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doc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福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一六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25*2=50分)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该材料反映的西周制度是A宗法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李白曾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建立了大一统王朝D修筑了万里长城3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中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共同体现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相权
2、不断加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4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5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法,设立均输官在各地统一征购货物并转运至各处贩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商贾牟取暴利B政府垄断盐铁贸易C加重农民的劳役负担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6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经
3、济一度在北方的主要农区大肆扩张,但在经历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继而重新衰退,到北魏中期中原地区一度变为牧场的土地又恢复了农业生产。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B各族统治者推行不同的经济政策C大量少数民族成为农业居民D北方统一后汉族地主把持了政权7北魏孝文帝颁布了某项制度后,大量“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的州郡之民,纷纷返回家乡,开始新的生活。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是A屯田制B均田制C征役制D雇募制8隋唐时期,儒学家们在处理儒、释、道三者的关系时,提出了“三教台一”的主张,也就是“儒、释、道三教合归儒”。其本质是A传播佛教B倡导思想多元C弘扬儒学D否定儒学正统
4、9唐朝后期,朝廷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宰相杨炎取消了租佣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一赋税制度指的是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调制D纳庸代役10唐太宗主持文成公主入藏联姻,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各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据此可知,唐太宗努力构建的民族关系是A民族平等B民族和睦C民族对峙D民族隔离11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名人被后世尊称为“圣”,如医圣、书圣、画圣、诗圣,其对应的历史人物依次为A孙思邈、王羲之、顾恺之、杜甫B孙思邈、颜真卿、顾恺之、李白C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杜甫D张仲景、颜真卿、吴道子、李白12.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多政权并立的时代,下表是关于这一时
5、期的文化与制度的历史记载。由此可以推知该时期内容出处赞日:“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閹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时太祖问侍臣日:“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耶律)倍日:“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A宗法血缘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B政治文明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3南宋人王脉说:“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白弃
6、于盗贼奸宄。”材料表明宋朝科举制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提高官僚队伍素质 D利于统治秩序稳定14宋代城市出现新兴文化产业其中“卖酸文”最具特点。所售文章内容常由消费者指定,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且用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佳。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A利于保护宋代消费者权益B源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造成社会风气娱乐性增强D束缚文人创作文学作品15宋会要稿载,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规定“禁米谷铺户停米邀勒高价。如违,杖百”。地方法令约束粜米及劫榜中规定:对于粮食“闭籴不粜”的商户,要彻底查办,从重处罚。这反映出宋代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贯彻礼法并用的
7、策略 C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D拓宽农业发展的途径16史书将某朝职官设置描述为:“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该朝代是A辽朝B西夏C金朝D元朝17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下列属于其思想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工商皆本”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明清时期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商业和长途贩运日益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自然经济得到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而更趋稳固。这表明( )
8、A明清时期经济转型面临严重的阻碍 B明清时期生产技术进步阻碍工商业发展C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 D明清时期技术进步促使小农经济的转型19晚清时期光绪帝曾下诏令:“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往来梭巡,严防死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闯入,若有疏虞,定将丁汝昌从重治罪!”据此判断,下诏令时正值爆发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19世纪70年代,西北边疆和东南海疆同时面临边防危机,统治集团内部意见不一。李鸿章主张撤塞防而专重海防,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这场争论反映出A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B建立新式海军的重要性C近代边疆管理体制的
9、变化D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分歧2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B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C1900年-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D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22谭嗣同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毫不避讳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皇权空前强化B民族危机深重C民众普遍觉醒D革命势在必行23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中指出:“维新派
10、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这些社会精英的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报道,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这种类型的报纸表现了一种明显的民族主义的倾向。”对学者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维新派不关心社会经济发展B民族主义倾向带有明显反帝色彩C社会精英主张代表普通民众诉求D寻求立国之道表现为变法图存24在新文化运动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社会的等级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这反映出新文化运
11、动A有利于打破文学中的特权观念B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25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男女政治上的平等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各阶层思想的趋同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展,则在春秋战国之世。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一)古代本有一种和宗教混合的
12、哲学。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各家所同本。其(二)则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
13、”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材料三 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
14、不妨称为近代新儒学。 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8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
15、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因,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吉安市 安福县 第三 高级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12 第二次 月考 历史试题 Word 解析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8843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