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物质的转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5物质的转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物质的转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质的转化一、单选题1.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结束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均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B.两个实验中氧化铜均是还原剂C.两个实验都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2.能一次性将K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CuCl2溶液B.KOH溶液C.Ba(OH)2溶液D.Na2CO3溶液3.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空气B.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C.待药品完全反应
2、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4.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若步骤II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若步骤中有气泡产生,则原固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若步骤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5.下列是小晨同学设计的一些实验操作,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3、 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B.用红色石蕊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C.不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发生装置6.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只含有一种物质 21b含有多种物质甲2a只含有一种元素乙2b含有多种元素 33a 丙3b白色固体丁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B.乙表示的是锌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和丁分类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利用组内溶夜,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KOH、FeCl3、MgSO4、NaC
4、lB.BaCl2、Na2SO4、HNO3、HClC.NaCl、CuSO4、NaOH、KNO3D.Na2CO3、KNO3、H2SO4、Na2SO48.下列各组溶液,只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的一组是( ) A.NaCl、Ba(OH)2、H2SO4B.NaOH、H2SO4、NaClC.HCl、Na2CO3、NaOHD.NaOH、NaCl、NaNO39.将a克烧碱溶液与b克硫酸铜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过滤得到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不含硫酸铜B.滤液的pH值可能大于7C.滤液的质量小于(a+b)克D.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一种10.某同学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其中理论
5、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的是( ) A.CuO 稀盐酸 CuCl2溶液 Fe CuB.Fe 点燃 Fe2O3 稀硫酸 Fe2(SO4)3溶液C.Zn 稀H2SO4 H2 Cu(OH)2 CuD.CaCO3(块状) 稀硫酸 CO2 NaOH溶液 Na2CO3溶液11.下列实验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B.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C.检验未知溶液是否含有Cl- ,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D.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12.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热浓硫酸_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 ) A.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B.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二、实验探究题13.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HCl;猜想三:可能是(填化学式);查
7、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结论:猜想二正确。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 。三、填空题14.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 (1)固体粉末中肯定不存在的物
8、质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是。 (2)如何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15.铁的使用非常广泛,但铁较容易锈蚀。 (1)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中一氧化碳(CO)会夺取氧化铁(Fe2O3)中的氧,这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 (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四、解答题16.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9、(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g; (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 (3)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其他成分不含铁),600t这样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为4%的生铁多少吨?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两实验中固体减少质量前者为二氧化碳质量,后者为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氧化铜在实验中都作氧化剂,及两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固体减少
10、质量为参加反应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不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 B、 两个实验中氧化铜均是氧化剂,不符合题意; C、 碳与氧化铜反应不需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 ,不符合题意; D、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为防止玻璃管炸裂,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符合题意; 故选D。2.【答案】 D 【解析】【分析】鉴别三种物质,必须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才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氯化铜和氢氧化钾或石灰水反应,都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二者,故A错误; B.氢氧化钾溶液与三种溶液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分,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氢氧化钾和澄清的石灰水都不反应,无法
11、区分二者,故C错误;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不反应,与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区分,故D正确。 故选D。3.【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 B.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冷凝后流回试管底部发生炸裂,故B错误;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先撤去酒精灯,然后再撤通氢气的导管 ,防止还原出的铜再次被氧化,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此这个装置不能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故D错
12、误。 故选A。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FeO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故错误; 若步骤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甲中无硫酸铜,没有剩余的硫酸。如果硫酸的量不足,则固体乙中最多可以有Fe、FeO、CuO、C、Cu五种物质,故错误; 若步骤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了硫酸是过量的,则固体乙可
13、能含有铜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原固体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纯净物,故正确; 若步骤中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能判断黑色粉末中含有CuO,不能判断固体乙中是否有CuO,故错误; 固体乙呈红色,说明是铁置换出的铜,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故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B。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导气管应该通到试管的底部,并且试管口不需要塞橡皮塞,故A错误; B.用红色石蕊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但是不能检验酸碱度 ,故B错误;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加入的物质必须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而酒精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5物质的转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1 2.5 物质 转化 同步 练习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