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16篇(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16篇(含答案).doc(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附解析(16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桃花源”里没有盐吴晓波在当今的世界上,无论你对社会有多么的不满,都别去找什么桃花源,那根本就不存在。有一篇散文,那就是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总共不到五百字,内容却妙不可言。陶先生讲了这么一档子事:某日,一个武陵渔民出去打鱼,走着走着迷了路,闯进一个叫桃花源的地方,此地与外世完全隔绝,入口极小,进入后就豁然开朗。渔民一眼望去,阡陌交错,鸡犬相闻,风景绝美。这里的居民都是很多年前避难逃进来的,竟然“,”。渔民告知外部世界发生的战乱,居民们“皆叹惋”。渔民大吃大喝数日后离去,从此再也没有人找到过这个地方。这篇散文写得十分
2、优美,被列入后代的每一种教科书,几乎人人读过,以之为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如果你问当前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被房价、工作挤兑得喘不过气来的年轻同学们,你最向往的地方是哪里呀?我估计一半同学会异口同声地说:桃花源。但是有一个问题:桃花源里的盐是从哪里来的。盐是一种资源性特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产,如果不吃,就会得软骨病。桃花源里的幸福居民必须要吃盐,如果当地不出产,就必须到外面采购,如果出去采购,就不可能不与外面人打交道,不可能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是哪个。因此,建设桃花源的前提条件是,那里得产盐。古代中国能产盐的地方并不多,主要是山西运城、天津塘沽、江苏盐城以及四川成都一带,那里似乎都不可能有桃花源这么隐
3、蔽的地方。所以,桃花源必须有盐,而产盐的地方不可能出桃花源,陶先生骗了同学们1600年。除了盐,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诠释,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根据陶先生的描述,那里村小民寡,是一个没有工商产业的农耕社会,物质生活非常贫瘠。而且,与外界没有任何的交通、资讯以及商品流通往来,因而,经济发展彻底停滞。因此,对桃花源的向往,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上的返祖现象,若国民经济退回到桃花源的状态,则无疑是一次难以置信的反动。那么陶先生为什么那么向往桃花源呢?这又得说到他生活的那个悲催年代。我们这个国家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军暴动,继而引发“董卓之乱”。从这一时间开始,到公元589年的整整400
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混乱和分裂时期。翻开这段时间的史书,到处是残酷杀伐、阴谋政变。单说人口一项,东汉末期的公元157年,全国已有人口7200万,到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时竟锐减至2400万。到公元300年,人口好不容易恢复到3380万,可是西晋南迁时,汉族人口甚至已不到1500万。长期的分裂战乱,在中华民族的国民记忆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而根植下两个传统价值观:其一,在政治上,呼唤大一统的独裁和集权统治;其二,在经济上,向往避世无争的小农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实则是这种社会心理的折射。比陶渊明晚100多年的北朝儒生颜之推写过一部流传甚广的颜氏家训。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说:最好的生活就是
5、自己耕田吃米,亲手种桑织麻,所有的生活器具,从一只鸡到一头猪,从一把锄头到一根蜡烛,都是能自给自足的,所求于外部世界的,只有盐而已。颜氏家训自宋明之后,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可见小农经济在国民中的吸引力。写这篇小文,我的心情很矛盾,因为又捅破了大家的一个小梦想。在当今的世界上,无论你对社会有多么不满,都别去找什么桃花源,那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世界只有“蝴蝶效应”,今天中东的油罐爆炸了,明天你家门口的加油站就会涨价。世界需要大家努力去改造,躲起来,盐也没得吃。17写出文中横线处所引用的桃花源记原句。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A从历史上看,人们大都向往“桃花源”式的生活。B桃花源记文
