周子居1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2,则鄙吝3之心已复 生矣。”【注释】1周子居:即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2黄叔度:即黄 宪,字叔度,汝南慎扬人。出身寒微,因有德行,受到当时名流推崇。3鄙吝:心胸狭窄浅 薄。【译文】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狭窄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评析】黄宪出身寒微,却有着和颜回一样高尚的道德与品行。黄宪和周乘两人只是有些 日子不见,但却会让周乘意识到自己”鄙吝之心已复生矣”。这是因为黄宪让周乘有一种 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他进入到一种不曾感受过的崇高境界,让他的精神境界与自身价值得到 提升。其实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黄宪对别人所产生的
5、影响,因为道德堕落的人是意识 不到“鄙吝之心”的。而黄宪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这是一种“独善其身”的力量儒家经典,精通天文历算。马融:字季长,东汉著名经学家,右扶风茂陵人,才高博洽,学生 常有千人,曾任校书郎中、南郡太守。2浑天:浑天仪,古代解释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 地关系如蛋壳包着蛋黄,天的形状浑圆如弹丸,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绕南北 两极极轴而旋转。天文学家就根据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的位置。这里指代天文历算。 3”礼乐皆东”:礼和乐是儒家的重要课程。这里是赞郑玄已掌握了礼乐的精髓,随着他 东归,东方就成了讲授礼乐的中心。4擅名:独享名望。5屐: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 转式:
6、旋转拭盘进行推演卜算,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轼”,用来占卜的器具,上 圆下方,象征天地。【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高才弟 子替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人说郑 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奇、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 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感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心 里很忌恨他。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然 旋转拭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一 定是死了。”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
7、终于因此得免一死。【评析】文章讲述的是在郑玄求 学的时候,拜师在马融门下,他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马融并没有亲自教授郑玄 他们,只是让那些优秀、年长的弟子去教。有一次,郑玄推算出了一道连马融都没有解出来 的难题,因此,马融担心郑玄的名声以后会超过自己,就派人追杀郑玄。好在郑玄也精通术 数之学,于是逃过一劫。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孜孜以求。他 不尚虚荣、天性务实,年长一点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 他潜心钻研经学,对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继承。而其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又促 进了其学说的传播,终得大行于世。总的来看,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
8、家经典,是一位空 前的经学大师。因此,郑玄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服虔幸遇郑玄【原文】郑玄欲注春秋传1,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2遇,宿客舍。 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日:”吾久欲 注,尚未了 3。听君向言4,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注释】1春秋传:春秋左氏传,即左传。2行:出行。服子慎:即服虔,字子慎,善解 春秋左氏传,举孝廉,官历尚书郎、九江太守。3 了:完结。4向言:刚才所说的。 【译文】郑玄想要注释左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和服子慎相遇,住在同 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人
9、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 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子愎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郑玄就走到车前对服子慎说道:” 我早就想要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作 的注全部送给您。”终于成了服氏注。【评析】郑玄对待学识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只要是有益于学识上面的事情他都乐意去求教,所以他在旅店外听见服虔对于注左传 的见解独到,而且和自己意气相投,便把自己未创作完的左传的注释送给了服虔。他之 所以能大度到把自己的精心所作都赠予他人,是因为他认为服虔有这个能力去编注它。服虔匿名为雇工【原文】服虔既善春秋1,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 2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3作食。
