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 随着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诞生了。那么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异同点?如何彻底理解透彻新课标的内涵?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所帮助。1、课程目标与数学目的的比较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比以往数学目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下面笔者从总目标、基础知识、能力、数学观 4 方面对数学目的和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课程目标的发展进步。11 关于总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学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
2、要的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实这是数学教育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对于数学教育只有明确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体目标。相比之下,以往数学目的没有这种总分式的结构,笔者认为这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特色。而且笔者认为总目标中的“满足个人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响应了“大众”教育的口号,这应当是课程目标的进步之处。12 关于基础知识 数学教育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这是有史以来的一个共同目的,也是一个最根本的目的之一。从表中可以看出,1996 年和 2000 年的教学目的指出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
3、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知识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两年教学目的将其列入基础知识的范畴,是个好现象。可是近年数学教育偏重于形式化,教学目的没有强调要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如此“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课程目标没有规定哪些是“基础知识”,但我们通过研读可以发现他们蕴涵于“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之中,可见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其本质、来源和实际背景与大纲相比,这是一大进步。仅仅知道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不够的
4、,必须进一步恰当地把握各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1996 年和 2000 的教学大纲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用语来描述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而课程标准除了在“内容和要求”中使用上述用语,一开始在课程目标中就提出:“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如此,在课程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内容标准”才能对各项基础知识作定性的规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这是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的区别之处,笔者认为这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优点。数学科学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还将会有新的变化。课
5、程目标不仅吸收教学目的的优点将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而且更关注基础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同时也指出各项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程度。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3 关于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1963 年教学大纲首次提出三大能力,能力的出现是一个进步,反应了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体现了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可是,自60 年代提出三大数学能力,尤其是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把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首要位置。一些学校受升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削弱基础知识教育的趋势,为培养三大能力搞题海战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表中可以看到,19
6、96 年和 2000 年教学目的中将“逻辑思维能力”中的“逻辑”去掉了,也就是说,思维能力不再只注重逻辑思维了。但目的仍旧将三大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相比之下,课程目标没有沿用旧大纲的三大能力的提法,而是提及了多种能力,如“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它们蕴涵着三大能力,同时内容又有所丰富。其中“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出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因为在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符号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信息,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对于能力,目的中还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提法无疑是进步的,对于这种能力的实质是什么,19
7、96 年和 2000 年的教学目的都作了详细说明(详见表格)。从表中“能力”这一栏我们发现,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数学交流”能力。目的中的“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和目标中的“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都体现了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前者只是处于“形成”阶段,而后者是要“发展”这种能力。此外,2000 年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都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是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能力要求创新能力,这贯彻了21 世纪创新教育的思想,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上述这些能力都是各国数学教育目的的共同趋势,反应我国课程改革抓住时代的脉搏。进一步我们发现课程
8、目标提出“逐步地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这体现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学到他们今后一生所需的知识,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因此自学能力具有终身价值,在学生时期逐步发展自学能力是必要的。这是教学大纲没有提到过的能力要求。综上比较,笔者认为,1996 年和 2000 年的教学目的在能力目标的设定上对课程目标是有启示的。课程目标在吸取教学目的的精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之外,又提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14 关于数学观 从表中看出,1996 年和 2000 年教学目的都提出了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目的要求,有助于在教学中把辨证唯
9、物主义思想方法提示出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因素。这些观点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材料的教学,潜移默化、渗透而形成的,数学观也相伴而生。数学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课程目标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由此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观所提出的要求是跟上时代的步伐的。了那么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异同点如何彻底理解透彻新课标的内涵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所帮助课
10、程目标与数学目的的比较课程目标分为总和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课程目标的发展进步关于总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学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实这是数学教育的首要和以往数学目的没有这种总分式的结构笔者认为这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特色而且笔者认为总目标中的满足个人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响应了大众教育的口号这应当是课程目标的进步之处关于基础知识数学教育要传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因为,科学技术与数学的结合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了解数学之价值,明确数学之精神,体会数学之美。王林全教授在文4 中指
11、出,为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我们认为,数学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对中美两国都有重要意义。在课程目标的宏观指导下,课程标准设定了大量选修课程(包括数学史、数学家的事迹贡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帮助他们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课程目标对培养数学观提出的要求比教学目的更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制定。新课标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这一举措表明新课标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表明它善于吸纳数学教
12、育的最新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将使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情感、意志、价值观也得到健康的发展。2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 21 新增教学内容 课程 教学内容 课时数 数学 3(必修)算法初步(含程序框图)12 选修 12 推理与证明 10 选修 12 框图(流程图、结构图)6 选修 22 推理与证明 8 选修 31 数学史选讲 18 选修 32 信息安全与密码 18 选修 33 球面上的几何 18 选修 34 对称与群 18 选修 35 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18 选修 36 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18 选修 42 距阵与变换 18 选修 43 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新课 教学大纲 比较 中学 教育 高中
限制150内