6、笔十分优美,所以才“妙不可言”。C陶渊明没有考虑到“盐”的问题,并未有意骗人,D“桃花源”诞生于晋代,是因为人口数量的下降。E.颜氏家训作者推崇“桃花源”式的田园生活。19概述作者否定“桃花源”存在的理由。20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加点部分的含义。(1)返祖现象:(2)蝴蝶效应:21文章结尾说“躲起来,盐也没得吃”。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7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8BD19一,盐是民生的必需品,桃花源必须有盐。二,中国产盐的地方都不像桃花源那么隐蔽,不可能出桃花源。所以,桃花源是不存在的。20返祖现象:因不满现实的混乱而向往从前平和、安宁的生活。蝴蝶效应:世界
7、上各种事物之间不可能割裂开来,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1作者认为桃花源仅仅是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实际上并不存在。人应该承认现实,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把自己融入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从现实出发,安排、设计自己的生活,否则只能退回到贫困之中。用“躲起来”表示逃避现实,用“没盐吃”表示难以生存,形象、生动。【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魏、晋。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文笔十分优美,所以才妙不可言”错误。桃花源记之所以“妙不可言”,除了文笔优美之外,主要是它反映了人们“最理想的社会形态”。D“诞生于晋代,是因为人口数量的下降”错误。“桃花源”诞
8、生于晋代,是因为人们根植下两个传统价值观:其一,在政治上,呼唤大一统的独裁和集权统治;其二,在经济上,向往避世无争的小农社会。BD故选。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文章中有明显的答案,从文中找出即可。第段,“盐是一种资源性特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产,如果不吃,就会得软骨病。桃花源里的幸福居民必须要吃盐”。第段“建设桃花源的前提条件是,那里得产盐。古代中国能产盐的地方并不多那里似乎都不可能有桃花源这么隐蔽的地方”,概括出两点即可。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在字典里返祖现象是指有的生物体偶然出现了祖先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在文中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对从前平
9、和、安宁生活的向往。通过“今天中东的油罐爆炸了,明天你家门口的加油站就会涨价”这句话可以理解出“蝴蝶效应”意思是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不可能割裂开来,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文中重要语句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白“躲起来”是指什么,“没盐吃”是什么意思。再结合前面的议论可以看出:“无论你对社会有多么不满,都别去找什么桃花源,那根本就不存在”,人应该承认现实,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把自己融入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从表达效果来看,用“躲起来”表达躲避现实,“没盐吃”则表达无法生存,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十分生动。2阅读祝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无论如何、
10、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
11、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刚
12、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
13、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146下列关于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对许多事情比较敏感,每次都能准确预料事情的结局。B“我”对可预料的悲剧结局常心存侥幸,不希望它真的出现。C世事的发展并不顺从“我”的希望,悲剧的结局常常会出现。D“我”看到了祥林嫂的惨状,担
