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技术废水处理工程建筑环保行业建筑环保行业.pdf





《垃圾渗滤液技术废水处理工程建筑环保行业建筑环保行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渗滤液技术废水处理工程建筑环保行业建筑环保行业.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工程 1 工程处理规模 垃圾渗滤液:45 m3/d 3 烟气洗涤水:1200m/d 生活污水和车间冲洗水:48 m3/d 富裕量:99m3/d,合计:1392m3/d,其中回用 1032m3/d,排放 360m3/d 1.1 设计进水水质 水量 m3/d 水质(单位:mg/L)CODcr TN NH3-N SS 垃圾渗滤液 45 15000 2800 1600 400 烟气洗涤水 1200 500 50 20 500 生活污水和 车间冲洗水 48 400 45 30 350 1.1.1 排放标准 排放要求为达到 GB8979-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排放要求
2、水质(单位:mg/L)GB8978-1996 一级排放标准 CODcr BOD5 NH3-N SS 100 30 15 70 2 垃圾渗滤液 根据垃圾渗滤液的性质,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且含总氮和氨氮,根据我们同 类工程的经验,该废水适合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好氧处理方法。2.1 水解酸化 垃圾渗滤液含较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差,直接进入厌氧系统其去除 率不高,所以本方案考虑采用水解酸化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的原理是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水成小分子的易降解的有机物,从而提高来水的生化性。常用的水解酸化有含填料和不含填料的水解酸化,本废 水中含有大量腐殖酸等难降解物质,需要进行较充分
3、的水解酸化,在水解菌的作 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使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以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增加污水可生化性。本项目采用公司特有的水解塔(HUSB),该塔采用上流式进 水方式,内含填料,水解专用菌被截留在塔内,上清液流入投配池,因此水解效 果高。污泥定期排放。2.2 厌氧工艺 1)原理和特点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是一种悬浮生长型的消化器。由反应区、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特点是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一般平均污泥浓度为 30-40g/L,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 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泥回流设
4、备,无混合搅拌设备,污泥床内 不设载体,避免堵塞问题。2.3 好氧 MBBR 工艺 第一级好氧处理单元 BOD 负荷相对较高,主要去除相对易降解的有机污染 物。由于本废水为厌氧出水,废水可生化性较差,普通活性污泥法去除效果较差。本方案一级好氧采用 MBBR 工艺。MBBR 工艺原理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 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 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 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MBBR 中生物膜主要固着在填料上,污泥停留时间与水
5、力停留时间无关,硝化 菌、亚硝化菌等生长世代时间较长、比增长速率很小的微生物都可以在填料上生 长,从而增强了脱氮能力。脱氮过程分为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分别由硝化菌 和反硝化菌完成。MBBR 填料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 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可以实 现硝化菌与反硝化菌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生长,从而优化了两种菌群的生长条件,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提高了处理效果。计进水水质水量垃圾渗滤液烟气洗涤水生活污水和车间冲洗水排放标准水质单位排放要求为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排放要求水质单位一级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根据垃圾渗滤液的性
6、质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且含总氮和氨氮可生化性较差直接进入厌氧系统其去除率不高所以本方案考虑采用水解酸化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的原理是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水成小分子的易降解的有机物从而提高来水的生化性常用的水解酸化有含填料和不含填料解为溶解性物质使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增加污水可生化性本项目采用公司特有的水解塔该塔采用上流式进水方式内含填料水解专用菌被截留在塔内上清液流入投配池因此水解效果高污MBBR 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 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 而形成悬浮生长的
7、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使用了 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与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悬浮填料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因而被称为 移动的生物膜”。MBBR 反应器既具有传统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泥龄长、剩余污泥少的特点,又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运转灵活性,与其他工艺相比,MBBR 具有以下特 占:八、填料多为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体等制成的,比重接近于 水,以圆柱状和球状为主,易于挂膜,不结团、不堵塞、脱膜容易。良好的脱氮能力:填料上形成好养、缺氧和厌氧环境,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能够 在一个反应器内发生,对氨氮的去
8、除具有良好的效果。去除有机物效果好: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高,一般污泥浓度为普通活性污泥法 的 510倍,可高达 3040g/L。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处理效率。生物易恢复活力:生物在改变温度和 pH值,超负荷或受毒害作用下也能很快 恢复活力,使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性强,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冲击负荷以及温度变化对 MBBR 工艺的 影响要远远小于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当污水成分发生变化,或污水毒性增加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计进水水质水量垃圾渗滤液烟气洗涤水生活污水和车间冲洗水排放标准水质单位排放要求为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排放要求水质单位一级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根据垃圾渗滤液的性质
9、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且含总氮和氨氮可生化性较差直接进入厌氧系统其去除率不高所以本方案考虑采用水解酸化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的原理是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水成小分子的易降解的有机物从而提高来水的生化性常用的水解酸化有含填料和不含填料解为溶解性物质使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增加污水可生化性本项目采用公司特有的水解塔该塔采用上流式进水方式内含填料水解专用菌被截留在塔内上清液流入投配池因此水解效果高污生物膜对此的耐受力很强。搅拌和曝气系统操作方便,维护简单:曝气系统采用穿孔曝气管系统,不易堵 塞。搅拌器采用具有香蕉型搅拌叶片,外形轮廓线条柔和,不损坏填料。整个搅
10、 拌和曝气系统很容易维护管理。2.4 烟气洗涤水 烟气洗涤水是来自于垃圾焚烧说产生的烟气的喷淋水,理论上有机物浓度不 高,但悬浮物浓度较高,因此主要的处理方法为物化+生化处理。本项目选择采用 混凝反应沉淀,然后进行一级好氧,同时该废水又要进行回用,所以考虑采用过 滤进行处理。2.5 混凝反应沉淀 混凝反应就是通过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使废水中的颗粒变大变重,然后通过 重力沉淀,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混凝反应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有:通过 双电层压缩、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以及沉析物网捕等一系列反应作用,可以是 胶体脱稳、使颗粒微小的悬浮固体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采用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是根据 浅层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 渗滤 技术 废水处理 工程 建筑 环保 行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