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春》教案(优秀7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朱自清春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一秘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朱自清春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
2、,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查字典。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3、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 (1)东风来、脚步近 (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3)春草 (4)春花 (5)春风 (6)春雨 (7)迎春 (8)新 (9)美 (10)壮 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
4、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教师指名陆续到台前来贴。各组比赛,看哪组贴得准确无误。如果有的小组贴错了地方,另一组正确的就贴在圆圈外,待都贴完,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贴错的一张应贴在什么地方。再进行调整。 三、请同学们根据图,划分文章结构(画在书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允许同学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应予以肯定。讨论后,请同学们把图转换成结构提纲,把圆纸片上紧缩的词语展开,给各部分、各层次归纳段意,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的笔记也不可强
5、求一致,只要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允许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好的,要当堂予以表扬。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春。)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6、?(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课时 4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
7、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子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
8、、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春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 8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9、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五、教师指导朗读。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家庭作业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
10、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朱自清春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了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走进那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圈出来,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划下来。 (3)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3.老
11、师总结 (三)概括文章的主题 (四)自学指导 第一步:读、析(读析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的过程) 要求: 1.细心的品读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读出来,要读的抑扬顿挫,读的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例如:春花图,尽管景不在这里,但要读出来,让同学们感觉到花儿盛开的样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彻,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准确生动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 、文章的主旨句 、内容) 3.品味语言: (1)四人一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 、段落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2)最好用这种方式:(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
12、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什么)当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 (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悬”字用的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上星星的状况。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3)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4)多读书,读
13、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因为它是本文的主旨句,这句话是作者的座右铭,也是今天每个青年学生得以成才必由之路。 第二步:悟 悟即感悟(学生才艺展示的过程,学生即兴自我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旨,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的过程) 本文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春”,表达了对春的热爱赞美之请,与春有关的知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你都可以用你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变成你自己的作品。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进行创作:(仅供参考) 1.描写春天的词语。 2.描写春天的诗句。 3.与春有关的俗语、名言、警句。 4.如果你的歌唱的比较好,唱
14、一首赞美或描写春天的歌。 5.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作者抓住春的特征,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张开你想像的翅膀,画出其中的一幅或几幅从画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6.朱自清在春中详细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户外全景图,而对有些景物如:山、水、太阳采用简笔勾勒,这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想像的空间,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补白式描绘春山、春水、春日。(扩写) 例如:写春水,春水永远是绿色的,春水的绿是原始而纯洁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宝剑上的祖母绿。黄金虽贵,也比不上那一丝的绿色。掬一捧春水,绿遍人间;撒万点春绿,洗尽尘俗,真可谓是黄金有价绿无价。 7.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
15、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向往春天,热爱春天,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读着朱自清春,面对这大好春色,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大胆说出你的体验。(谈感受) 例如:春天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季节,春风拥吻着枝头的绿叶,踏着轻快的舞步,得意得飘向那广阔的原野,调皮的掠过人们那春意盎然的面孔。呵!这俏皮可爱的春风。 8.本文的结尾写的很美,你能仿写一段或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写一个结尾吗?(仿写和改写) 9.你能把整篇文章用短语的形式连起来吗? 10.你能自己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或者文章吗?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杨柳”其实指“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能找到这个故事吗? 12.春风“轻悄悄的”本身没有什么
16、声响,但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婉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四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支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把这四种声音具体描绘一下。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说说自己感受过的春光都有什么特点,或者用古诗来形容一下。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
17、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等。 春写于1931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出示学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4、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n ning lio chng
18、su l x sh du su ch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2)解释词语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有意 显示、炫耀。 宛转:抑扬动听。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二、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 (2)文章是 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 来。 2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
19、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三、探究质疑 (一)赏读“盼春”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二)赏读“绘春”部 分 1、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
20、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 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 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 ,
21、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2、赏读“春草图”:朗读(齐读) 问题: (1) 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 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 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 。 3、赏读“春花图” : 问题: (1) 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 哪些词用得好? 4、自读“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小组内自主完成对这三幅图的学习。 (1)春风看
