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学检验医学高等教育大学课件.pdf
《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学检验医学高等教育大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学检验医学高等教育大学课件.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 一、绪论 1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2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特征:1.识别非身抗原的能力 2.对不同抗原的高度特异性 3.免疫记忆能力 4.对自身免疫抗原的耐受 基本功能(1)自身稳定:指免疫具有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组织细胞,维持正常的机体内环境。(2)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体内表达新生抗原的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该功能失调可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3)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入时,机体的防御机制,消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NSI):又称固有性
2、免疫或天然免疫。指生物在种系进化发育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历来的一种无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无针对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同一种族内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无记忆性;能稳定遗传(2)特异性免疫(SI):又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指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生物病原体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 3.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或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分为 3 个阶段: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顺序为:吞噬细胞,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应答
3、: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活化的效应 T 细胞核细胞因子,是免疫炎症的应答。(2)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4.初次应答:指宿主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产生针对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分子,效应 T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记忆和效应细胞)5.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是疫苗免疫的基础。抗体分子大量、快速产生,效应 T 淋巴细胞反应加快 6.免疫耐受(IT):指机体经某种 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7.免疫反应: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
4、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2.免疫器官:指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根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中枢神经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organ):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 骨髓:哺乳动物 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约占40%。胸腺: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 T细胞。一般结构:被膜、小叶间隔、实质 禽法氏囊: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B细胞 (2)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5、organ):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等。3.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 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1)T 淋巴细胞:表达 T 细胞受体和 CD3复合物的淋巴细胞。来源于胚肝或骨髓的原 T 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外周血,继而定居于外周淋巴组织,可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针对 T 细胞依赖性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2)B 淋巴细胞:其特征性表面标志是膜免疫球蛋白(即 B细胞受体),
6、经抗原激活后可分化为浆细胞,产生与其所表达 B细胞受体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3)NK 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它不依赖于胸腺、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要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害杀伤或通过分泌细胞毒性因子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起杀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 MHC 限制性,是一类在早期抗肿瘤免疫机制汇总起重要作用的效应细胞。(4)肥大细胞:一类胞质内富含嗜碱性颗粒的细胞。颗粒中有组胺、硫酸乙酰肝素和各种酶类,在炎症和免疫反应时,颗粒被释放。(5)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 T 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称
7、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4.免疫分子:主要指细胞因子,抗体,补体 5 免疫调节(IR):在免疫应答中,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过程。6.血脑屏障:由脑毛细血管壁、软脑膜和胶质细胞等组成,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防卫机构。7.胎盘屏障:防止母体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猪瘟、布氏杆菌感染母畜后能经胎盘感染胎儿。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集合淋巴组织或其黏膜表面淋巴细胞及辅佐细胞的统称。参与抵御由黏膜表面入侵的病原微生物。9.造血干细胞(HSC):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
8、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10.干细胞因子(SCF):原癌基因 c-kit表达产物的配体,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体内存在分泌型和跨膜型两种形式。有活性的干细胞因子为同源二聚体,可刺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谱系血细胞,并刺激肥大细胞增殖。11.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将正常小鼠的骨髓干细胞注射到受致死照射的小鼠中,在脾脏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成的细胞集落单位小结。1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分布于不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清除血循环中的颗粒物质。13.树突状细胞:一类具有分支或树突状形态的细胞。分为髓系和淋巴系两类,前者是最重
9、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组成性表达MHC 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14.淋巴结:属周围淋巴样器官,位于淋巴管汇集部位,是淋巴细胞定居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功能:滤过作用,净化作用,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1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周而复始地从血液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再通过淋巴管道回到血液中的过程。16.免疫活性细胞(ICC):T 细胞和 B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17酶联免疫法(ELISA):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
10、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常用的 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三、抗原 1.抗原(Ag):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体或效应T 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 T 细胞)的特性。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又称反应
