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2023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自然 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比德”是儒家学说的表现,是将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政” “礼教”的部分 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论语雍也中写道:“子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为什么乐水,仁者为什么乐山呢?孔子没有明说。宋代学者朱熹解释道:“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 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
2、理而厚重不迁,有似山,故乐山。”孔子对山水的欣赏,是从道德角度的 一种欣赏。与其说他是醉心于自然山水本身,不如说他欣赏的是由眼前的山水引起的对一种道德品质的联 想。自然景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品质的相似性,使欣赏者把它们两者联系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 中国文人对自然的一种一脉相承的审美习惯。“比德”说的缺点是不能引导人们专注于自然景物本身的欣赏,而是用它们来比附人的德行。然而, “比德”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它们的功利相脱离,与“致用”相比,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很自然地把山水审美与音乐艺术相联系。俞伯牙、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音乐家。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俞伯牙把
3、巍巍泰山和汤汤流水所唤起的情操,诉诸琴弦,钟子期心领神会, 感受到高山流水的韵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失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比德”说无论对自然美的欣赏还是对艺术创作,都发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传统上以松柏喻坚贞,以 兰竹喻清高。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江离、辟芷、申椒、菌桂、蕙,都是有 名的芳草香木。萧是蒿草,艾是小草,比喻小人和草包。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抒情长诗,它 开古典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 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 由是,它
4、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李泽厚美的历程)在中国美学 史中,形成了不同于儒家理性精神的屈骚传统。不过,屈原创作中的“比德”特点说明他也接受了儒家教义。他的橘颂同样是著名的比德篇章。 橘颂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以橘比喻志向的独立不迁。D.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闭肆势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 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制诰,为掌管起草诏令之意,后用作官衔名。制,是皇帝颁布的重大制度,加皇帝的印玺;诰,起初 是用以指告诫之文,后用以封赠。B.“序
5、”,文体名。同归去来兮辞(并序)兰亭集序中“序”。“后序”犹“跋”,是刊于卷末 序文。短歌行中“行”,项脊轩志中“志”,陈情表中“表”均表体裁。C.天宝、乾元、宝应,同“永和九年” “乾隆三十九年”,都是年号纪年法。一个皇帝可以拥有多个年号。 “壬戌之秋” “乙巳岁”是干支纪法。D.旧史,指旧唐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书”指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六经”指诗书礼孝经易经春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分析和概招,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宋敏求在旧有 基础上搜集了更多的李白的诗词,“广”字准确地指出了
6、宋敏求的功劳。B.天宝年间,李白因李璞的牵连被拘押,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认为李白罪过很轻,应当赦免,并向皇帝上 奏推荐李白,但皇帝没有同意,李白最终被判流放。C.曾巩概述了安史之乱时期李白的遭遇与其悲壮的晚年生活。表面上是不加感情的叙述,但从选词炼字上, 自能折射出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心态。D.和一般诗集序言的“重评价”不同,这篇序言重在对李白生平事迹的考证,尤其是对李白被流放以事的 考证十分详细,这体现了曾巩治学的严谨细致。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瑞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济阳狱。(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4 .对于李白诗集和新唐书,作者认为
7、有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请作简耍概括。【答案】10.B11. D 12. B13 . (1)李磷在丹阳打了败仗(被打败),李白逃亡到宿松,因此获罪被关押在涪阳的监牢中。(2)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使刘氏能侥幸(因此)安尽余年。14 .李白诗集应考辨各篇创作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 新唐书对于李白生平经历的考证 应更加严谨。 新唐书可以增加对李白的评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李白的诗,联结同类的事物而引发出主题思想来,虽然符合诗歌规则的作品很少,但那词句博大奔 放,隽永奇伟,大概是写诗的人全都赶不上的,也是近代不曾出现过的。旧唐书说“