10、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4。既知不能逾己, 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5,便呼:“子 慎!子慎! ”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注释】1春秋:是鲁国一部编年体史书,这 里指春秋左氏传,即左传。2崔烈:字威考,东汉人。汉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 封阳平亭侯。门生:弟子,学生。3赁:当雇工。4户壁间:门外。5寤:睡醒。【译 文】服虔已经对春秋左氏传很有研究,将要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他听说崔 烈召集学生讲授春秋,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坂。每当到讲授的时候, 他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 失。
11、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可是一向听到过服虔的名声,猜想是他。第二天一大早 就去拜访,趁服虔还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叫:”子慎!子慎! ”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 人就结为好友。【评析】服虔为了给春秋作注,想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综合不同的观点 和看法。而崔烈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服虔为了参考崔烈的意见,见识他的观点,于是隐姓埋 名去崔烈讲堂当佣人,然后趁机偷听,也因此服虔和崔烈成为好朋友。表现了服虔对学问的 执著追求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给后辈们起到了表率作用。王弼弱冠访裴徽【原文】王辅嗣弱冠诣裴徽1,微问日:”夫无2者,诚万物之所资 3,圣人4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日:“圣人体无5,无又
12、不可以训,故 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注释】1裴徽:字文季,河东闻喜人,三 国时魏国官至冀州刺史。善言玄理。2无:道家术语,和“有“相对。无“和“有“是 道家的两个哲学命题,有“为万物之源,而“无“是“有不可感知的精神本原。3资: 凭借。也指核心元素。4圣人:具有极高智能和道德的人,这里指孔子。5体:本体,这 里的意思是“认为是本体”。【译文】在王辅嗣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去拜访裴徽,裴徽 问他说:”无,确实是万物凭借的根本,孔子没有对它发表意见,而老子却反复地论述它,这 是为什么呢?”王辅嗣说:”孔子体察到无,而无又是不可说的,所以说话的时候 必会谈到有;老子、庄子不能超脱有,所
13、以总是解释他们不足的无。”【评 析】王辅嗣在文中的回答既精辟老到又言简意赅,分析独到,显示出了他的学识水平。那时 候王辅嗣还是个未满二十的青年,却有如此造诣,不得不令人佩服。裴徽善沟通义理【原文】傅嘏善言虚胜1,荀粲谈尚玄远2。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 喻。裴冀州3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注释】1傅嘏:字 兰硕,官至尚书。虚胜:指虚无的美妙境界。虚即虚无,道家用来指道的本体。2荀粲: 字奉倩,三国时魏国人。玄远:指道的玄妙幽远。3裴冀州:即裴徽,曾任冀州刺史。【译文】傅嘏爱谈论一些无形、虚幻的美妙境界;荀粲擅长解说深奥悠远的老庄道学。二 人在一起时往往争论不休,彼此无法理
14、解。裴徽便解释双方的义理,使他们互相沟通,使双 方融洽相处,大家彼此心情都很畅快。【评析】傅嘏为人才干练达,有军政识见,好论人物 国计,但是总爱谈论那些很虚幻的东西让人遐想,而荀粲则擅长解说深远难懂的一些学术理 念,不同的领域总会引来双方的争执、互不相让,都有点理解不了对方。于是裴徽总是会适 时地站出来为他们做沟通,在两方中做调节工作,这样就能使三方都很愉快。裴徽这个人也 是有相当的真知灼见的。他的学习范围广,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所以三个人学术名流总 是能很好地相处在一起,互相指出缺点,又能互相弥补不足,相见甚欢。卫去年少好学【原文】卫玲总角1时,问乐令2“梦,乐云:”是想3。”卫 日:”形神
15、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者啖铁杵,皆 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卫即小差。乐叹 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4!”【注释】1卫去:即卫洗马。总角:指童年。原 意指古人未成年时将头发梳成双髻,状如角,故称总角。2乐令:乐广。3想:思念,即 因醒时心想。4膏肓之疾: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此 处喻指不可思辨明晰的事理。【译文】卫玲幼年时,问尚书令乐广”为什么会做梦”,乐广 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玲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 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
16、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 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玲便思索沿袭问题,成 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终于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当卫 玲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地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有不可思辨明晰的事理!” 【评析】卫玲五岁时就很有名,被人们视为神童。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成年 后,便以善谈名理而称著当时,其能言善辩超过了当时有名的玄理学家王澄、王玄、王济等 人。他小小年纪就好学深思,为了解释成梦的原因,深入探究,以致病倒了。乐广知道他的 禀性,只好为他进一步剖析,他的病才好起来。据载,因为卫於擅长清谈,所以当时的人都愿
17、意听他说一说,后来卫玲累坏了身体,就在病逝之前,他还与王敦或达旦微言,或谈语弥日, 足见他析理至甚。他死的时候才二十七岁。卫野苦苦追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不免走入 迷途,但这种追求精神还是可贵的。从这些记载里足以看出当时士大夫对清谈的迷恋,他们 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通的表现。庾散读庄子【原文】庾子嵩1读庄子,开卷一尺便放去,曰:” 了不异人2意。” 庄子【注释】1庾子嵩(sing):名散,字子嵩,颍川人,恢廓有度量,自称为老子、庄子的 徒弟。2 了:完全,基本上。人:相当于“人家”,此处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译 文】庾子嵩读庄子,打开书读了一尺左右的篇幅就放下了,说道:“和我的想法完全相
