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扶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 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 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 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 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 涨了
2、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 34%,当地家庭已经 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 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 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 ”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 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一对玻利维亚人 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 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
3、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 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 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 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 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 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 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 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
4、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 东西。A.句子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B.句子语 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C.句子中的“飘”, 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D.句子表达出的不确定,与 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小题3】1.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小题4】1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 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
5、评思路。知识点无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能承受生 活之重;由有些农活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写出了生活中有些 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 爱。【小题4】甲组答案示例: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 次旅行。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 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组答案示例: 文章 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
6、河滩,儿子 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 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错误, 结合“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 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分析可 知,父亲是想让儿子观察人生百态,告诉儿子他们没有坏意,不是教儿子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心 存善意。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C. “因脱离了
7、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错误。结合“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 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分析可知,此处的“飘”指 的是不懂生活的意义而产生不切实际的生活态度,不是“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 在”。故选C。【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 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分析可知,作者由此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 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尽力而为,要能承受生活之重;结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
8、分析可知,作者由此感悟 到有些农活我们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做事要量力而行; 结合“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 “它们也是扔不了的”分析可知,作者由此写出了生活中有些 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结合“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心平 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 延续”分析可知,作者由此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甲组:围绕“未来回忆成长”三个词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未来:结合“你
9、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 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分析可知,本文表面上是 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回忆:结合“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 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他们会记得 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 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 斤的西瓜”等内容分析可知,本文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成长:结合“
10、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 延续” “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 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分析可知,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本文 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用心感悟生活,在其中找到自我。乙组:围绕“河流”从相关的几个方面,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结合“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 时变得很重”“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 河”等内容可知,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
11、个,作者的好多记忆和生活 感悟都和河流有关。结合“你沿着大填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 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 听它的流动”等内容分析可知,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结合“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 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要 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 为乡亲们高兴”等内容分析可知,从主题上看,河流既是人们的
12、得生活环境,也是自然风景, 它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对生活生命的思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 今为赏首,何也? ”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 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 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 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
13、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 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 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射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 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射日:“今 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 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 曰:“诺。”子射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 子善之引以张本然
14、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 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 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作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 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嚎大 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 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子射:即孔射,孔子八世 孙。【小题1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
15、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小题2】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 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 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 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小题3】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
16、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 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 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 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 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船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 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船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 识短浅,不明大道。【小题4】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
17、之。(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小题5】1,子船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知识点韩非子(前280-前233),论说文答案【小题1】CEG【小题2】B【小题3】C【小题4】(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小题5】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 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在他的书中说
18、”,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一韩 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日: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 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 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孔子的话 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 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围”和“举”都是实词的被 动用法,二者用
19、法相同。正确。B. “不可以不劝爱人”句意: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二者词义 相同。C.正确。D.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正确。故选Bo【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说法错误。根据材料 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在 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 传播他的说辞的人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的说法扩大范围。故选C。【小题4】本题考查学
20、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骄侮”,高傲轻慢;“唯”,副词,只有;“先”,动词,以为先、放在前面。(2) “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附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 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 ”引出子船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 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 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 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
21、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船 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首位。张孟谈 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是为什么? ”赵襄子说: “晋阳的战事,让我的国家宗庙都陷入了危机。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 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懂得正确行赏啊,襄 子!奖赏一个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敢失礼的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的道 理。善于赏罚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权,群臣不敢失礼。君主设立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之 心。这样的话,就可以
22、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 令,这样尚且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襄子不善于惩罚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谋事有功才应 该奖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而襄子却奖赏他,这是不善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 得正确行赏。材料二:陈国有个武将,对子第说:“韩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论截然不同之处。我 经常探索他们的意图并比对他们的行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在止恶劝善这方面, 韩氏未必是错的,孔氏也未必完全正确。像韩非这样的人,也是当世的圣人。”子射回答说: “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好事而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在言 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
23、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 播他的说辞。像诸子的著作,其中的义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 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将答应了。子射说:“最近赵国和韩国一起攻打知氏,赵襄子先奖 赏臣子然后才有战果。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然而这其实是欺骗。如何能够证明这一 点呢?早年我国先君在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时荀瑶与韩国、赵国、 魏国攻打郑国,遇到了陈恒而返回,而这时夫子已经去世了十一年,而晋四卿都还活着。后来 在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新课 语文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