8、李白具有奔逸的 才气,志向气概宏伟奔放,飘然有超脱世俗的心思”,这种记载,我认为是真实的记录。“虽然”构成转折关系,因此 “然”前耍断开,排除AC;“逸才”作“有”的宾语,句意完整;且“志气宏放”是主谓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 “ 六经指孝经”错误。“孝经”应改为“乐”,“六经”应是指诗书 礼乐易经春秋。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8. “应当赦免,并向皇帝上奏推荐李白,但皇帝没有同意,李白最终被判流放”错误。从文中第二段“天 宝十四载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黄,而若思军赴河南,遂
9、释白囚,使谋 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 “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可知,应是皇帝不同意李白做 官,但同意赦免了他,李白被流放夜郎是后来的事。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 “璘军败(于)丹阳”,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璘军(于)丹阳败”;“奔亡”,逃亡;“坐”, 因而受到惩罚;“系狱”,关押在监狱。(2) “矜悯”,怜恤;“听”,任,这里是准许、成全;“庶”,庶几,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可知,李白 诗集应考辨各篇创
10、作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从“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河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可知, 新唐书对于李白生平经历的考证应更加严谨;从“旧史称白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可知,新唐书可以增加对李白 的评价。参考译文:李白诗集二十卷,原为七百七十六篇,现在变成一千零一篇,还有杂著六十篇的,是知制诰常山 宋敏求(字次道)所增补而成的。宋次道已经按照类别增补了李白的诗作,自己又写了序,但还没有考辨排 定李白诗作创作的先后年代。我得到宋氏这本书,于是考辨各篇创作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李白大概是蜀郡人,最初隐居在岷山,出蜀后居住在襄阳、汉水一带,南下游历长江、淮水一
11、带,到 楚地观览云梦泽。在云梦县定居的许氏一家,是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的家,许氏把女儿嫁给李白为妻, 因此李白在云梦留住了三年。离开云梦,他又到了齐鲁地区,居住在徂徒山的竹溪。后来又到了吴地、京 城长安等地,唐明皇听说过他诗歌的盛名,于是就召见他,任命他为翰林供奉,不久,因与唐明皇合不来 就离开了朝廷。往北抵达赵、魏、燕、晋故地,往西到达歧地、邠地,历经商於来到洛阳,在梁地盘桓的 时间最长。后来又到齐鲁地区,向南渡过淮水、泗水,又到达吴地,转而迁往金陵,又奔向秋浦、潺阳。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举兵反叛,第二年唐明皇身在蜀地,永王李璘掌管东南兵权,当时李白隐逸在庐山, 永王李璘用强力把他拉到手下。
12、李璘在丹阳打了败仗,李白就逃亡到宿松,因此获罪被关押在潺阳的监牢 中。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审理李白一案,认为罪很轻,应当赦免,恰好赶上宋若思统领军队赶 赴河南,于是就放了李白,让他为军事行动出力,并向唐肃宗献上奏章,推荐李白,认为他的才干可以任 用,但没有得到答复。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七岁了。乾元元年,最终因为曾在李璘手下供职而获罪,被长 期流放夜郎,于是他渡过洞庭湖,穿过峡江,来到巫山,因为遇到大赦而得到释放。他就在岳阳、江夏做 了休养,过了很长时间又到了潺阳,经过金陵,在历阳、宣城之间徘徊不定。李白的同族人李阳冰作当涂 县令,李白就去投奔他,后因病辞世。享年六十四岁,这时正是宝应元年
13、。李白一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 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可以考查的。范传正为李白写墓志铭,说李白“偶尔乘坐小船,一日疾驶上千里,有时遇到好的景致,整年也不离 去“,这在李白诗歌的自述中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差不多就是这种大致的情形。旧唐书记载李白是山 东人,官任翰林待诏,又记载永王李璘充任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城前去拜见他,于是征召李白为幕府 从事。而新唐书又记载李白被流放夜郎,回到;寻阳,因事获罪而被关进监牢,宋若思又放了他,这些 记载都与李白的自述不相吻合。大概是正史记错了。李白的诗,联结同类的事物而引发出主题思想来,虽然符合诗歌规则的作品很少,但那词句博大奔放, 隽永奇伟,大概是写诗的
14、人全都赶不上的,也是近代不曾出现过的。旧唐书说“李白具有奔逸的才气, 志向气概宏伟奔放,飘然有超脱世俗的心思”,这种记载,我认为是真实的记录。但新唐书没写明这 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的人能得到更详细的了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溥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清早便点燃沉香消游暑,隐隐透出自昨宵夜雨以来内心的烦乱。B. “呼” “窥”二字
15、以拟人手法赋予鸟雀人的情态,写出其欢快状态。C.词人自问还记不记得家乡当年的渔民朋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旧。D.尾句描写泛舟家乡荷塘的梦境,使全词虚实相生,给人无限的遐想。16.本词与柳永的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都写到了荷花,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本词突出荷花临风挺立的柔美,营造了和谐明媚的境界,熟悉的景物和画面引起 了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思乡之情。望海潮突出荷花的多广,表现了居住环境之美,表达城市繁荣 富庶、政通人和美好。【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C. “词人自问还记不记得家乡当年的朋友”错误,“五月渔郎相忆否