18、 同。”【评析】庾散准备读庄子一书,打开书读了一尺左右的篇幅就放下了。庾散不 读庄子,正反衬出读庄子的人之多,因为他的行为异类,就被记述下来。在当时不读老庄的 人也因为说话像老庄而获得赞誉。客问乐广旨不至“【原文】客问乐令”旨不至1”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廛 尾柄确几2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廛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 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注释】1旨不至:语出庄子天下,原文为“ 指不至,至不绝”。对于这句话,各有不同的理解,姑且解为:指向一个物体并不能达到它 的实质,就算达到了也不能穷尽它。“旨不至”是清谈家们谈论的重要内容。2确几:敲 小桌子。3约:简约、简要。
19、【译文】有位客人问尚书令乐广“旨不至”的意思,乐广并 不分析讲解这句话的词句,只径直用拂尘柄敲着小桌子说:”达到了没有?”客人回答说:” 达到了。“乐广于是又举起拂尘说:”如果达到了,怎么能离开呢?”这时客人才醒悟过来, 表示信服。乐广解释问题时言辞简明扼要,其余的都与此例一样。【评析】那个时候,老子、 庄子的思想与做法已经影响了大多数人,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了。而乐广就是一个崇尚者,他 也把学说研究得相当透彻,他的举动与话语能做证明。官本是臭腐【原文】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1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2?” 殷日:“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 通3
20、。【注释】1得位:指获得官位、爵位,升迁。2矢秽:通“屎尿”等不洁净的东 西。3名通:名言。【译文】有人问中军将军殷浩:”为什么将要得到官爵就梦见棺材, 将要得到钱财就梦见粪便?”殷浩回答说:官爵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因此将要得到它时 就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梦见肮脏的东西。”当时的人 认为这是名言通论。【评析】殷浩爱好周易等著作。他具有清正廉洁的品质,是当时 学者们的一个代表。尽管那个时候殷浩已是位高权重了,可是他还是认为官职是腐臭的、 钱财如粪土。当然这就难免让人觉得他是在做作。他说的那句话虽然有点极端、武断,但 也理所当然地被当时继承老庄思想的人们奉为至理名言了
21、,而且事实证明也确实起到了传 世的影响。”钱财如粪土”的典故也就是出自这里。曹植作七步诗【原文】文帝尝令东阿王1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2。应声便 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帝深有惭色。曹植【注释】1文帝:指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东阿王:指曹植,字 子建,曹丕的同母弟,曾封为东阿王,后进封陈王,死后谥为思,世称陈思王。早年曾以文才 受父曹操宠爱,后备受曹丕父子猜忌,郁闷而死。2大法:指死刑。3”煮豆六句:意 思是,煮熟豆子做成羹,滤去豆瓣留下汁。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本来就是同 根生长,相互煎熬为何这般迫急。【译文】魏文帝曹丕
22、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 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评析】曹 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年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 下笔成章,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 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 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四句诗来, 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
23、七步诗。据 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 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 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 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蹴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 生动的比喻、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称赏。习凿齿史才不常【原文】习凿齿1史才不常,宣武2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 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3,返命,宣武问:”见 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从此忤旨4,出为衡阳
24、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 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注释】1习凿齿:此人为桓温幕僚。2宣武:即桓温。3简 文:即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文中相王,也是指简文帝。4忤旨:与圣旨有抵悟。【译文】 习凿齿治史的才学很不寻常,桓温非常看重他,还没到三十岁,就任用他为荆州治中。凿齿 在给桓温的答谢信里也说:”如果不是受到阁下的赏识,我只是荆州的一个老从事罢了! ” 后来桓温派他到京都去见相王,回来报告的时候,桓温问:你见了相王,觉得他怎么样?” 凿齿回答说:”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人。”由此触犯了桓温,被降职出任衡阳郡太守,从此 神志就错乱了。他在病中还坚持写汉晋春秋,品评人物、史实,见解卓越。【评析】习 凿齿少有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重点知识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 重点 知识 归纳 原文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