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杜甫诗三首《 登高》授课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5.杜甫诗三首《 登高》授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杜甫诗三首《 登高》授课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3、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2、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李白的蜀道难,通过这首诗,我们领略了李白的豪逸 浪漫、乐观洒脱。在唐代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最伟大的诗人,除李白外,还有一位,那 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走近杜甫,来看一看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学习他发自肺腑 的千古悲秋之作登高,并感受他诗歌的特点。二、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
2、)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 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 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 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 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 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 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
3、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 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三、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 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 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四、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3、齐读课文。五、赏析课文1、思考: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各用什么词来描写的?(多媒体显示:急风、高天”、 “鸣猿、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
4、写的作用是什么?(多媒体显示:渲染烘托出秋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 之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2、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多媒体显示:落木、长江)由“落木长江会引起诗人怎样的思考?(多媒体显示:作者通过写落木窸窣之声, 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感。)3、颈联、尾联写悲,作者到底悲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多媒体展示)悲之一:悲秋。悲之二:客中悲秋。悲之三:常客悲秋。悲之四:万里常客悲秋。悲之五:独自登台。悲之六:多病独登台。悲之七:晚年多病登台。悲之八:生活艰难。悲之九:新停酒杯。六、体会该诗声律和对仗的妙用:1、声律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5.杜甫诗三首 登高授课教案 杜甫 诗三首 登高 授课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