11、原性。4.半抗原(Hapten):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青霉素等。5.炎症反应(inflammation):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可引起细胞各种各样的损伤性病变,与此同时机体的局部和全身则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细胞,并修复损伤。6.抗原决定基(AD):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 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启动免疫应答,又称表位(epitope)。其化
12、学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了该抗原的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的强弱。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7.抗原结合价(antigen valence):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半抗原为单价抗原,而天然抗原分子结构复杂,表面常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抗原决定基,能与多个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称为多价抗原。8.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并与MHC 分子结合为多肽:MHC 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并与T 细胞表面的 TCR结合,成为 TCR/抗原肽:MHC 分子三元体,再被提呈给 T 淋巴细胞的全过程。9.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在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及 T 细胞辅助下
13、,才能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主要是 IgG,大多为蛋白质 10.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少数多糖抗原,主要为 IgM,不产生免疫记忆 11.超变区(HVR):在 VL、VH中某些局部区域氨基酸组成和序列更易变化。VL与 VH均有 3 个 HVR,它们共同组成 Ig 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超变区又称互补性决定区(CDR)。意义:免疫球蛋白结合Ag的具体部位,更代表免疫球蛋白特异性。12.超抗原(Sag):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 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多为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13.脂多糖:为革兰氏阴性菌
14、外壁层中特有的化学成分,结构复杂,相互之间差异大。是内毒素和重要群特异性抗原(O 抗原)。14.佐剂(adjuvant):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15.弗氏佐剂:一种经典的免疫佐剂。为油包水(抗原在水相)乳剂,包括弗氏不完全佐剂(石蜡油+羊毛脂)和弗氏完全佐剂(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18.类毒素(toxoid):将细菌外毒素用 0.3 0.4 甲醛溶液处理而制成。类毒素毒性减弱或消失,但保存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外毒素的抗体(即抗毒素)。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19.白细胞分化抗原(LD
15、A):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多所提供川剧变脸木偶市场推广销售一事达成共识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签订本合作协议一甲乙双方合作形式甲方委托乙方在乙方演艺市场范围内销售甲方产品合作形式有如下两种情况由乙方按照不高于甲方规定市场指导价方享有专有销售权双方采用合作销售形式共享销售渠道进行产品销售甲方负责提供产品更新产品内容乙方负责渠道销售正常运行包含演艺平台销售演艺人员渠道分销等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系列广告制品衍生产品说明书及包装产品乙月日止三甲方权利与义务甲方授权乙方对甲方开发创作系列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甲方负责内容产品
16、发布合法性并确保提供给乙方产品质量合格性甲方有权根据市场变化采取相关营销措施或变动包含价格变动但应及时通知乙为跨膜糖蛋白。表达范围:除白细胞外,其它血细胞及非造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膜上也表达。20.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宿主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在胚胎后期或出生后减少或消失,癌变时重新产生。血型 1.血型: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2.ABO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0 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 A的为 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 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
17、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 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 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 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 A、抗 B凝集素;红细胞上 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 O型,其血清中抗 A、抗 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 A的红细胞可被抗 A凝集素凝集;抗 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 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3.Rh 血型系统: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阴性者不能接受 RH阳性者血液,因为 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 RH阴性人体产生 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 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 RH阳性者可接受 RH阴性者的血液。4.溶血反应:一般指红细胞膜破坏,或出现多数小孔,或由于
18、极度伸展致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的反应。红细胞游离液随着溶血的同时透明度增加,呈深红色。溶血可分为两大类:(1)作为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类型而特异发生者(此时称为免疫溶血反应)。(2)由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因素非特异性发生者。前者抗体和红细胞结合,在其复合体上有补体结合时则发生溶血。非特异性溶血是由于机械的作用(强烈的振荡等)、加热或冻结、游离液渗透压的降低等物理因素或由酸、碱、胆酸、皂角苷等化学因素所引起。5.凝集反应(直接凝集、间接凝集):是颗粒性 Ag(如完整的细菌、细胞)与相应抗体,适当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现象。6.直接凝集:细菌或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出现的
19、凝集现象。7.间接凝集:将可溶性 AgAb包被在惰性颗粒载体(红细胞、乳胶颗粒等)表面,再与相应AbAg 反应,出现可见凝集物的现象。8.沉淀反应:可溶性抗体(如血清蛋白、细胞裂解液或 组织液等)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可见沉淀物的现象。8.血栓: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9.血纤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 A和 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易于平行交错聚集形成可溶性血纤蛋白多聚体,在凝血因子 Xa 作用下转变为不溶性血纤蛋白多聚体,形成血
20、凝块。10.H抗原:在抗感染免疫范畴,通常指有动力的肠道杆菌的鞭毛抗原。在(人)血型抗原范畴,指红细胞主要血型抗原之一的 H抗原,由糖蛋白和糖脂组成。四、抗体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抗体(Ab):是 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又称 球蛋白(丙种球蛋白)。2.抗体的结合价:单体(IgG、IgE),二聚体(分泌型IgA),五聚体(IgM)。分别为 2、4、10 价。IgG 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人血清含量最高。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指表达于脊椎动物有核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高度多态性,含多个基因座位且互相紧密联系的基因群。人的 MH
21、C 称为 HLA。4.HLA:HLA作为基因时,称 HLA复合体,是指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作为抗原时,称人类白细胞抗原,是 HLA复合体编码的产物。5.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除抗体外,还包括天然存在的。膜型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分泌型分泌进入体液,介导体液免疫 人类抗体依照其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构和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IgG、IgA、IgM、IgD、IgE 5 种。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2:1 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具有与抗体的 V或 C区相似的折叠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免疫学 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 检验 医学 高等教育 大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