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重点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重点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重点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学.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名词解释:1.细菌总数:指单位质量(g)、体积(ml)或表面积(cm2)的被检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2.食品的腐败变质: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3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性盐基氮。4.大肠菌群近似数:一般采用乳糖发酵法,检验结果相当于 100 g 或 100 ml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近似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近似数或大肠菌值。5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
2、和杂质的总称。6羰基价:是脂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脂肪酸败中脂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7.米猪肉或豆猪肉: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 8食物链: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9.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10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1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
3、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12朊病毒:疯牛病的病原菌,由纯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核酸的传染性颗粒。13囊尾蚴病:人食入囊虫卵后,在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下,胚膜破坏六钩蚴孵出并钻入肠壁进入血流,随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囊尾蚴,即囊尾蚴病。14、猪肉绦虫病:人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猪肉(生或未煮熟米猪肉)后,囊尾蚴在人体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人就感染了猪肉绦虫病。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问答题:1细菌污染食品的途径 1)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2)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3)食品贮存、运输、销
4、售过程中的污染:食品从加工出厂到销售时,因为贮存条件、运输过程都有可能造成细菌污染,尤其是包装破损的食品。4)食品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生食、熟食不分,烹调用具不卫生等造成的交叉污染。2食品细菌性污染的检验内容 1)细菌总数:定义:指单位质量(g)、体积(ml)或表面积(cm2)的被检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食品细菌总数的卫生学意义:A.反映食品污染程度;B.预测食品耐储藏的期限 2)大肠菌值:或大肠菌群近似数。定义:一般采用乳糖发酵法,检验结果相当于100 g 或 100 ml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近似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近似数或大肠菌值。单位:个/100g,个/100ml,个/100cm2。大肠菌
5、值作为食品微生物污染指标的原因:A.大肠菌群数量多,是温血动物肠道的优势菌,检出率高。B.在外界的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基本一致。C.对杀菌剂的抵抗力与肠道致病菌基本一致。D.操作较为简便,不需要复杂仪器。E.灵敏度高,粪便污染达 0.001mg/kg 可检出大肠菌群。大肠菌值的卫生学意义:A.大肠菌值作为食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指标,用于判断食品是否受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和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B.食品中检出典型大肠杆菌表示近期污染,非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陈旧污染。C.大肠菌群不适宜作为低温水产品的污染指示菌,尤其是速冻食品的污染指示菌。3)肠道致病菌:大肠菌群检验呈阳性,并怀疑食品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时可进
6、行致病菌检验。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黄金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四种,致病菌不允许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似数或大肠菌值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羰基价是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肪酸败中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米猪肉或豆猪肉被囊尾蚴寄生链关系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
7、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受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食品中检出。3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从食品原料到食用的整个食品链过程注意防止微生物的污染。A.注意企业环境卫生;B.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C.注意食品储存的卫生;D.防止销售过程的污染 E.食品从业人员的污染 2)去除与杀灭微生物:微生物的去除:洗涤最有效的除菌方法。过滤用于不能采用洗涤的。微生物的杀灭:A热处理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煮沸消毒法 c.巴氏消毒法 d.超高温消毒法 e.微波加
8、热法 B辐照杀菌 3)控制微生物繁殖:a.降低食品水分含量;b.提高食品的渗透压;c.降低食品的储存温度;d.化学防腐;e.生物防腐。4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腐败变质过程及实质 1)影响因素: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食品特性(营养组成、PH值、酶、水分含量、渗透压、完整性)、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氧气、光线)2)腐败变质过程:食品的腐败变质实质上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分解变化的过程,其程度因食品的种类、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异 3)具体过程:蛋白质分解成多肽,然后断链形成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产生具有臭味的低分子物质。碳水化合物的腐败主要是在细菌、霉菌或酵