14、心她会如我所料,不幸死去。147根据文意,下列对祥林嫂死亡原因的分析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不幸沦为乞丐,失去生活依靠,陷入贫寒交加的绝境。B由于罪孽深重,怕死后魂灵会下地狱,惶惶不可终日。C深受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毒害,精神麻木,愚昧无知。D置身普遍冷漠的鲁镇社会,孤立无助,失去生活希望。148分析文中反复陈述“我”决计离开鲁镇的作用。【答案】146A147B148(1)内容上,反复强化了“我”与鲁镇社会格格不入的情感态度,“我”面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内心充满不安与愧疚,目睹鲁镇人们对不幸者表现出的冷淡与无知,内心充满孤独与愤懑;(2)结构上,以“我”的内在情感(心理动因)为线索,前呼后应,推
15、动情节的展开。【解析】146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A.“对许多事情比较敏感,每次都能准确预料事情的结局”错,不是说“我”敏感,预料准确,而是担心不幸的结局如“我”所料。A故选。14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B.“由于罪孽深重”错,“怕死后魂灵会下地狱”分析不全面。祥林嫂并无罪过,只是因受封建迷信毒害而自认为罪孽深重,既担心死后魂灵会下地狱,又希望死后魂灵与亲人团聚,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B故选。14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上下文分析,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反复陈述”在强调什么,另外,结合句子所在的位置分析其结构上的作
16、用。第一次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是在文章的开头,接着回忆下午与祥林嫂见面以及谈话的情景,祥林嫂向“我”打听“魂灵”“地狱”等事,“我”回答之后却又担心起来。而第二次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也是因为担心祥林嫂会出事,并且下文写人们关于祥林嫂死去的冷漠,“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即使是和祥林嫂地位差不多的短工,对于她的死也很冷漠,“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我”目睹鲁镇人们对不幸者不幸出的冷淡与无知,内心充满孤独与愤懑。反复强调就是强化了“我”与鲁镇社会格格不入的情感态度。结构上,“
17、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前后两处出现,以“我”的内在情感(心理动因)为线索,前后呼应,推动情节的展开。3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生涯的午后食指冬日的太阳已缓缓西沉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但温暖如旧,更加宜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天边已渐渐涌上厚厚的阴云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死也不是我的最后的呻吟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110下列对本诗相
18、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A“冬日的太阳已缓缓西沉”,既点出时间,描写出冬日午后太阳西斜的自然之景,又含有深层的象征之意。B“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前半生付出的感慨和如今成就的欣慰。C“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一个“又”字暗示出诗人生命中曾不止一次经历过坎坷。D“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表达出诗人已到中年却还只能过着清贫生活的悲哀。1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A诗歌第一节用“温暖”“辉煌”等词语为诗歌点染一层明亮的色调,与第二节的晦暗形成鲜明的反差。B“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别了
19、,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运用反复和比拟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告别过往的心情。C本诗以含蓄质朴的语言,记录总结了诗人的生活经历、精神状态,感情跌宕起伏,炽热而强烈。D本诗具有结构美,四行一节,排列整齐;注重押韵,全诗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朗朗上口。112请谈一谈你对“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的理解。113诗歌的题目为生涯的午后,结合全诗,分析其丰富的意蕴。【答案】110D111B112诗人创作出大量作品,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诗人因不被理解而孤独,表达了苦涩与悲壮之情。113喻指后半生的开端;诗人总结前半生的收获,并对后半生进行思考;午后还没有到日落的时辰,表明诗人依然
