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优秀9篇】.docx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优秀9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优秀9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坚持加快发展、坚持优化质量、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人才强教、坚持提高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施、推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二、工作目标: 1、探索建设利用校本资源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补充、完善资源库,为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2、围绕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推进阅读特色课程的建设,促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3、积极用好地方课
2、程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确保教学质量。 三、主要工作: 1、建设完善校本资源库,积极利用资源库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建设资源库的目的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每一个校本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树立“我建为我用”的意识,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积极使用,二是不断完善。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检验我们前阶段工作的优劣,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需要努力的方向,“建”和“用”才能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教材开发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2、积极围绕阅读课题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文化张力的渗透关键要靠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引领、启蒙,提
3、高阅读效益,提高文化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人文精神。五、六年级校本课还要安排家乡文化的学习,以家乡的深厚人文历史影响一代新人,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学习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工作思路。 2、各年级制定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10月份 备课工作交流。 11月份 校本课堂教学调研。 12月份 小结本学期工作。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二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温州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温州乡镇的农村孩子对温州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温州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
4、的民族特色。温州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温州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温州、温州是我家”的新温州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温州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温州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温州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白话文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温州话。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温州”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面对如火如荼
5、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温州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温州话”和“温州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温州,我爱温州,了解温州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习童谣温州是个
6、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温州童谣。体会温州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温州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温州、温州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温州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温州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温州,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然而,现在的温州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温州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温州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温州人,或从小在温州长大。温州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温州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
7、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习温州话的良好氛围,使温州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温州的地形地貌,了解温州的历史,培养孩子爱温州的情感。 2、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温州童谣及温州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温州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温州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温州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温州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温州文化
8、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温州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温州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温州方言。 2、初步体会温州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温州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9、,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4亲属称谓(二) 5童谣梅梅你真早 6职业称谓(一) 8职业称谓(二) 9童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 13数字(二) 14时间(一) 15时间十二月令(二) 16时间(三)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
10、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我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完美。 2、提高综合本事,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我
11、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本事的方法,不断反思,构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能够
12、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我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十x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劳动者和向上级校园输送学生的办学宗旨,振兴家乡经济,繁荣社会,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据
13、农村校园的特点,依靠本校教师和当地资源共同开发的原则,采用自编、选编和整合的方式开发校本教材。 二、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兴趣,了解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2、培养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构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用心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分类:理论课和实践参观课。 2、学期资料:七年级家政服务、八年级温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术、九年级调味品酿造技术。 3、课程实施办法:每周开设一节,按照课程表授课。 四、师生状况分析 农村学生热情高,好奇心强,缺少创新。副校级领导任课,生活经验丰富,职责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五、
14、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资料:校本课教学计划、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创新潜力的培养;注重情感熏陶,强化立德树人;目标明确具体得当,贴合学生实际;按照四学模式备课,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效果好;启迪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课上认真听课、用心思考、勇跃回答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 4、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 2019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五 一、课程名称:童话之约 二、指导思想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丰富、充实、深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
15、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 而童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方珍宝,它最贴近儿童的心理。孩子们喜欢神奇秀丽、幻想丰富的童话世界,未来需要有完美心灵和创造才能的人才。童话故事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经验,几乎能够覆盖人生的每个角落,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个问题,都能够透过与其相对应的童话来找到出路或解决办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发展童话这一美学命题,让孩子从童话的世界里学会现实生活。 为此,我们将着力培养学生爱读童话,会读童话,会讲童话,会编童话,会评童话,能在童话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强阅读与生活的感悟潜
16、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选取了童话之约这一校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 1、学生透过畅游“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世界的魅力,获得思想与精神的陶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透过本校本课程,探索指导学生童话阅读的基本方法,构建指导学生童话阅读的课内外教学基本模式,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童话阅读体系。 3、积累超多的童话故事。 四、课程主题资料: 1、简介童话起源和发展历史 童话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时代,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还根据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件演绎出了许多带有神奇色彩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童话为主,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受到欢迎。能够这样讲,这些民间童
17、话便是现代童话的起源。 2、西方童话 上学期主要带领学生系统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本学期以格林童话为主,带领学生继续阅读童话,了解外国童话世界。 五、课程实施策略 1、课程要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不能上成语文课或者语文活动课。切忌过多讲解。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带给相关的阅读资料和材料,给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感觉阅读是一种负担,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切忌批评指责。 4、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取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资料和教学过程。 5、阅读应结合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忌盲目的阅读。 六、课程评价 童
18、话阅读务必注重实效,强调过程,注重评价。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个成绩、评价学生的每一份收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因此主要透过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生生(或师生)相互观察评价;过程激励评价一系列的评价手段,把童话之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七、教学安排 周次 教学资料 备注 1、温习安徒生童话,了解格林童话 2、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异同 3、阅读童话小红帽 4、表演小红帽 5、阅读童话灰姑娘 6、讲童话灰姑娘 7、阅读童话白雪公主 8、画童话白雪公主 9、阅读童话青蛙王子 10、讲童话,编童话 11、阅读童话睡美人 12、讲童话,编童话 13、阅读童话糖果屋 14、讲
19、童话,画童话 15、阅读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 16、阅读童话野狼和七只小羊 17、阅读童话勇敢的小裁缝 18、阅读童话穿靴子的猫 19、成果汇总、交流、展示,表彰优秀学生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围绕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合作交流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二、总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9篇 校本 课程 教学计划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