16、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写江南渔 郎是否在想念自己,把思乡的感情更推进一层。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意象作用的能力。“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描写荷花的神态,池塘中清圆的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 珠,在红艳的初阳照射下渐渐地晒干了。一阵清风吹来,亭亭玉立的荷花一团团地随风飘动。用“微 风” “荷花”的意象营造了和谐明媚的境界,借景抒情,由眼前之景想到家乡之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写杭州秋夏美景,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把西湖以 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十里”凸显荷花的多广,表达杭州城市
17、繁 荣富庶、政通人和美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三句、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合肥城里“巷陌凄凉”的情景,“空城晓角”和扬州慢 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B. “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
18、柳色可怜,使诗人内心有 暂时的慰藉。C.最后一句蕴含池塘春色美好之叹,其中“自碧”二字之韵味与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完全相同。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18.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7. C 18.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 的“岑寂”。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衬“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C.
19、 “完全相同”错。“自碧”两字,应该是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而“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指因美 好景色无人欣赏而生发的对英雄的惋惜之情。故选C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由序文中“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可知词人客居他乡,客居之时自然会生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且所 居之地是“空城”,眼前所见“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在周围正冷落寂静之际,词人起明天 又是寒食节了,此处作者的“客怀”是指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由“柳色夹道” “鹅黄嫩绿”可知这是春季,春柳夹道可见生机勃发,“鹅黄嫩绿”可见柳色之可爱;而 所处的地方却是“空城”,是“巷陌凄凉”,结合注释“空城:合
20、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可知当时的背景, 这是以春景反衬时势,此处作者的“客怀”是指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由“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可知,词人担心梨花一旦落尽,春天就会逝去,此处作者“客怀”是指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两句赞颂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则表现他的精神品格。(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歌颂一代又一代的蜀国人不畏艰险、最终成功打通 蜀道的句子是“,(3)陈情表中,李密写自己“, 。这正是家道衰 落的表现,
21、单枝独芽寡人一个,门庭衰败,连个童仆都没有。【答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频”“栈”“僮”。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日月盈民,展宿列张,不知启发了多少中国人的 哲学思考和诗意想象。现在,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让曾经的 变得近在眼前。中国空间站在地球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我们即便借助特殊的望远镜拍
22、摄,它也不过是浩瀚宇宙背 景中的一个小点。然而,这并不妨碍很多人对“天宫”的亲近感。每一次太空出征,总能引来“全民围观”。 “高光时刻”频频刷屏的背后,浓缩了无数人的关注与期待。在海南文昌,许多游客不远千里而来,只为 近距离感受发射现场的震撼;在故宫、长城、丽江古城,当中国空间站经过上空,人们纷纷定格瞬间、同 框合影;在展览馆,神舟飞船返回舱、天和核心舱模型旁,参观者始终 o闪烁星辰化为求索未知的 热情,牧星耕宇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也方便着日常生活。随着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能在更多领域体 验航天科技创造的获得感。在浩瀚宇宙中,中国空间站或许只是,却把一个文明古国对科学探索的 崭新高度标注在了
23、无垠苍穹。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答案】20遥不可及 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沧海一粟21 .中国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即便我们借助特殊的望远镜拍摄,它也不过是浩瀚宇 宙背景中的一个小点。【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处,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让曾经感到难以实现的事情变为现实,故此处可填“遥不 可及”。遥不可及:指很远很远,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第处,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参观者很多,故此处可填“熙熙攘攘”或“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解析 山东省 聊城 第一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