20、有对生活和创作的热情与希望。【分析】110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D.“表达出诗人已到中年却还只能过着清贫生活的悲哀”错误,应该是“表达出诗人在清贫生活中的坚守”。D故选。111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B.“运用反复和比拟的手法”错误,诗句没有运用比拟的手法。B故选。1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能力。诗句“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包含两部分内容:是“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是“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分析出这两方面的含意即可。根据前文“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可知,“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指诗人创作出大量作
21、品,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下一句中的意象“荒野”“孤坟”说明没有人理解诗人,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诗人只能在荒野上留下一个孤孤单单的坟,表达了诗人的苦涩和悲壮之情。11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理解诗歌题目意蕴能力。要分析题目“生涯的午后”有哪些丰富的意蕴,就要通读诗歌,抓住诗歌的关键意象和诗/句,把握诗歌主旨。根据“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等内容可知,“生涯的午后”喻指后半生的开端。/根据“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可知,“
22、生涯的午后”意在表现诗人在总结前半生的收获,并对后半生进行思考。/根据“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这颗心还没有死”“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可知,诗人以生涯的午后为题意在表明现在还不是自己人生完结的时候,还要继续“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依然保有对生活和创作的热情与希望。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堆苹果李立泰四大嘴好早起晨练,顺着小公路,边走边打拳,也没啥套路,就是活动活动筋骨,出身汗,痛快!今天一出村,来到村北打谷场。其实早没打过谷子了,就轧轧麦子,这两年麦子也不轧了,都用收割机了,到地头吐麦粒儿。但场里
23、还有麦秸垛。老远四大嘴就看着场里多了堆东西,黎明前天还挺黑的,看不清。他快步走到近前,哇!一堆苹果。这就有点儿意思了,一夜间多出堆苹果,蹊跷。他蹑手蹑脚躲到麦秸垛窟窿里,观察动静。等到天亮,也没来个人毛儿。四大嘴从麦垛窟窿出来,整整衣服,拍打拍打麦草,庄重地查看苹果现场。四轮从小公路来到场里把苹果卸下,大部分是散装,有几个塑料袋子装了苹果,围在边上。没袋子的地方用树枝画了圈儿。还写了几个大字:各位乡亲,因有急事,先把苹果卸下。谢谢!噢,原来如此。四大嘴有数了,要帮助老乡看好苹果,不能在咱这儿丢了一个苹果。他回家告诉老婆子新发现,老婆子说,憨家伙,还不拉到家来,你先看见的。他大嘴一撇到了耳门子,
24、娘们儿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是咱的东西,能往家拉吗?现在什么社会了?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唉人家遇到急事了,咱火上浇油?那你学雷锋?憨头!对!我去看着,咱也不是思想高学雷锋,应该。他搬了凳子,提了水,来到场里,坐到苹果堆旁边喝水吸烟。人们陆续出村,见四大嘴在场里坐镇,当了掌柜,哈哈!鸟枪换炮了,四儿!二大牙先走进四大嘴的视野,此时四大嘴眯缝着眼不看来人。二大牙开腔,四哥,发财了倒腾苹果?说着伸手摸个大革果,在褂子上蹭蹭,张嘴想吃。四大嘴伸手抢过来,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不能吃。这里还没平息,五大巴子也来了,伸手捡大苹果。青瓜梨枣见面就咬,吃个尝尝,先尝后买知道好歹。老五,这不是我的,别吃。俩弟兄弄了个
25、窝脖儿,四大嘴告诉了他们事情的原委。嗨!不知哪儿的,分了算了。二大牙说,四哥你先见的,你要大半,俺见得晚,俺少要。五大巴子也附和,是啊,这样吧,你百分之六十怎样?俺俩每人百分之二十。行吧?四大嘴身子一拧,说,不行。咱都不能要。人家有急事,走了,咱不能坏良心。二大牙说,四哥,良心多少钱一斤?见好的就该抢是不是?四大嘴说,兄弟们,我不管你们讲不讲良心,现在,我有发言权,别叫我生气,咱还喝酒还是好兄弟。二大牙、五大巴子说,四哥,俺知道了,你是想吃独的。好,俺不沾你光了。二人悻悻地离去。天色将晚,四大嘴回家抱来被子,晚上睡在苹果旁。第二天还搭了个简易窝棚,吃住在场里。四大嘴看主人三天没来,报告村主任。