9、母产生的酶或动植物组织中酶的作用下,产生醇、酸、醛、酮等低分子物质,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含碳水化合物较高食品腐败具有酸味并产气。脂肪的酸败以油脂的自身氧化为主脂肪的酸败还包括脂肪的水解光、热或湿气都可以加速油脂的酸败。5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中理化鉴定 1)PH值:是食品卫生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用于碳水化物多的食品、脂类酸败鉴定。pH值的测定操作方便、所需设备简单,是常规测定指标。但 pH变化发生在腐败变质较严重和腐败变质后,初期往往检测不到。有些食品产酸量少检测不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
10、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性盐基氮。食品越新鲜,TVBN含量越低,可用于判定食品的新鲜度,主要用于生鲜肉类的鉴定。2)K 值: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似数或大肠菌值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羰基价是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肪酸败中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米猪肉或豆猪肉被囊尾蚴寄生链关系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
11、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受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鱼肉 ATP依次分解为 ADP、AMP、IMP、HxR(肌苷)、Hx(次黄嘌呤),其中低级分解产物 HxR和 Hx与 ATP及其系列分解产物的比值(百分数)称为K值。是鱼类早期腐败的指标。HxR+Hx ADP+AMP+IMP+HxR+Hx K 值20,绝对新鲜;K值40,开始腐败。3)二甲胺与三甲胺:鱼虾类水产品的带甲基氨基酸在脱氨基酶的作用下,脱氨基并与甲基形成一甲胺、二甲胺与三甲胺,二甲胺与三甲胺是鱼虾类产品腐败变质的特征性产物,测定其含量
12、可用于鱼虾类水产品新鲜度的鉴定。新鲜的鱼肉中没有三甲胺,初期腐败时,其含量可达4-6 mg/100g。4)过氧化值:用于油脂酸败的早期检验,在油脂酸败的早期,酸败尚不明显而酸价变化不大时,油脂产生的过氧化物可使脂肪的过氧化值上升。5)羰基价:是脂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脂肪酸败中脂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6决定产毒霉菌能否产毒条件 1)水分:霉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aw 越低,食品能提供给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越少,越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适宜霉菌产毒的为Aw 0.8-0.9。当 aw 在 0.7 以下时,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霉菌的产毒。2)温度
13、: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37。一般来说,产毒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3)基质(食品):霉菌在天然食品上比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更容易繁殖。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氮和无机盐。不同的霉菌菌种易在不同的食品中繁殖,即各种食品中出现的霉菌以一定的菌种为主。如:玉米、花生以黄曲霉为主,小麦以镰刀菌为主,大米中以青霉为主。4)其他:湿度:不同的相对湿度中,易于繁殖的霉菌也不同:白曲霉在 80以下;青霉 8090;毛霉在 90以上。氧分压:大部分霉菌生长繁殖和产毒均需要氧气,少数霉菌(毛霉、庆 绿曲霉)厌氧。7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14、、对食品污染 K=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似数或大肠菌值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羰基价是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肪酸败中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米猪肉或豆猪肉被囊尾蚴寄生链关系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
15、用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受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毒性:AFT 对人和多种动物表现剧烈的毒性,是剧毒物而且具有明显的致癌性。其中 B1毒性最大,致癌力最强,M1和 G1次之。AFT毒性比氰化物和砒霜要大很多,AFTB1的毒性为氰化钾的 10 倍,砒霜的 68 倍。2)对食品污染:黄曲霉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非常广泛,主要有花生及其制品,玉米大米,大麦,棉子,小麦和豆类。8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旋毛虫的病原学特点 1)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多数有菌毛。该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如 Vi)抗原进行分群和分型,目前有 2000 多个血清型。对光、热、干燥
16、和化学消毒剂抵抗力较弱,加热 5660 30min、100立即死亡,5%的石炭酸 25min 即死亡。在污染的水和土壤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在牛奶、肉类中能长期生存,且可繁殖。其耐寒力强,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沙门氏菌有较强的内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个别能产生肠毒素,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沙门氏菌必须经口足量才能发病,半数感染在106-9个,爆发流行时低于103个。2)痢疾杆菌:又称致贺氏菌,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和无鞭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对酸、新洁尔灭、石炭酸和含氯消毒剂等敏感,5660 10min、1001min、阳光照射 30mi
