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习题册》-模块十二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基本知识(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习题册》-模块十二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基本知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习题册》-模块十二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基本知识(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模块十二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基本知识课题一基本概念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 .形状尺寸相对位置2 .形状尺寸表面质量3 .工作地加工过程4 .加工表面切削工具5 .复合工步6 . 一次进给7 .装夹8 .工位9 .产量进度计划10 .批量11 .小批中批大批12 .制造工艺过程操作方法13 .工序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1. J2. V3. J4. X5. X6. X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 B2. D5 .去应力6 .工序集中工序集中7 .力学切削加工8 .粗加工精加工9 .表面硬度10 .通用专
2、用机床11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12 .辅助动作13 .工序作业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J;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1. V2. V3. X4. X5. V6. X7. V8. V9. V10. J11. X12. V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 D2. A3. D4. B5. C9. C10. C四、简答题1 .答:选择工件表面加工方法时,主要考虑:经济加工精度和经济表面粗 糙度;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工件的性质;生产类型;所选用的加工;生产率 和经济性;生产条件。2 .答:(1)粗加工阶段主要切除各表面上的大部分加工余量,使毛坯形 状和尺寸接近于成品,为后续加工创
3、造条件。(2)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在余量 和精度方面做好准备。(3)精加工阶段 完成主要表面的加工,使零件达到图样要求。(4)光整加工阶段对于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要求高的表面,还需要进 行光整加工,提高零件表面质量。这个阶段一般不能用于提高零件的位置精度。3 .答:(1)利于保证加工质量;(2)便于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安排 热处理工序;(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5)避免损伤已加工表面。4 .答:1)基面先行。先以粗基准定位加工出精基准,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 提供基准,如基准不统一,则应按基准转换顺序逐步提高精度的原则安排基准面 的加工。2)先粗后精。先粗加
4、工,其次半精加工,最后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3)先主后次。先考虑主要表面的加工,后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4)先面后孔。对于箱体、支架、连杆等类零件,由于平面的轮廓尺寸较大, 且表面平整,用以定位比较稳定、可靠,故一般以平面为基准来加工孔,能够确 保孔与平面的位置精度,加工孔时也较方便,所以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5)先近后远。在安排加工顺序时,还要考虑车间内机床的布置情况,当同 类型的机床布置在同一区域时,应尽量把类似工种的加工工序就近布置,以避免 工件在车间内往返搬运。5 .答:(1)是否能保证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2)是否能充分发挥机床的功效。(3)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使用寿命的条件下是否能
5、充分发挥刀具的功效。6 .答:(1)当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能够保证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可选择 较高的进给速度。(2)在车床上切断、加工深孔,在铳床上用立铳刀、键槽铳刀等加工,以 及用高速钢刀具加工时,应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3)当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进给速度应选择小一些。(4)进给速度应与切削速度、背吃刀量(侧吃刀量)相适应。课题七加工余量的确定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 .材料层工序余量加工总余量2 .工序尺寸材料层3 .公称4 .双边直径5 .公称尺寸最小工序最大工序6 .最大最小7 .独立最大实体8 .设计尺寸9 .生产经验10 .加工余量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
6、在括号内打X)1. V2. X3. V4. V5. X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 A4. A5. A四、简答题1 .答:前工序表面的加工质量;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前工序的几何误 差;本工序的装夹误差。2 .答:(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工艺人员根据积累的生产经验来确 定加工余量的方法。(2)查表修正法.查表修正法是以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积累的有关加工余量 的资料数据为基础,并按具体生产条件加以修正来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该方法 应用比较广泛。(3)分析计算法。分析计算法是通过对影响加工余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关系式来计算加工余量的方法。课题八工序尺寸及