26、村主任表扬四大嘴做得对,没丢咱村的人,我看再等几天不来,要想法处理,不然果子坏了咋办?是啊,现在就有快烂的了。两天后村主任跟四大嘴决定把苹果卖了,发动村民自愿买。大喇叭一喊,村民蜂拥出村,带着包、篮子来到村北场里。苹果是红富士,这成色的果子市场价5元一斤,村主任讲明道理,咱按公道价,不能乘人之危。四大嘴过秤记录,村民自觉把钱往酒箱子里放。二大牙、五大巴子见村主任到场,没出歪点子,还都买了革果。他俩抽着烟,帮四大嘴整理苹果。不到中午一堆苹果卖完了。他们帮着点钱,把百元、五十、二十分类放,共卖了15680元。苹果共3136斤。村主任在斤数、钱数的条子上签了字。好,午饭我请客,去“兔子炖鸡”。行,俺
27、把苹果钱送回家,马上到。四大嘴喊住他俩,说,兄弟,你俩知道我为啥帮人家?那年,我去黄河南驮地瓜秧子,遭了大雨,没法骑车子,邓龙村民给我派车套驴拉回来。谁没个三灾八难的?二大牙、五大巴子笑了,四哥做得对。四大嘴临走,把酒箱拆了,弄个牌子,写上“拉苹果老乡,村头儿第三门找我”挂到了树上。(摘编自广西文学)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叙写“今天一出村,来到村北打谷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自然引出了下文四大嘴发现一堆苹果的情节。B文中的四大嘴具有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疾恶如仇、知恩图报等一系列的优良品质,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文章的主题。C作为一篇农村题材的小说,
28、本文展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令人深思。D小说叙写了“四大嘴在黄河南驮地瓜秧子”的情节,对主要故事情节做了必要的补充,使整篇小说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加充实合理。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一堆苹果”为线索,将不同的人物集中到这一线索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B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以正面描写为主,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C小说的结尾表现了四大嘴的善良细心,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故事情节戛然而止,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设置了悬念。D本文语言富有地方色彩,为了表现乡村风格,贴合人物形象,大量使用了
29、俗语和口语,如“鸟枪换炮了”“谁没个三灾八难的”等。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村主任”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8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并作简要分析。【答案】5B6C7村主任对四大嘴的表扬,侧面描写了四大嘴这一人物形象;村主任决定卖掉苹果,推动了情节发展,并使得情节发展更符合生活实际;村主任提出按公道价卖苹果,深化了小说的主旨。8四大嘴和老婆子的对比,体现了四大嘴善良正直的形象特点;四大嘴和二大牙、五大巴子的对比,也体现了四大嘴善良正直的形象特点;二大牙、五大巴子前后行为表现的对比,表现了四大嘴善良正真的品质对村民的感染和引领作用。【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疾恶如仇”错误
30、。文章并不能体现四大嘴的疾恶如仇,主要是体现四大嘴的正直善良。B故选。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C.“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设置了悬念”错误,文章故事并无后续,设置悬念无从谈起。C故选。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把握能力。一般从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考虑。从形象角度来看,小说中村主任表扬四大嘴“做得对,没丢咱村的人”,村主任的肯定是从侧面展现主人公四大嘴的形象特点。从情节角度来看,“我看再等几天不来,要想法处理,不然果子坏了咋办”,村主任表示再等几天,如果苹果的主人再不来就想办法把苹果处理掉,两天后村主任跟四大嘴决定把苹果卖掉,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且使得情节的发展合情合
