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1生活休闲摄影摄像生活休闲摄影摄像.pdf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1生活休闲摄影摄像生活休闲摄影摄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1生活休闲摄影摄像生活休闲摄影摄像.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 12周第 12课时 课题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导学案 导学 目标 1、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说明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4、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教学重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成因。课 型 全部讲授型新授课 课时 2 课时 主备人 张艳红 审核人 王维君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策略 讲 授 引入新课: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球壁 外膜:角膜 巩膜 中
2、膜 虹膜 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 内容物:晶状体和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3、瞳孔的变化 光线强:瞳孔变小 光线弱:瞳孔变大 4、近视及其预防:近视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的折射所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的矫正:配戴凹透镜。保护视力做到“三要”“四不要”结合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栏目提出问题,引发
3、学生思考。1、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结合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1)眼球透光的结构有哪些?(2)感受光线的位置在哪里?(3)视神经的作用是什么?(4)将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产生视觉的位置在哪里?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3、利用教材“去看电影院看电影”的生活场景,观察猫在明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了解瞳孔对光线的调节作用。4、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近视。(1)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眼球的成像情况是怎样的?(2)晶状体的曲度是怎样的?(3)近视是怎样形成的?近视的预防:观察班里近视同学的眼镜,借助图450 认识近视的矫正方法。结合教材了
4、解保护视力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对照插图,了解眼球的各部分的功能,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掌握不清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讲解。结合手中的眼球模型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眼球的掌握情况。结合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归纳出视觉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提示学生回忆自己在进出黑暗场所的感受,说出瞳孔的功能。引导学生结合教材81页插图分析得出近视的成因。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视力保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学生得新鲜有趣的说法给予肯定,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思考、回答问题。尝试说出什么是感受器并列举人体的感觉器官。明确学习目标 观
5、看教材P79 图 447,认识插图中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小组成员互相指认眼球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结合教师手中的眼球模型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教师的提问,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观察教材提供的猫眼睛瞳孔变化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瞳孔的功能。通过观察教材81 页图 450 分析得出:晶状体负担过重,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原状,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小组讨论解决如何预防近视。眼球的结构结合模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观察方法。通过教具模型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借助模型或挂图进行讲解。精 习 1、知识梳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外界 环境 感知 导学案 生活 休闲 摄影 摄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