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断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案.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断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断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小学数学年级/册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断尺测量长度的方法难点名称“刻度几”的含义,末端刻度 - 前端刻度 = 物体的长度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 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般的基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的延伸,较基本的一般测量方法,知识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且测量方法不易发现。2、 本知识点的教学需要牢固的掌握一般长度测量方法作为前提。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生活测量经验较少,对于直尺上刻度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难点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引导分析,理解体会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 (出示一把完好无损的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示。)谈话
2、 ,对于一把完好无损的尺子,我们可以利用基本的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测量出物体的长度。2、 过渡引入断尺,抛出问题:那么,如果是一把破损、缺失的,断尺,我们如何用这样的尺子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引导、考虑2种情况的断尺:(1)刻度0保依旧保留、存在,未损坏的情况。(2)刻度0缺失、不见的情况。4、演示、讲析:(1)刻度0保依旧保留、存在,未损坏的情况下,按照正常的一般测量方法,对所测量的物体进行分段测量,最后将各段长度进行叠加求和,得出的总长度即是所测物体的长度。(结合图形简单说明)(2)刻度0缺失、不见的情况下,应用断尺上保留下来的刻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边操作演示
3、边讲解)任意选定一个靠前一点的刻度与物体的左端对齐,尺子放正后,观察物体右端对准的刻度。左端对准刻度5,右端对准刻度13。观察,物体在断尺上占了几个1厘米的小格,通过数格子,我们可以知道刻度5和刻度13中间有8个1厘米,由此我们得出物体长度是8厘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引导讲明刻度5和刻度13的含义)尺子上的刻度5表示,从刻度0向后数5个1厘米的小格的位置,起点刻度0到刻度5的距离就是5厘米;同样的道理,刻度13是刻度0向后数13个1厘米的小格的位置,刻度0到刻度13的距离就是13厘米。物体的长度,实际是13厘米比5厘米多出来的部分的长度,13厘米比5厘米多几厘米呢?我们用减法,13-5=8,即可求得物体长为 8厘米。我们这就通过计算快速的求得了,物体的长度了。课堂练习(难点巩固)5、应用同样的方法,你能快速的求得,下列物体的长度吗?(出示练习题)简要说明、讲析。小结好了,同学们,断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你学会了吗?你能用一个式子,简单的说一下,没有刻度0的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吗?我们先选定断尺上任意靠前的一个刻度,与准物体的左端对齐,尺子放正后,观察并确认物体右端对准的刻度,两端刻度做减法,即可求得所测量的物体的长度。用式子表示出来就是:末端刻度 - 前端刻度 = 物体的长度(相应文字出示)。末端刻度也就是右端刻度,前端刻度也就是左端刻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长度单位 断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案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长度 单位 测量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