31、理。从主旨角度来看,在卖苹果的时候,“村主任讲明道理,咱按公道价,不能乘人之危”,深化了小说的主旨。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他回家告诉老婆子新发现,老婆子说,憨家伙,还不拉到家来,你先看见的。他大嘴一撇到了耳门子:娘们儿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是咱的东西,能往家拉吗?现在什么社会了?和谐社会!唉人家遇到急事了,咱火上浇油?那你学雷锋?憨头!对!我去看着,咱也不是思想高学雷锋。应该”,对于这一堆苹果,四大嘴要帮老乡看好苹果,而老婆子对于四大嘴的行为不理解,认为四大嘴是憨家伙,应该把苹果拉回自己家里来,二者形成对比,体现了四大嘴善良正直的形象特点。“嗨!不知哪儿的,分了龟孙算了。二大牙
32、说,四哥你先见的,你要大半,俺见得晚,俺少要。五大巴子也附和,是啊,这样吧,你百分之六十怎样?俺每人百分之二十。行吧?四大嘴身子一拧,说,不行。咱都不能要。人家有急事,走了,咱不能坏良心。二大牙说,四哥,良心多少钱一斤?见好的就该抢是不是?四大嘴说,兄弟们,我不管你们讲不讲良心,现在,我有发言权,别叫我生气,咱还喝酒还是好兄弟”,二大牙和五大巴子看到苹果,都伸手捡个大苹果往嘴里放,当他们知道了这堆苹果不知道是谁的,就要把这堆苹果分掉,认为见好的就该抢,四大嘴和二大牙、五大巴子形成对比,也体现了四大嘴善良正直的形象特点。“二大牙说,四哥你先见的,你要大半,俺见得晚,俺少要。五大巴子也附和,是啊,
33、这样吧,你百分之六十怎样?俺每人百分之二十。行吧”“二大牙、五大巴子见村主任到场,没出歪点子,还都买了苹果。他俩抽着烟,帮四大嘴整理苹果”“二大牙、五大巴子笑了,四哥做得对”,卖苹果时,二大牙、五大巴子没出歪点子,还都买了苹果,并且帮四大嘴整理苹果、点钱,二大牙、五大巴子前后行为表现的对比,表现了四大嘴善良正直的品质对村民的感染和引领作用。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崇文书店孙赶超开车来到新区,后备厢装了一个大果篮,说要把周秉昆拉到市立医院去。邵敬文感冒后转成肺炎,住院了。“你外甥女周玥不知从哪儿听说的。因为老邵是你朋友,她觉得应该告诉你,特意让我开她这辆宝马车来接你。”那是周秉昆平生第一
34、次坐上宝马车。老邵说,他是因为到秉昆家那天出了两次汗,回到家里冲澡时热水器又出了毛病,结果被凉水一激感冒了。秉昆说:“老邵,书店的事太对不起你了。”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秉昆说:“所以水自流才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老邵叹道:“世负斯人,世负斯人,他死前的愿望是好的。”赶超也说:“人各有命,许多人一死,连儿女都不念叨。他死了,还有你俩这么念叨,命不错了。”崇文书店里里外外早在“五一节”前就改造成肯德基店了。“五一节”却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六一”那天才开张
35、,场面煞是热闹,祝贺的花篮摆满了门两侧的人行道。他们请了几位乐手演奏世界名曲,其中一位吹小号的还是俄罗斯人。两个人穿着儿童剧中公鸡和母鸡的演出服站在门前边舞边唱:“肯德基,美国鸡,小朋友们喜欢的鸡”肯德基店里的服务员姑娘们一个个头戴着鸡头帽,短裙后边是彩色鸡尾。因为是儿童节,店面所处的位置又是到江畔游玩的必经之路,还有买三份送一份并可抽奖的促销活动,所以开张当天的营业额就有好几万元。第二天早上,周秉昆正在洗脸,听到郑娟兴奋地喊他:“秉昆,快来看!”电视新闻中,唐向阳正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公司是怎么决定开肯德基店的?唐向阳说,正是在他力主之下决定的。记者问,他在肯德基店中有股份吗?他说
36、,有,公司鼓励员工入股。记者问,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消失了,他是否感到有点儿遗憾。唐向阳反问:“如果你面临两种投资选择,一种是月月赔钱,年年赔钱;另一种则月月盈利,年年盈利,你力主选择后者,你会遗憾吗?”年轻的女记者一时语塞。他又反问:“像你们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一毕业都不怎么再读书了,还指望谁喜欢读书呢?”记者终于憋出了一个问题:“照您这么说,书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他说:“什么时候读书人口多了,实体书店当然就会多起来。网上购书只不过是购书,逛书店却会对人有更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熏陶是网上购书没法比的。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不费什么事,反过来也一样。等中国的读书人口多了,我会力主将肯德基
37、店改成书店,并且还会入股。”郑娟评论说:“向阳真有眼光,没想到他还这么会说。”秉昆一语未发,转身又去洗脸。他没想到唐向阳那么会说。因为唐向阳亲口承认,把书店改成肯德基店是其力主的结果,秉昆连续多日心情不好。(节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有删改,作者:梁晓声)9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秉昆对邵敬文、水自流心怀愧疚,一是因为老邵为了书店的事奔波而患上肺炎,二是因为没有实现水自流的遗愿。B从老邵嘴里道出的“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带有嘲讽口吻与调侃情绪,夹杂着一点点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实行市场经济完全持否定态度。C唐向阳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之后