17、n 即被杀死。在潮湿土壤中生存 34d,在 37水中存活 20d,在粪便中 1520可生存11d,在蔬菜和水果上可生存 10d;但对氯化钠有一定的耐受性,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存活时间缩短。致病力较强,感染 10100 个菌即可发病。有些痢疾杆菌能产生肠毒素,导致肠炎。3)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弧菌,无芽孢、无荚膜,单鞭毛,运动性强。产生的外毒素(肠毒素)和内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原因。该菌耐低温、耐碱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 4min,对热及干燥、直射阳光敏感,55湿热 15min、10012min可杀死。在河水中能存活 2 周以上,在鲜肉、贝类食物、水果、蔬菜上能存活 12 周,用 0.5%漂白粉澄
18、清液或 0.1%高锰酸钾处理蔬菜、水果 30min,可达到消毒的目的。4)旋毛虫:即旋毛线虫,其成虫寄生与肠管,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中,且形成包囊,成为肌旋毛虫。人和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猪,犬,猫,鼠,野猪等均能感染。10旋毛虫感染方式 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似数或大肠菌值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羰基价是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肪酸败中肪酸分解产生的醛
19、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米猪肉或豆猪肉被囊尾蚴寄生链关系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受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感染旋毛虫是由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或野猪肉,少数也有食入其他肉类而感染。包囊或幼虫人成虫幼虫移行横纹肌包囊 11食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点 a.通过大气漂移污染环境和食品。c.主要蓄集于动物脂肪。b.通过食物链传递时能发生富集作用。(植物油粮食蔬菜水果)12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特点 a.容易在植物性食品,尤其是水果蔬菜
20、中残留量高,高等动物体内分解快,不易残留。b.农作物中有机磷农药主要来自直接污染,也可从土壤中吸收。蔬菜吸收能力依次为;根类野菜类果菜类。c.食品中残留量与农药种类,使用量,农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有关。13食品中铅的来源 1)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农作物。食物中的铅主要是吸附大气,水,土壤中铅的结果。植物的根不易吸收铅,主要是叶子从空气中吸收铅。叶菜根茎菜,果菜。2)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铅溶出,污染食品。含铅用具有;马口铁,陶瓷,搪瓷,锡壶,食品包装的印刷颜料和油墨。3)含铅农药,食品添加剂或加工助剂的使用。14汞对食品的污染特点 a.汞主要蓄积于鱼体脂肪中。b.鱼是汞的天然放大器,鱼
21、龄越大含汞越多。c.鱼种不同其富集汞的能力不同,鲤鱼汞大于白莲汞,吃鱼的鸟体内汞蓄积更多。d.污染汞的水灌溉或含汞农药使用不当,使农作物含汞量多,没有富集作用。e.无机汞在海底转变为甲基汞而被浮游生物摄取,再污染鱼类。15亚硝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毒性 亚硝基化合物的种类不同,其毒性也不同,大多数亚硝基化合物属于低毒和中等毒,个别属于高毒甚至剧毒。化合物不同其毒性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其中肝损伤较多见,也有肾损伤、血管损伤非损伤等。2)致癌性 a.N-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但 N-亚硝胺是前致癌物,需在体内代谢后才具有致癌作用,而 N-亚硝酰胺为终末致癌物,有直接的致癌作用。b.对多种动物
22、,多种途径都可诱发肿瘤。c.反复多次接触,或一次大剂量给药都能诱发肿瘤,且都有剂量效应关系。d.不同亚硝基化合物致癌强度不同。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似数或大肠菌值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羰基价是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肪酸败中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米猪肉或豆猪肉被囊尾蚴寄生链关系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
23、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受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e.不同亚硝基化合物诱发肿瘤的器官也不相同,这主要和化合物的结构不同有关。3)致畸作用 亚硝酰胺能引子鼠产生脑、眼、肋骨和脊柱的畸形,而亚硝胺致畸作用很弱。4)致突变作用:二甲基亚硝胺 16亚硝基化合物的前提物有哪些 1)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氮肥是植物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较高,也是生成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但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差异很大。蔬菜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迅速升高。蔬菜的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增高。鱼和肉
24、制品中亚硝酸盐用作增色剂和防腐剂。2)胺类 A,蛋白质在活体时的代谢和离体后的腐败变质都可产生胺类。蛋白质含量高且容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食物胺类物质的含量高。B,大量的胺用于药物和工业原料,可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17亚硝基化合物的体内合成 体内合成亚硝胺的部位主要有:1)口腔:唾液中含有亚硝酸盐,每天由唾液分泌的亚硝酸盐约 9mg,在不注意口腔卫生时,口腔内残余的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并产生胺类,这些胺类和亚硝酸盐反应可生成亚硝胺,而唾液中的硫氰酸根可加速这一反应的进程。2)胃:胃酸使胃内呈酸性环境,为亚硝胺的合成提供了条件。但正常情况下,胃内合成的亚硝胺不是很多,而在胃酸缺乏如慢性萎缩性
25、胃炎时,胃液pH增高,细菌可以增长繁殖,硝酸还原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腐败菌等杂菌将蛋白质分解产生胺类,使合成亚硝胺的前体物增多,易于亚硝胺在胃内的合成 3)膀胱:膀胱在有泌尿系统感染时,也可以合成亚硝基化合物 18亚硝基化合物的预防措施 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似数或大肠菌值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羰基价是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肪酸败中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卫生 学期末 复习 重点 医学心理学 预防 医学 卫生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