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好党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村里的好党员.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村里的好党员记加北乡五一村党员马凤国加北乡五一村,和城区接壤,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成为该村经济收入的一大亮点,劳务输出收入占全村年总收入的60%以上。近年来该村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乘势而上,围绕劳务输出做文章、求发展,现任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凤国每年平均带出瓦工、力工300多人次,年创收240多万元,占五一村总劳务输出收入的1/3。乡亲们称他是领头羊,村里的好党员,他带领众乡亲以诚信创市场,率领众乡亲走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以诚信创出一条致富之路。马凤国是1989年从海论搬到五一村的,由于五一村人多地少,多数村民没有土地耕种,马风国刚来到加
2、格达奇时,为了生存,也只能进城打工,刚开始他当过装卸工,打过沙子,在街里挖过大沟,什么累活都干过,由于劳务用工信息不灵,经常站在马路边找不到活干,有时干完活,工钱没有保障。当时,他在想:把村民组织起来,有人专门跑劳务输出信息,这样用工单位和村民都得利。一开始,他就试着去做,在干活的同时认识了各建筑单位的领导,经过几年的接触,由于他守本分任干又有管理才能,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和信任,有些单位在需要力工的时候就找到他,让他帮助找力工、瓦工,并让他代为管理,这样,他在挣到该得的工资同时,用人单位又付给他一些管理费。由于他的组织使五一村大部分村民有了活干,且通过他的努力,使劳动收入有了保障。因为他所组织
3、干的活工钱有保障,而且不抽工人的工钱,所以有很多的村民都愿意跟他出去干活。在农民收入大大提高的同时,他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在五一村也得到了大多数进城务工者的认可。劳务输出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随着收入的增加,一些农民修建新房、购置新家具、供子女上学,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锻炼了经营管理能力。为了村里的路,手脚磨起泡,值。2004年,乡党委、乡政府对五一村屯内道路进行改造,主干道修油漆路面。熟悉五一村情况的人都知道,五一村的道是出了名的老大难,该村村级路路窄,坡度大,五一村屯内的主干
4、道就象做在锅底上一样,每逢下雨,整个屯子的雨水都在主干道上汇合,顺着主干道卷着泥沙奔腾而下,年年修修、年年冲刷,雨水过后,道路全是大沟、小沟,村民生产生活出行、运输非常困难。从村部到城区接壤处600多延长米的路,路面仅四米左右宽,村级路上下垂直距离达四十多米。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工期只有一周时间,要把600多延长米的村级路修成油漆路面,谈何容易呀。村民大会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三十七岁的共产党员马凤国。马凤国站起来对大家承诺:“我是共产党员,我一定在一周工期内完成改造任务”。马风国领着一帮人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作为改造负责人,他要统筹安排人员、施工工序、工程质量。白天他要
5、亲自领着干,又要四处巡查工程,晚上他要安排第二天工程任务,他那几天人就像根轴承一样运转,停不下来。他垫付资金开工修道,乡亲们也被他的行动所感染,在修铺屯内主干道油漆路面时,上至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铁锹,下至六、七岁的孩子拿着自家的小炉铲,男女老小齐上阵,共出动400多人次,平整道路,许多老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种近20年没有看到的、自发的、浩大的集体劳动场面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修完道,他不但没有挣一分钱,还搭进了车工费和人工钱,但他内心十分欣慰,由于他努力和奉献,就改变了困绕村民40多年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坑坑洼洼、泥泞的村屯道路。当他看到,村民高兴地、自发的在油漆路上扭起东北
6、大秧歌,来庆祝油漆路的开通时,他感到:作为一名党员,他奉献的值,他感到欣慰。完工那天晚上,他洗脚时,妻子心疼地摸着他脚上泛起的血泡,看着他手上的老茧问他:“凤国,没有一分钱报酬,值吗”。凤国笑着对妻子说:“为了村里的路,手脚磨起泡,值。”协会会长,你当最合适。2004年底,五一村要成立劳务输出协会,作为村民自己劳务输出合作组织,协会将在劳务输出信息、佣工培训中配合政府做好各项基础性事务。选协会会长是事关全村村农切身利益的大事,在村民大会上,村民们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马风国,最后众口一致道:“马凤国,这个会长,你当最合适”。这样子,共产党员马风国被大家推上了劳务输出协会会长位置。这个会长,并不好当
7、。为了方便联系,他家中的固定电话和个人手机号码都公示予众,他山上山下、省内省外给大伙联系活、寻找致富途径,由于打的长途电话多、出差也多,一年下来电话费和差旅费两项支出开支很大,他总是自己掏腰包,从不在村上报销一分钱,有人劝他该报销的报销,他总是说:村上经济困难,现在我能承担得起。为了发展畜牧养殖业,他专门到北京市通洲区三元乳业集团奶牛养殖基地去考察、取经,他感到该基地的奶牛饲养技术和养殖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于是马凤国就把五一村4户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输送到北京市通洲区三元乳业集团奶牛养殖基地去实地学习取经,这既缓解了富裕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为村级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可谓:输出一人,受
8、益一户,带动一片,富裕一方。他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人,只要乡亲们有困难向他张口借钱,都都二话不说,尽力帮助,至今已为外出务工人员垫付车费7000多元。他付出了很多,但我从不计较,一如既往。他在想,只要乡亲们的生活富裕了,自己多跑点路,多受点苦他也是值得的。2005年,在马凤国的努力下,五一村共外出劳动力720人,其中:常年在外出打工480人,季节性打工240人,在区内打工375人,搞运输64人,服务行业78人,在区外及省外打工78人,五一村打工收入占上全年村收入的60%以上,2005年人均收入达3385元,高于全乡的人均收入。村民高兴地说道:“今年,我们选对了会长,人均收入高于全乡”。作为村支部
9、副书记,他还经常考虑如何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改变每次学习只是读文件的方式。例如“十六届五中”召开后,他就多次与支部和其他党员同志交换看法,征求意见,并制订计划,通过学习报告,找出新的论点,然后举行知识问答、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讨论,围绕“对照新农村,我们缺什么;建设新农村,我们做什么;怎么去做”展开讨论,比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他大胆设想,提出合理化建议,描画符合五一村实际的新农村蓝图。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个人在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活动要求学习的篇目,并记下了1万多字的读书笔记,近万字的学习心得,为广大党员带了一个好头。马凤国同志以诚信创市场,凭着大公无私风格,吃苦耐劳精神,带头致富行为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他先后被乡党委政府评为“致富能手”,“乡优秀共产党员”。问及他获得上下好评的原因,他憨厚一笑:“我并不认为自已怎么样,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是个共产党员”。平凡的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不凡的歌,歌中有欢笑,有汗水,有默默付出,更有累累硕果,酸甜苦辣的滋味不止他知道,五一村的村民更知道:马凤国,我们村里的好党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