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文本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
2、、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文本二: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
3、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注】巂(gu):鸟名,即“子规”,杜鹃鸟。沜(pn):半月形的水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余始循以入作师说以贻之B及既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溪上大声漎然使之然也D援石而登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4、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逐渐。B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当:在。C振鬣宛首而顾其侣顾:顾念。D援石而登,俯视溶云援:攀援。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B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C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D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
5、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京师,国都。“京”意为大,“师”意为众,“京师”是说天子所居之地大而人多。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其著作水经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的总结。C五鼓,鼓是打击乐器,用以计时的时候可作“更”的代称,“五鼓”即五更。D行宫,皇帝出外巡行之时居住的处所,“行宫”是相对于京城的宫室而言的。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中作者从京城到泰安,行程不止一日,却只用“自”“历”“穿”“越”“至”几个词领起的短句来记录旅程的路线,一气呵成,简练传神。B文
6、本一中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对所见红日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尤其是“红光动摇承之”一句,把日出之势写得大气磅礴。C文本二中“积雨始霁”等四句,写沿溪水十余里的景色:奇石、蕙草、各种树木在晴光照射下,显出多层的色美,再加上淙淙溪水声,诗意盎然。D文本二中“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呈现出奇异的景象,天空中的云彩落入潭底,似溶于水,飞鸟影映于水,好似下坠。潭内外水天相映,别有情趣。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7、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
8、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
9、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楚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辟雍:周天子所设的太学。簿书:官府的文书、档案。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草野:乡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10、/B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C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D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B大夫,古代官名。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任官职者
11、之称。C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在开始产生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其后的学校一般称为学。D科举,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考中状元的人才可以称为金榜题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运用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当时人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B甲文中士大夫这类人耻学于师,韩愈批判了士大夫的这种错误心理。C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还应该提供治理天下的手段。D黄宗羲认为相比民间百姓,朝廷官员更应接受学校教育,得到教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2
12、)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4分)14黄宗羲为什么认为当时的学校就连培养人才的作用也失去了?请简要分析。(3分)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分两部分,共7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911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
13、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14、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B.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人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B.犹且从师而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D.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
15、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C.而今安在哉? D.不拘于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215小题。(共13分)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祖宗闵,与唐重同守永兴,金人陷城,迎敌死之。父亲震,金人来攻,亦死于难。存中少机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骑射。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召见,赐袍带。剧
16、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存中夜衔枚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诸将夜见存中曰:“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存中曰:“杀降卒吾不忍。”诸将转告俊,竟夜坑之。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绍兴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俊奏留存中军中,上曰:“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隆兴二年,金人再入关,议割蜀之和尚原以畀之。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
17、远不及知臣若不言,非特负陛下,亦有愧于璘。近者,王师尽锐而后得,愿毋弃。”乾道元年班师,加昭庆军节度使,复奉祠。时兴屯田,存中献私田在楚州者三万九千亩。二年,卒,年六十五。以太师致仕,追封和王,谥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之出涕,赠钱十万。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孝宗以为旧臣,尤礼遇之,常呼郡王而不名。 (选自宋史第13册卷367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B.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
18、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C.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D.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衔枚”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形如筷子的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B.“视事”指官吏到现场视察事务,“用事”指执掌政权,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C.“屯田”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
19、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和民屯之别,以军屯为主。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存中少时机敏多力,他认为大丈夫应当用武功博取富贵,不能埋头苦读成为腐儒,于是学习孙武、吴起兵法,善于骑射。B.杨存中作战勇敢,平定李昱叛乱时,率领数骑击杀数百敌人,皇帝认为杨存中是壮士并赐酒给他。C.杨存中对朝廷忠贞不二,但他生性残暴,曾经下令坑杀投降的士兵。D.杨存中忠孝勇敢,其祖父和父亲均死于国难。他出入宿卫四十年,少有过失,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宠眷。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20、译成现代汉语。(4分)上曰:“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
21、以熏陶成性。况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愁。”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张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
22、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双划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B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C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D
23、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阙下,指的是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本文指代帝王。B四海,古时一般指东、南、西和北海,后泛指全国各地,现也指世界各地。C六经,一般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诗经书经(也称为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吕氏春秋。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多用来泛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颐非常好学。他年少开始努力学习,喜好历史,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B程颐深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部分 地区 2021 2022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卷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