7、公差的确定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 .设计设计经济经济2 .设计尺寸 “单向入体”3 .相互连接4 .封闭首尾相连5 .间接一6 .封闭环封闭环7 .减小增大8 .封闭9 .直接封闭环10 .极值概率极值概率11 .增环减环12 .上下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1. X3. V4. V5. X6. X7. X8. X9. V10. V11. V12. X13. X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 ABD2. CE3. ABD4. BD5. AB6. BC7. CE8. A9. C10. A11. A12. A13. A14. C15. B1
8、8. D四、简答题1 .答:尺寸链是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若干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 的尺寸组合。由零件加工过程中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尺寸组合即为工艺尺寸链。尺寸链包含两个特性:一是尺寸链中各尺寸应构成封闭形式;二是尺寸链中 任何一个尺寸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其他尺寸的变化。2 .答:在尺寸链图上先给封闭环任意定出一个方向并画出箭头,然后顺这 个箭头方向环绕尺寸链形成一个回路,依次给每个组成环画出箭头。此时凡是与 封闭环箭头相反的组成环为增环,相同的为减环。五、计算题I .解:根据题意画出尺寸链:L3 L2II L0图中G为封闭环根据尺寸链解算可知:H的基本尺寸为由 Lo=L2L3Li知 Li =
9、 /.2 + /.3-Z.o = 2O + 25-8 = 37H下偏差为:由公式知:+ 0.3 = 0 + 0-EIliEILi=-0.3H上下偏差为由公式知:ESli=0.2所以“=371= 36.8/2 .解:由于最后一道工序的公差按零件图纸标注,所以:匕=30,L2= 15+o11Li是以工件左端面为定位基准测量的,所以满足下列尺寸链k为封闭环,L2=15%i, L3=30i2,L4=5%;解封闭环得基本尺寸为:Li = 30-15-5 = 10ESi=-0.12-0.11 + 0.18=-0.05EIi = 0-0-0.18=-0.18/1 = 10-。5 q95 L1 lv-0.18
10、7一0.33 .解:由于最后一道工序的公差按零件图纸标注,所以:H4乩=503H2H3而也为封闭环且H4=8_J2解尺寸链可得H2=42%而从满足下列尺寸链H4 H5 .-IHl而乩为封闭环,由该尺寸链可解的外4 .解:由下列尺寸链可知:A14= 70二黑2=60, 4为封闭环,解尺寸链可得:4= 10+0.02-0.07小,4和4由组成一个尺寸链,小为封闭环,多 53A4解此尺寸链可得:4= 30:黑答4为30 %5,解:由b图可知:该尺寸链中4为封闭环,4, 4为增环,4为减环。根 据公式可知4=4+442= 12 + 70-35=47上偏差为:ESA3 = ESAo+ESAi-EIA2=
11、 +0.16EIA3 = EIAo + EIAi-ESA2= -0.13六、应用题答:(1)计算加工余量查表可得,基本尺寸为030 mm,长度为50 mm的内孔粗车余量Z4 = 2 mm,精车余量Z3=l. 3 nun,粗磨削余量Z2=0. 2mm,精磨削余量zi = O. 1mm,则加工余量z为:z=zi + z2+z3 + z4=0. 1 + 0. 2 + 1. 3+2 = 3. 6 mm(2)计算各工序基本尺寸按照“由后向前”的方法计算各工序基本尺寸。精磨削后(最终工序):4 = 30 mm粗磨削后:2=Z)i-zi=3O-O. 1=29. 9 mm半精车后:)3 = Z)2-Z2=Z)
12、i-zlZ2 = 29. 9-0. 1-0. 2 = 29. 6 mm粗车后:。4=。323-=。2-Z2-Z3=29. 9-0. 21.3 = 28. 4 mm(3)确定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根据各加工工序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查标准公差数值表,确定公差及表面 粗糙度。粗磨削后:口8半精车后:IT10粗车后:IT13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得孔基本尺寸为030 mm的公差:IT8级为0. 033 mm, IT10 级为 0.084 mm, IT13 级为 0. 33 mm。各加工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精磨削:030+”27表面粗糙度危值为1.6Limo粗磨削:。29.9+”33表面粗糙度而值为1
13、.6Umo半精车:029.6+普4表面粗糙度Ra值为3. 2umo粗 车:028.4+/表面粗糙度检值为12.5 11m。课题九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1 .答:-序号工序 名称加工内容定位基准加工设备1下料下料 038 mmX 158 mm棒料外圆表 面锯床2粗车卡盘装夹工件,齐两端面,打两中心孔,保总长154 mm外圆 表面车床3粗车外圆034黑0 mm尺寸至。36 mm,长60 mm -u.ujy。24外圆尺寸至。26 mm,长27 mm外圆0200. 006 mm尺寸至。22 mm,长15 mm。各外圆粗糙度而值6.3曲右端棒料外 圆表面车床4粗车调头,一夹一顶车右端024 nlm外圆尺寸至
14、026 mm,长 95 mm外圆02OO.OO6mni尺寸至。22,长84 nlm。18外圆、锥面、螺纹部分尺寸至。20 mm,长69 mmo各外圆粗糙度检值6.3卬1左端026 mm 外圆表面、右 中心孔车床5热处理调质 HBW220-250淬火、 回火 设备6半精车一夹一顶车外圆O34h8至34mm,并倒角;024外圆尺寸至图纸要求;外圆d)右端。22 mm 外圆表面、左 中心孔数车7半 精 车调头,一夹一顶车右端。24外圆至图要求(注意保 姆勺:039 mm尺寸的宽30项),倒034.黑乡右端2X 30 角;车02车螺纹部分各尺寸至图纸要求,倒角。各外圆粗糙 度放值3.2卬1以上左端。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习题册 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习题册-模块十二 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基本知识答案 机械制造 基础 第三 习题 模块 十二 机械 加工 工艺 夹具 基本知识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