22、不见,摸不着,作者是怎样描绘春风的? (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怎样的特点?它的到来让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迎接春天的人多吗?从何处可以看出来?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何? (三)赏读“赞春”部分 (1) 每一自然段展现了春天什么特点? (2) 能不能把这三段顺序调换,为什么? (3) 这一部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归纳写景方法: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从高到低、从低到远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四、小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
23、,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 、当堂检测 1、朱自清,字,现代、。 2、课文分别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3、举例说明作者写景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4、学了课文,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 、布置作业: 用上本文学过的写景方法描绘一下你眼中的美丽春天,字数在300字左右。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掌握课文写景特点,并应用到写作当中。 3、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
24、,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
25、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一、作者及作品 提出问题在小学同学们就学过朱自清的匆匆,对朱自清先生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所认识的朱自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
26、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预习检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水涨(zhng)捉迷藏(cng)酝酿(yn
27、ning)应和(h) 笼(lng)着一层薄(b)烟黄晕(yn)蓑(su)衣巢(cho) (二)解释词语,并给加点词造句 欣欣然朗润酝酿赶趟儿舒活 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烘托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出问题江南是作者刻骨铭心时常思念的故乡,江南之春更是让他魂牵梦绕,那么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作者在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播放朗诵)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
28、10总写颂春。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一)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叠用,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3、课文的1段和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围绕“春”,先写盼春,再绘春,最后赞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勃勃的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第二部分 春醒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二)第三部分 新、美、力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大体上领略了朱自清笔下的春。这节课我们将对其进行细致的讲解。请同学们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画卷中的景。(关键词) 明确:山、水
29、、太阳、草、花、风、雨、人们、 明确: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一、合作探究 (一)学习春草图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
30、,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学习春花图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三)学习春风图 1、“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柔;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C“鸟儿将
31、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这段文字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探究质疑:“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A“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B“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C“(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三)学习春雨图 1、“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
32、的细密;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春雨的润物。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3、探究质疑:“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博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五)学习迎春图 1、探究质疑: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由景及人,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有的是希望。” 2、探究质疑: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
33、文章主旨。 二、品味鉴赏 文章第三部分写道: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答: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课堂小结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
34、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板书设计 盼春: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之情。 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春花图:多、艳、甜 绘春: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赞春:比喻“新”、“美”、“力”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优
35、美的语言。 (二)能力培养点: 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体验点: 1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习惯。 2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词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解释(查字典或词典)。 学生课外搜集、摘抄有关春的古诗文句(备用)。 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研读春
36、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边听边思考: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3)听读之后,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4)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上面的问题。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理清写作的思路: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4、研读与赏析: (1)学生齐读课文
37、,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第13段的内容,思考: 第1、2段总写了哪些景物? 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3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 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3)全班交流后小结。 5、布置作业: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拓展延伸。 (二)教学过程: 1、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背
38、诵13段。 2、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学第47段,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可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赏析好词佳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交流,明确上述问题。 (2)略读第810段,体会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给予肯定。) (3)课堂小结: 抓住特点写景。 名称特征 春草图(草报
39、春):嫩绿、多、软 春花图(花争春):繁茂、艳丽、芳香 春风图(风唱春):温暖、柔和 春雨图(雨润春):多、轻盈、细密 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名称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春草图: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比喻、拟人 春风图: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拟人、比喻 春雨图: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 (4)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5)学生质疑交流: 阅读了,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
40、习与探讨。 3、拓展延伸: 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积累。 4、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春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朱自清春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
41、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
42、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 一、 盼春天: 1. 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听,春天来了 2. 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 二、 找春天: 3. 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
43、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5. 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三、 读春天: 6. (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7. 分小组诵读课文。 8. 正音正字。 9. 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四、 诵春天: 10. 全体齐诵读课文, 要求: (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11. 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12. 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