38、,与周秉昆的裂痕进一步增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显出现了分歧。D本文善于挖掘周秉昆、邵敬文等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的品质和情义担当,表现了人物好的一面,体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平民视角,不耍花招,不耍滑头,如实地呈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围绕崇文书店被改造的命运展开故事情节,现实主义色彩浓厚。B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等方法塑造周秉昆、邵敬文、孙赶超等人物形象,闪现出人性真善美的光亮。C本文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将孙赶超、水自流这些高尚的读书人与唐向阳、郑娟这样的利益至上的市侩进行对比,凸显了文章主题。D本文
39、语言平实、质朴、自然,选用平常的字眼直接陈述,显得真切,平易近人,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与平凡的世界有某种相通的地方。11文中描写了崇文书店改造成的肯德基店开业时的热闹场景,试分析这一场景的作用。12郑娟评价唐向阳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真有眼光”,而周秉昆一语未发,且连续多日心情不好。夫妻二人为何观点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9B10C11渲染喜庆气氛,通过小场景体现大环境,展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间世相;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唐向阳接受采访;烘托人物情感,反衬周秉昆、老邵等的悲凉心情;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让周秉昆、唐向阳等人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暗示主题,将作者的倾向在具
40、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12郑娟从企业盈利、为人处事的角度来看,认为唐向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投资决策英明,迅速盈利,顺应了市场经济大潮;而周秉昆与郑娟的立场、价值取向不同,他认为开书店是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书店自有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极力想让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保留下来。二人心态不同,周秉昆为没能实现水自流的遗愿和老邵的心愿而伤感,同时也为昔日好友唐向阳的思想变化而心生不满,倍感失望。【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B.“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实行市场经济完全持否定态度”错误,这一说法言过其实,分析不当。老邵的话是在抱怨中国人不爱读书这一现象,与“实行市场经济”无关
41、。B故选。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点的能力。C.“将孙赶超、水自流这些高尚的读书人与唐向阳、郑娟这样的利益至上的市侩进行对比”错误,孙赶超、水自流并非高尚的读书人,唐向阳、郑娟也算不上利益至上的市侩,这体现的是思想观念的不同,谈不上进行美丑对照。C故选。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首先分析场景的特点,然后从氛围渲染、情节推动、形象塑造、主题暗示等方面分析作用。先看崇文书店改造成的肯德基店开业时的热闹场景在氛围渲染上的作用,从文中来看,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六一”那天才开张,场面煞是热闹。这一场面描写,既渲染喜庆气氛,又能展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间世相。为人物(唐向阳)
42、的出场制造了氛围。然后分析情节推动上的作用,这样一个热闹的场面,自然引起了媒体的采访报道,从而引出下文唐向阳接受采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接着分析形象塑造烘托方面的作用,可以烘托人物情感,反衬出周秉昆、老邵的悲凉心情。把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对于把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快餐店这件事来说,唐向阳、周秉坤等人的想法是不同的,这一场面描写,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最后分析主题方面的作用。作者通过改造后的肯德基店“六一”开业的热闹场面描写,渲染喜庆气氛,意味着这条街区唯一一家书店的消失,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的担忧,深化了主题。1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
43、解的能力。结合全文分析可知,对于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唐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既把自己力主改造的事实说出来,又用花言巧语搪塞记者。郑娟称赞唐向阳不但会投资,使企业迅速盈利,还能说会道,是单纯从企业盈利和为人处事的角度考虑的。而周秉昆对此却一言不发,闷闷不乐,因为他认为开书店是一件好事,所以极力想让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保留下来。二人立场、价值观不同,所以观点不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的昔日好友唐向阳的思想变化让他心生不满,倍感失望。二人对此事的心态不同,所以观点不同。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露水硕大露水长在村庄里。村庄是露水的襁褓。村庄常说,一滴露水养一个人。然而,反过来照料一
44、滴露水的人却并不多。也许,是人身上的灰尘太厚了罢。露水怕灰。露水一旦掉进灰里,瞬间就香消玉殒,隐匿无形。能够照料露水的人,想必也是如露水般冰清玉洁的。这样的人,往往居住在诗经一样的古书里。要千呼万唤,才露水般灵光一现。尽管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露水并不是为求回报才施之予人的。露水之恩,就像露水本身一样慷慨纯洁。露水之恩虽小,却奉献了露水生命的全部。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在露水里浸泡着长大的。早晨出门,一脚踩去,车前草上的露水早已经将全脚湿透。凉凉的,滑滑的。脱下鞋来,再糙再黑的脚丫子,都会让露水浸透得洁白如雪。等到走过一片玉米地,或是一处灌木丛,从头发到裤脚,全身上下再无一片干爽的地
45、方,衣服都已贴到了后背上,发丝间不断往下淌着水滴。走在前面的牛身上、猪身上、狗身上,甚至羊的眼睑上,都挂着滴滴露珠。被湿透的人,也不恼,扛着农具,吆喝着牲畜,继续向更多露水聚集的地方走去。近午时分,露水就已经纷纷陨落,或是雾化而去。人生的近午,也是一样的,此时还能看到露水的人,也已不多。但是不管看到看不到,露水还是要下的,下在一颗童心上,下在一段回忆里。这时候,人从早晨打湿的露水中直起身来,身上还冒出阵阵热气。是露水还是汗水,却已无法分清。夏秋的晚上,也是露水丛生的时节。傍晚的时候,天气湿漉漉的,热烘烘的。远天边,树梢上,总是一闪一闪的。露水闪如约而至。故乡把它叫做下“兆根儿”。似小小的彩虹,
46、像短暂的闪电。仿佛一个梦。明明看见什么东西闪了下,又闪一下,及至仔细端详时,却又似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一恍惚而已。这时候,大人们便会自言自语似地咕噜几句。无外乎就是农事呀、天气呀之类的。到了晚上,饭尽人闲,人们老老少少三三两两坐在阶沿上,躺在晒席里,有的连刚刚吃尽的饭碗也懒得端回去,搁在脚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看星子“屙屎”(陨石坠落)。一些孩子把晒席卷起来,躲在里面藏猫猫。及至夜深人静,大人们打着哈欠,纷纷起身招呼孩子进屋睡觉。招呼三五次后,觉着院坝里再无吵闹和身影,便也进屋休息了。等到第二天起来,打开晒席时,才发现里面竟睡着三五个孩子。衣服裤子湿漉漉的,酣睡的脸上,还挂着些许露珠。那时候
47、,我家屋旁不远处有一块土。收割过后,稍不管理,就会野草疯长,铺天盖地,长得最多的是狗尾巴草。清晨起来,无数露水挂在狗尾巴草上,在晨光下闪闪发亮,像无数个小小的太阳。万千露水,万千珍珠,我富可敌国呢。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守在这一畦露水边,守护着一个童话的梦境,守护着一个黄金的国度。人世间的诸般美好,在那一刻,充盈着内心,由此获得的梦想和力量,足以支撑着我走过以后的漫长时光。许多年后,每每忆及于此,仍禁不住泪水涟涟。任红尘滚滚,尘世沧桑,内心仍养有一畦露水的清凉。露水是和树呀、花呀、草呀、泥土呀、瓦房呀、毛狗呀、蜜蜂呀一起长大的。所以,露水无处不在,露水的地位既高又低。高的时候,高到了树梢顶,星星上;低的时候,低到了草丛下,尘埃里。不知道是星星养活了露水,还是露水养活了星星。也不知道是草养活了露水,还是露水养活了草。种草养露水,据说是古人常干的事情。那种草的人,想来也是一派仙风道骨。他一定是把自己当成一株草了,生于青萍,长于泥沼,等待一滴露水来喂养。再遇露水时,当备加珍惜。让露水把我浇灌,让我的一生沉浸在一粒露水里。(取材于杨犁民同名文章)27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ynn隐匿无形隐匿:,隐藏,躲起来Byohe吆喝着牲畜吆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